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12 |
5/12 |
4
|
5
|
6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王虎文 陈学明 陈泽旭
福建省泉州市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晋江经验”便发源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从贯彻落实“晋江经验”入手,积极履行法定职权,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让“晋江经验”在各县市区开花结果。 近年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审查和批准预算决算、听取和审议工作汇报、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执法检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泉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各类企业近30万家,其中99.8%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因此,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既发现了市政府在贯彻落实法律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找出了金融支持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小微企业依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引导服务和监管、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等五条建议。 根据相关建议,泉州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全市安排惠企资金8.26亿元,统筹各类资金8.67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全年累计减税降费50.48亿元;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释放资金17.51亿元,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服务功能;充分发挥12345民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按照“马上就办”要求,第一时间处理企业反映事项,抓好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和规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总额12151.23万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规范运行网络平台,有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 2019年春节刚过,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即带领调研组,到全市13个县(市、区)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走访、当面询问、座谈讨论等形式,把收集的意见、建议,经整理分为财政支持、融资方面、税费方面、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用工、社会保障、市场开拓、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政策宣讲与设置等11个方面,并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形成75条建议和意见,交由泉州市政府逐条对照处理与整改。 对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泉州市政府积极呼应,市长王永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举措随后密集推出:认真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措施,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实施“一张表格”管到底的惠企政策资金清单目录管理机制;对市级164项政策进行梳理,明确有37项允许叠加享受、有18个项目由省市县配套奖补,整合调剂惠企资金进行基金化改革,2019年督促县级兑现配套奖励资金3519万元;强化精准服务,“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畅通民营企业家联系沟通渠道;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负面清单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人才评定和安居保障、企业员工子女就学就读优质学校、企业自行选择国际性专业会展补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发力,减免税费47.08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9年2月底开始,泉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暗访抽查、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等方式,查找出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诸多问题。4月中下旬,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拿出了一份《关于当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的意见》报市主要领导。当月底,泉州市委书记康涛专门召开市委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及时就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等作出部署。王永礼牵头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处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建议和报送的“问题清单”。泉州市政府迅速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委托”放权模式,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二手房交易登记“一口式”改革,将原来“水、电、气、广电”分窗口多次申请升级为“一窗受理联动过户”;开发“营商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把窗口服务抽样和回访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和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应用平台,网上申报事项达1796项,占到全部事项93%,梳理1752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 克服疫情影响优化营商环境 2020年,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坚持依法履职,以法治力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当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去年9月下旬,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市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重点突出,直指相关机构和企业对法律实施重视程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不高、执法力量不足,部门执法职责边界不清、执法主体职责不明确、执法调查取证难等问题,据此形成了加强与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的3件重点建议,交由泉州市政府研究处理。 之后,泉州市政府加大执法和法律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网络市场监管、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等市、县联席会议机制,梳理5725份政策措施文件,废止3份有违公平竞争的文件;完成全市12315“五线合一”整合,先后开展“惊雷6号”“昆仑”“昆仑2020”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加大对保健市场、网络交易、服装鞋帽和生活用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进行整治,共破获假冒伪劣产品案件1682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66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70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当地进一步形成。
|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经济工作监督
|
以法治力量优化营商环境
|
|
|
|
( 2021-06-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王虎文 陈学明 陈泽旭
福建省泉州市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晋江经验”便发源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从贯彻落实“晋江经验”入手,积极履行法定职权,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让“晋江经验”在各县市区开花结果。 近年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审查和批准预算决算、听取和审议工作汇报、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执法检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泉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各类企业近30万家,其中99.8%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因此,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既发现了市政府在贯彻落实法律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找出了金融支持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小微企业依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引导服务和监管、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等五条建议。 根据相关建议,泉州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全市安排惠企资金8.26亿元,统筹各类资金8.67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全年累计减税降费50.48亿元;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释放资金17.51亿元,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服务功能;充分发挥12345民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按照“马上就办”要求,第一时间处理企业反映事项,抓好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和规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总额12151.23万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规范运行网络平台,有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 2019年春节刚过,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即带领调研组,到全市13个县(市、区)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走访、当面询问、座谈讨论等形式,把收集的意见、建议,经整理分为财政支持、融资方面、税费方面、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用工、社会保障、市场开拓、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政策宣讲与设置等11个方面,并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形成75条建议和意见,交由泉州市政府逐条对照处理与整改。 对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泉州市政府积极呼应,市长王永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举措随后密集推出:认真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措施,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实施“一张表格”管到底的惠企政策资金清单目录管理机制;对市级164项政策进行梳理,明确有37项允许叠加享受、有18个项目由省市县配套奖补,整合调剂惠企资金进行基金化改革,2019年督促县级兑现配套奖励资金3519万元;强化精准服务,“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畅通民营企业家联系沟通渠道;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负面清单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人才评定和安居保障、企业员工子女就学就读优质学校、企业自行选择国际性专业会展补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发力,减免税费47.08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9年2月底开始,泉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暗访抽查、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等方式,查找出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诸多问题。4月中下旬,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拿出了一份《关于当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的意见》报市主要领导。当月底,泉州市委书记康涛专门召开市委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及时就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等作出部署。王永礼牵头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处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建议和报送的“问题清单”。泉州市政府迅速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委托”放权模式,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二手房交易登记“一口式”改革,将原来“水、电、气、广电”分窗口多次申请升级为“一窗受理联动过户”;开发“营商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把窗口服务抽样和回访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和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应用平台,网上申报事项达1796项,占到全部事项93%,梳理1752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 克服疫情影响优化营商环境 2020年,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坚持依法履职,以法治力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当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去年9月下旬,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市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重点突出,直指相关机构和企业对法律实施重视程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不高、执法力量不足,部门执法职责边界不清、执法主体职责不明确、执法调查取证难等问题,据此形成了加强与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的3件重点建议,交由泉州市政府研究处理。 之后,泉州市政府加大执法和法律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网络市场监管、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等市、县联席会议机制,梳理5725份政策措施文件,废止3份有违公平竞争的文件;完成全市12315“五线合一”整合,先后开展“惊雷6号”“昆仑”“昆仑2020”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加大对保健市场、网络交易、服装鞋帽和生活用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进行整治,共破获假冒伪劣产品案件1682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66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70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当地进一步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