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13 |
2/13 |
1
|
2
|
3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印发。《意见》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不间断不落空,细化梳理可能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主要风险点,逐项研究提出预警指标,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要有硬招见真章,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责任落实机制、动真碰硬的考核督查制度、多元高效的社会动员体系,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保持政策连续稳定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认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监测的一个原则就是“三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研究分析、通报情况,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国情和农情,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意见》提出,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 王正谱说,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就是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共确定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在产业帮扶方面,补齐技术、设备、资金、营销等方面短板,提档升级;在就业帮扶上,在稳定去年就业规模基础上,争取给脱贫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王正谱表示,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总的要求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 《意见》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看来,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乡村振兴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作出具体安排。 据曾衍德介绍,在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方面,将指导脱贫地区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向脱贫地区聚集;指导脱贫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通过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产业带动脱贫地区巩固成果。 曾衍德说,在服务支撑上,将建立产销衔接机制,开展脱贫地区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实施消费帮扶,让特色农产品既卖得出、又卖得好;建立技术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建立联动带动机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此外,还将加强考核调度。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调度政策措施落实、资金投入保障、产业发展规模等,压实脱贫县主体责任,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 在王正谱看来,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了,工作领域更大了,工作要求更高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再立新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面非常宽,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主抓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认为,抓主抓重,首先要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要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守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好10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同时,要“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制定好相应价格补贴政策等,让务农种粮农民有钱赚。 同时,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富口袋、要增收、要致富,关键要增加收入,这是解决农村很多问题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要利用发挥好农业和乡村的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把产业链延长。 把乡村硬件软件建设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唐仁健说,在乡村建设中,主要目标是要把现有基础建设提档升级。比如道路要向更基层去延伸,到组、到户;一些产业路、旅游路等专用道路,也要进一步延伸。解决好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优先推进解决农产品的上行出村进城和工业品的下行进村入户痛点。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统筹谋划、有效衔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
|
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 压实党委政府责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
|
|
|
( 2021-05-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印发。《意见》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不间断不落空,细化梳理可能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主要风险点,逐项研究提出预警指标,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要有硬招见真章,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责任落实机制、动真碰硬的考核督查制度、多元高效的社会动员体系,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保持政策连续稳定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认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监测的一个原则就是“三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研究分析、通报情况,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国情和农情,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意见》提出,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 王正谱说,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就是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共确定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在产业帮扶方面,补齐技术、设备、资金、营销等方面短板,提档升级;在就业帮扶上,在稳定去年就业规模基础上,争取给脱贫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王正谱表示,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总的要求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 《意见》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 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看来,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乡村振兴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作出具体安排。 据曾衍德介绍,在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方面,将指导脱贫地区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向脱贫地区聚集;指导脱贫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通过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产业带动脱贫地区巩固成果。 曾衍德说,在服务支撑上,将建立产销衔接机制,开展脱贫地区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实施消费帮扶,让特色农产品既卖得出、又卖得好;建立技术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建立联动带动机制,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此外,还将加强考核调度。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调度政策措施落实、资金投入保障、产业发展规模等,压实脱贫县主体责任,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 在王正谱看来,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了,工作领域更大了,工作要求更高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再立新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面非常宽,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主抓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认为,抓主抓重,首先要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要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守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好10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同时,要“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制定好相应价格补贴政策等,让务农种粮农民有钱赚。 同时,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富口袋、要增收、要致富,关键要增加收入,这是解决农村很多问题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要利用发挥好农业和乡村的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把产业链延长。 把乡村硬件软件建设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唐仁健说,在乡村建设中,主要目标是要把现有基础建设提档升级。比如道路要向更基层去延伸,到组、到户;一些产业路、旅游路等专用道路,也要进一步延伸。解决好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优先推进解决农产品的上行出村进城和工业品的下行进村入户痛点。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统筹谋划、有效衔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