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13 |
7/13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伴着和煦的晨光,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稽亭村村民沈银喜来到家门口的一处山坡,绕着环形道路跑跑步,疏松疏松筋骨。而放在几年前,别说过来晨练了,走到老远的岔路口,就被臭气熏得进不来。 “以前这里遍地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臭得不能闻,现在绿草茵茵,空气和环境变好太多了。”沈银喜由衷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道。 这处山坡位于鸡头岭上,由于历史原因曾长期被作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后经多方治理,不仅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也给山林修复了“黑色伤疤”。近日,记者参加“江淮环保世纪行”第一次集中采访活动,深入宣城走访,直面感受当地贯彻实施环保法律法规的力度,各项环保措施带来的效应与变化。 “黑色伤疤”复绿 位于鸡头岭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占地面积约8亩,垃圾填埋量约1.4万立方米。由于历史原因,该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没有采取有效的封场及防渗处理设施,不时散发异味,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 2017年5月,宣城市宣州区经过认真排查后,将其列入了全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信息系统。通过对现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分析,综合考虑到外运与封场工艺的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后期的运行管理难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原地封场处理,于2017年底前完成整治工作。 在整治过程中,宣城市各级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监督工作。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余仁富告诉记者,每年市人大常委会都会实地走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以监督促整治,以监督促落实。 2017年下半年,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就围绕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安徽省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发现填埋场覆盖不够严密、渗透层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经过整改,2018年6月,由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勘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工程竣工验收。为加强后期管护工作,2019年11月,将该堆放点交由水东镇政府开展日常管护工作。 验收完成并不意味着监督结束。2020年5月,宣城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对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鸡头岭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缺少前期环境评价资料,列入主要问题清单之中。宣州区住建局立即采取措施,于2020年8月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对该堆放点开展了环评及空气、地下水、土壤、噪音检测工作,经评价、检测,均符合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先的垃圾都已经被封埋,表面覆盖着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有一处渗滤液收集井盖,打开可见井深有七八米,井底沉积了些许雨水。 “没有渗滤液,说明整治效果还是不错的。”水东镇镇长陈章学说,在人大监督、政府整治之下,这里的环境越变越好,老百姓也很认可,没人再来投诉了。 “积分兑换”护绿 在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五龙社区有一家特殊的“生态美超市”。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里的商品不能用钱买,只能用垃圾换。 走进这家“超市”可以看到一排商品陈列柜,上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日用品,每个日用品前方竖立了“价格牌”:食用盐2分,肥皂6分,香皂8分,牙膏7分…… “这些积分是通过回收物换取的,我们按照可回收物质、不可回收物质、有害物质,分门别类地设置了兑换数量以及相对应的积分。”“超市”工作人员程小兰向记者举例说,比如50个一次性塑料袋,30个香烟盒,一纸盒(228ml)烟蒂或者5节旧电池就可以兑换1分,积少成多就能变废为宝。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10月开始,绩溪县正式启动了“生态美超市”建设,经过前期试点推进,已经实现了11个乡镇81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村(居)民可以将日常生活产生的不易降解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生活垃圾,农药包装物等有害垃圾,兑换成相应积分,同时还可以参加门前三包、庭院美化、义务献血等一系列生态环保、乡风文明活动,作为可加分项目,转化成“绿色账户”积分。 “‘生态美超市’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分布散、回收难等问题,实现了垃圾整治由末端清理变为源头减量,生态建设由被动保护变为主动参与。”绩溪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主任汪明锋说,常委会将这项工作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绩溪县长安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还当起了“生态美超市”的“代言人”,不仅带头积分换物,还积极宣传,发动村民参与进来。“得带头让大家跟着我一起行动,这兑换可比卖废品划算,还美化了环境。”镇人大代表曹青说。 “生态美超市”建成以来,绿色生产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共有6080人次参与兑换一次性塑料袋、香烟壳等可回收物质40多万个,烟蒂等不可回收物质15万杯,农药包装瓶、旧电池等有害物质7万多个,农业地膜和泡沫制品2万多公斤。兑换食用盐、鸡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1.9万余件。 科技助力“管绿” 右侧区域打堆,中间区域静置垃圾发酵,再将垃圾投入“喂料兜”进行焚烧……在宁国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垃圾料操作员杨帆一连串熟练动作下,“机械抓手”精准地抓取处理起生活垃圾。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活垃圾清运量逐步增加,宁国市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发电工艺技术,年处理垃圾14.6万吨,年发电量约5264万度,有效解决了宁国市及周边区域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由于电镀厂分散广、管理难度大,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宁国市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环境治理领域的建设运营,授权经开区管委会作为实施机构,采用公开招标形式确定电镀污水处理设施及电镀标准化厂房建设PPP项目的承建运营单位,建成后主要用于处理电镀废水及生活污水。 记者顺着电镀污水处理厂走了一圈看见,散发刺鼻气味的橙黄污水由管道输送到各个污水调节池,再流经污水预反应池、沉淀池、反应池等地,最终通过外排口排出,水变得清澈了,污泥沉淀则抽至污泥池再进行处理。 “各项污染物在经过相应处理工艺流程后,均能稳定达标排放,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电镀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说。 垃圾堆变绿草坪、报废品换日用品、废水废物处理后达标排放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这些都是记者“江淮环保世纪行”第一次集中采访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据介绍,“江淮环保世纪行”由安徽省人大城建环资委会同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生态环境厅等15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至2020年已经连续举办27年,系该省较有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的环保宣传舆论监督品牌。 记者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了解到,在此次预热活动后,今年的“江淮环保世纪行”即将正式启动,分“固废污染防治”“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回头看”三个专题开展,将继续深入宣传各地生态环保工作的新成效、新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
|
“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发展
|
记者跟随“江淮环保世纪行”深入宣城见闻
|
|
|
( 2021-06-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伴着和煦的晨光,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稽亭村村民沈银喜来到家门口的一处山坡,绕着环形道路跑跑步,疏松疏松筋骨。而放在几年前,别说过来晨练了,走到老远的岔路口,就被臭气熏得进不来。 “以前这里遍地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臭得不能闻,现在绿草茵茵,空气和环境变好太多了。”沈银喜由衷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道。 这处山坡位于鸡头岭上,由于历史原因曾长期被作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后经多方治理,不仅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也给山林修复了“黑色伤疤”。近日,记者参加“江淮环保世纪行”第一次集中采访活动,深入宣城走访,直面感受当地贯彻实施环保法律法规的力度,各项环保措施带来的效应与变化。 “黑色伤疤”复绿 位于鸡头岭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占地面积约8亩,垃圾填埋量约1.4万立方米。由于历史原因,该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没有采取有效的封场及防渗处理设施,不时散发异味,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 2017年5月,宣城市宣州区经过认真排查后,将其列入了全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信息系统。通过对现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分析,综合考虑到外运与封场工艺的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后期的运行管理难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原地封场处理,于2017年底前完成整治工作。 在整治过程中,宣城市各级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监督工作。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余仁富告诉记者,每年市人大常委会都会实地走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以监督促整治,以监督促落实。 2017年下半年,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就围绕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安徽省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发现填埋场覆盖不够严密、渗透层较为薄弱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经过整改,2018年6月,由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勘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工程竣工验收。为加强后期管护工作,2019年11月,将该堆放点交由水东镇政府开展日常管护工作。 验收完成并不意味着监督结束。2020年5月,宣城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对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鸡头岭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缺少前期环境评价资料,列入主要问题清单之中。宣州区住建局立即采取措施,于2020年8月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对该堆放点开展了环评及空气、地下水、土壤、噪音检测工作,经评价、检测,均符合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先的垃圾都已经被封埋,表面覆盖着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有一处渗滤液收集井盖,打开可见井深有七八米,井底沉积了些许雨水。 “没有渗滤液,说明整治效果还是不错的。”水东镇镇长陈章学说,在人大监督、政府整治之下,这里的环境越变越好,老百姓也很认可,没人再来投诉了。 “积分兑换”护绿 在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五龙社区有一家特殊的“生态美超市”。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里的商品不能用钱买,只能用垃圾换。 走进这家“超市”可以看到一排商品陈列柜,上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日用品,每个日用品前方竖立了“价格牌”:食用盐2分,肥皂6分,香皂8分,牙膏7分…… “这些积分是通过回收物换取的,我们按照可回收物质、不可回收物质、有害物质,分门别类地设置了兑换数量以及相对应的积分。”“超市”工作人员程小兰向记者举例说,比如50个一次性塑料袋,30个香烟盒,一纸盒(228ml)烟蒂或者5节旧电池就可以兑换1分,积少成多就能变废为宝。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10月开始,绩溪县正式启动了“生态美超市”建设,经过前期试点推进,已经实现了11个乡镇81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村(居)民可以将日常生活产生的不易降解和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生活垃圾,农药包装物等有害垃圾,兑换成相应积分,同时还可以参加门前三包、庭院美化、义务献血等一系列生态环保、乡风文明活动,作为可加分项目,转化成“绿色账户”积分。 “‘生态美超市’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分布散、回收难等问题,实现了垃圾整治由末端清理变为源头减量,生态建设由被动保护变为主动参与。”绩溪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主任汪明锋说,常委会将这项工作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绩溪县长安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还当起了“生态美超市”的“代言人”,不仅带头积分换物,还积极宣传,发动村民参与进来。“得带头让大家跟着我一起行动,这兑换可比卖废品划算,还美化了环境。”镇人大代表曹青说。 “生态美超市”建成以来,绿色生产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共有6080人次参与兑换一次性塑料袋、香烟壳等可回收物质40多万个,烟蒂等不可回收物质15万杯,农药包装瓶、旧电池等有害物质7万多个,农业地膜和泡沫制品2万多公斤。兑换食用盐、鸡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1.9万余件。 科技助力“管绿” 右侧区域打堆,中间区域静置垃圾发酵,再将垃圾投入“喂料兜”进行焚烧……在宁国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垃圾料操作员杨帆一连串熟练动作下,“机械抓手”精准地抓取处理起生活垃圾。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活垃圾清运量逐步增加,宁国市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发电工艺技术,年处理垃圾14.6万吨,年发电量约5264万度,有效解决了宁国市及周边区域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由于电镀厂分散广、管理难度大,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宁国市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环境治理领域的建设运营,授权经开区管委会作为实施机构,采用公开招标形式确定电镀污水处理设施及电镀标准化厂房建设PPP项目的承建运营单位,建成后主要用于处理电镀废水及生活污水。 记者顺着电镀污水处理厂走了一圈看见,散发刺鼻气味的橙黄污水由管道输送到各个污水调节池,再流经污水预反应池、沉淀池、反应池等地,最终通过外排口排出,水变得清澈了,污泥沉淀则抽至污泥池再进行处理。 “各项污染物在经过相应处理工艺流程后,均能稳定达标排放,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电镀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说。 垃圾堆变绿草坪、报废品换日用品、废水废物处理后达标排放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这些都是记者“江淮环保世纪行”第一次集中采访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据介绍,“江淮环保世纪行”由安徽省人大城建环资委会同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生态环境厅等15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至2020年已经连续举办27年,系该省较有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的环保宣传舆论监督品牌。 记者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了解到,在此次预热活动后,今年的“江淮环保世纪行”即将正式启动,分“固废污染防治”“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回头看”三个专题开展,将继续深入宣传各地生态环保工作的新成效、新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