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社区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毛竹山村党群理事会理出新气象
· “杀熟”
· 平台该不该受罚
· 六安公安抓细节办实事
· 原州智能管控戒毒人员
· 桐乡消防员走访老党员
· 青史如鉴耀千秋
· 安吉“乡村微检察”助力乡村振兴

毛竹山村党群理事会理出新气象

( 2021-06-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本报记者   马艳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美丽乡村我的家,农村不比城市差。”刷在墙上的宣传语,折射出广西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的新生活。农田里,风车随风飞转;葡萄架下,小路曲径通幽;独栋桂北特色小楼一字排开,门前栅栏养鸡种菜,门后樟树高耸入云。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第一天就来到毛竹山村,考察了毛竹山村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情况。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如今的毛竹山村游人如织,人们流连于兴旺、富裕、秀美的乡村画卷中。
  “毛竹山村的改变,得益于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拧成一股绳,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龙云感慨,作为本地有名的富裕村,村民自治是毛竹山村发展的法宝。
  夯实责任稳基础
  毛竹山村距才湾镇政府10公里,距离湘江战役纪念馆10分钟左右车程,总面积约900亩,村子只有46户156人,设党小组1个,党员12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村党小组的领导下,村里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协同党员群众形成合力,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确保社会治安治理无死角。
  党群理事会是村民自治组织,成员们经常在党群活动中心,就村里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党群理事会以党员为核心,推行‘12345’工作法。”毛竹山村所属的才湾镇南一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荣介绍,村里建立“一张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村规民约、民主议事、矛盾化解“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五步议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党群理事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他们是村里的能人,威望高、有奉献精神、说话算数。通过创建党群理事会,毛竹山村从“村官管理”变“村民自治”,有效破解了自然村存在管理脱节、村民诉求渠道不畅和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平台等问题。
  村治理小组与党群理事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聚合多方力量,对村里治安、消防、卫生等问题进行常态化集中排查整治,并加强村党小组对村治理信息员及网格员的管理和培训,促进其履职尽责。
  根据村规民约,村民自发组织化解邻里间矛盾纠纷,通过村民评议、群众评说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和谐友爱、共同奋斗致富的文明村风。
  村里还设有一支义务巡逻队,对重点区域、村交通要道等实行一日一巡,对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近年来,村里没有发生打牌赌博等现象,全年无矛盾纠纷上交,连续十多年没有群众上访和刑事案件。
特色产业促发展
  环顾毛竹山村一周,一栋民房上竖立的一排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毛竹山村的真实写照。
  过去,毛竹山村因贫困流传着一首民谣:“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郎。”为改变落后面貌,村民们发扬红军血战湘江的精神,以必胜的信念越挫越勇,在反复尝试后选定适合毛竹山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
  总书记在毛竹山村视察时,走进葡萄种植园同农技人员和村民亲切交流。在考察中,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发展葡萄产业是毛竹山村的“致富经”。目前,全村成立葡萄种植协会,大力推行“党小组+理事会+协会+基地+农户”模式,村民种植葡萄320余亩,平均年总产量100万斤以上,总收入350万元以上,年人均收入3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近3000亩。葡萄产业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村民罗玲玲一家6口人,种植12亩葡萄,再加上务工收入,全家年收入达到14万元。总书记调研期间,到罗玲玲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当时很激动,但是一点都没有紧张,总书记非常亲切,让我们感觉像家人。”提起当时的情景,罗玲玲仍兴奋不已。
  “总书记此次考察很关心我们的葡萄产业如何做大做强。”王军荣说,毛竹山村通过“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品种、技术、销售,逐渐将葡萄产业推广开来,以后将保持现有产业,同时推动“农业产业+旅游业”发展,让游客来这里采摘、游玩。
倡导风尚深培育
  “要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可是下了功夫。”全州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建国说。
  村规民约明确禁止乱砍树木、乱建房子、乱排污水,村里统一规划拆旧房建新楼,党小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乡村风貌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村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自觉做到门前三包。
  党小组积极推进,村民民主议事,建设24座农村特色楼房,建成35公里进村道路和75公里环村道路,并修建了文化活动室、戏台、球场、停车场、休闲坪等一批基础设施。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毛竹山村依托文化广场宣传阵地,举办提子采摘节,以小品、歌舞表演、民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史国史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听小故事学大道理,从小变化话大发展,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村形成崇文尚德的良好村风,有17人考上中高等院校,评比出6名“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
  在党群同富、风貌同美、文明同讲的共治共享新风下,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保护生态环境,全村打造了千年古酸枣树、毛竹通道、桂花树通道等多处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毛竹山村先后获评自治区文明村镇、“广西文明卫生村”“广西绿色村屯”“桂林市十佳魅力新农村”“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以自然村为单位,积极创建党群理事会,让“村官管理”变“村民自治”,成了全州县推动基层治理建设的法宝。目前,全县已成立党群理事会2760多个,吸纳成员23900多名,覆盖80%以上自然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万多件,形成了村党组织、村委会、自然村党群理事会“三治融合”的生动局面,实现“村村都有理事会,事事理出新气象”。

  图为毛竹山村开展“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
潘攀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