|
法学院
|
|
□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四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法大见证了你们从懵懂的新生,一步步脱胎换骨成为现在的模样。回首往事如昨日,记忆犹新难忘怀。宪法大道上闪动着大家欢声笑语、三五结伴的身影,拓荒牛旁见证着大家相约牛前、不见不散的约定,宿舍里回荡着大家心潮澎湃、意犹未尽的卧谈。 总有一些经历让我们难忘。2018年的暮春,我们一起聆听和学习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政法大学团员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法大共同经历过高光岁月;2019年的盛夏,我们一起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参加“民主法治”方阵向全世界展现了法大风采;2020年的深秋,我们一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迎来了久别重逢、复学复课。我们还见证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确立,并骄傲地成为这一重要思想的传播者、践行者;2021年的初冬,我们一起收获北京市、教育部共建法大的喜讯,欣喜地看到法大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自然的四季,周而复始。人生如四季,五彩斑斓。四季并不是每一天都风和日丽,人生并不是每一事都一帆风顺。让我们一起从四季的斗转星移和寒来暑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好今后人生的每一步。 希望大家拥有“春”的勃勃生机,树立远大理想、敢于追逐梦想。学习有学习的目标,人生也当有人生的追求。终身教授江平先生在八十自述中讲到,“我过去一直、余生也必将为中国的法治而呐喊”,这是一位法学泰斗的初心,也是为之奋斗一生的誓言。“生无所息 行胜于言”,理想终要通过勇敢追梦和不懈奋斗来实现,否则再远大的理想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学校致公楼挂着一块四个字的牌匾——“天下为公”。法大人应当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负大任,做有志之士,敢为天下先。如同李大钊先生劝勉的那样,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希望大家拥有“夏”的热烈赤诚,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大学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大学是起点、是换乘站,但绝不是终点。要把勤奋作为成才的阶梯,在学思践悟、学以致用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在谈到治学经验时曾说:“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有所成就,特别在治学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天赋、勤奋、机遇。但是,天赋不由个人决定,机遇变数很大,只有勤奋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今天,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开拓实践、探索真理“赋能”,要弃做夸张的“凡尔赛”,争做低调的实力派,涵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创新智慧,在筑梦未来的道路上收获新知、开创新路,开辟人生新天地。 希望你们拥有“秋”的沉稳谦逊,坦然面对得失、直面困难挑战。人生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落寞,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得意失意,都是生活的风景、人生的财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躺平”或许是“内卷”的无奈,但“躺平”始终无法换来人生的精彩。越是美好的未来,越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人的一生还会面临很多诱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稍有不慎,便会如临万丈深渊。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万勿游戏人生。生命的价值,取决于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无论人生多艰难,都要抵得住困难和挫折,经得起考验和诱惑,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在各种挑战面前砥砺人生、超越自我。 希望你们拥有“冬”的圣洁高雅,锤炼品德修为,提高人生境界。社会是“大课堂”,也是“大熔炉”,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你们来讲,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会遇到新的困惑、新的冲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袁隆平在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时说:“没当成院士没有什么委屈的。我们搞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说明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他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高尚情操,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步入社会、前途光明,为了不在人生价值上走偏、不在道路选择上迷失,必须在离校前再次确认,扣紧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希望你们过好自己的“春夏秋冬”,在季节的交替变换中向阳而生,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在阴晴冷暖中感悟生命,在日月云霞中漫步人生。 希望你们能像经典电影台词中说的那样,“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祝愿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未来可期、前程似锦! (文章为作者在中国政法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
|
难忘四度军都春走好四季人生路
|
|
|
|
( 2021-06-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四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法大见证了你们从懵懂的新生,一步步脱胎换骨成为现在的模样。回首往事如昨日,记忆犹新难忘怀。宪法大道上闪动着大家欢声笑语、三五结伴的身影,拓荒牛旁见证着大家相约牛前、不见不散的约定,宿舍里回荡着大家心潮澎湃、意犹未尽的卧谈。 总有一些经历让我们难忘。2018年的暮春,我们一起聆听和学习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政法大学团员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法大共同经历过高光岁月;2019年的盛夏,我们一起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参加“民主法治”方阵向全世界展现了法大风采;2020年的深秋,我们一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迎来了久别重逢、复学复课。我们还见证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确立,并骄傲地成为这一重要思想的传播者、践行者;2021年的初冬,我们一起收获北京市、教育部共建法大的喜讯,欣喜地看到法大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自然的四季,周而复始。人生如四季,五彩斑斓。四季并不是每一天都风和日丽,人生并不是每一事都一帆风顺。让我们一起从四季的斗转星移和寒来暑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好今后人生的每一步。 希望大家拥有“春”的勃勃生机,树立远大理想、敢于追逐梦想。学习有学习的目标,人生也当有人生的追求。终身教授江平先生在八十自述中讲到,“我过去一直、余生也必将为中国的法治而呐喊”,这是一位法学泰斗的初心,也是为之奋斗一生的誓言。“生无所息 行胜于言”,理想终要通过勇敢追梦和不懈奋斗来实现,否则再远大的理想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学校致公楼挂着一块四个字的牌匾——“天下为公”。法大人应当心怀“国之大者”,勇于担负大任,做有志之士,敢为天下先。如同李大钊先生劝勉的那样,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希望大家拥有“夏”的热烈赤诚,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大学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大学是起点、是换乘站,但绝不是终点。要把勤奋作为成才的阶梯,在学思践悟、学以致用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在谈到治学经验时曾说:“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有所成就,特别在治学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天赋、勤奋、机遇。但是,天赋不由个人决定,机遇变数很大,只有勤奋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今天,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开拓实践、探索真理“赋能”,要弃做夸张的“凡尔赛”,争做低调的实力派,涵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创新智慧,在筑梦未来的道路上收获新知、开创新路,开辟人生新天地。 希望你们拥有“秋”的沉稳谦逊,坦然面对得失、直面困难挑战。人生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落寞,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得意失意,都是生活的风景、人生的财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躺平”或许是“内卷”的无奈,但“躺平”始终无法换来人生的精彩。越是美好的未来,越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人的一生还会面临很多诱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稍有不慎,便会如临万丈深渊。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万勿游戏人生。生命的价值,取决于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无论人生多艰难,都要抵得住困难和挫折,经得起考验和诱惑,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在各种挑战面前砥砺人生、超越自我。 希望你们拥有“冬”的圣洁高雅,锤炼品德修为,提高人生境界。社会是“大课堂”,也是“大熔炉”,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你们来讲,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会遇到新的困惑、新的冲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袁隆平在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时说:“没当成院士没有什么委屈的。我们搞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说明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他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高尚情操,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步入社会、前途光明,为了不在人生价值上走偏、不在道路选择上迷失,必须在离校前再次确认,扣紧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希望你们过好自己的“春夏秋冬”,在季节的交替变换中向阳而生,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在阴晴冷暖中感悟生命,在日月云霞中漫步人生。 希望你们能像经典电影台词中说的那样,“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祝愿大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未来可期、前程似锦! (文章为作者在中国政法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