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 互逐外交官 俄美斗法愈演愈烈
· 美自私自利之举损害全人类利益
· 剩余任期文在寅施政聚焦“稳定”

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 2021-04-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图为坚守在保护藏羚羊第一线的可可西里巡山队员。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4月22日,在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门前举办的“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一位老人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多国人士认为,讲话展现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增强信心,为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参与者贡献者领导者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和现实威胁。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再次彰显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副教授安里·沙拉波夫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出中国始终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向世界展示了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无疑将增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
  正如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所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从未缺席。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不懈努力。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绿色经济意义非凡
  领导人气候峰会当天,恰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在世界地球日之际,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尤为赞赏。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正转变粗放型的发展理念,重视绿色GDP。同时,中国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洛马诺夫认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一项创新将集中在绿色经济上。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和亚太地区项目负责人加布耶夫认为,中国将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平衡中的作用来实现绿色经济。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主任芭芭拉·费雯莉指出,中国致力于绿色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全球领军者。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升级现代化能源体系。这些技术对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美国美中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指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意义非凡,这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德国环保组织“德国观察”国际环境政策负责人卢茨·魏舍尔认为,中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欧中绿色合作将引领世界绿色合作与发展。
  德国能源观察集团主席汉斯—约瑟夫·费尔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水体更加清洁,大规模的绿化和植树造林工程让越来越多荒漠变成绿洲。中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电动汽车等环保科技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环保工业生产水平已居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克利福德·柯布称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新道路。他表示,欧美国家过去为了保护自己的环境,把高污染工厂输出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对污染的治理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样板。
  斯里兰卡港务局局长达亚·拉特纳亚克称赞说,中国不仅自身走绿色发展之路,而且在中国的帮助下,斯里兰卡也将科伦坡港打造成“绿色港口”。拉特纳亚克介绍说,科伦坡港目前是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码头,拥有经过“油改电”改造的40台龙门吊和40个集装箱堆场,港口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绿色能源的比例。
减排承诺广受赞誉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若要保护地球家园,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刻不容缓,需要全球同心协力、携手应对。其中,中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意义重大,必将深刻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俄罗斯知名生态学家、水利专家达尼里扬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等环保领域,中国减排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作用。中国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分享经验,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
  菲利普·克莱顿注意到,中国减排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产生了积极效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有助于改变全球能源行业发展格局。
  “历史上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大幅减少污染的例子,这太了不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格林斯通对媒体说。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拉宁娜认为,中国“十四五”规划制定的环保措施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克拉宁娜指出,中国计划加强对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改善主要河流湖泊的状况,建设水处理设施,扩大节能产业。她说,这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生态转变的关键。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的文章指出,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优先目标之一就是清洁能源,这将是朝着完成战略任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迈出的又一步。
  日本《每日新闻》在“一年相当于120个核电机组的发电能力——中国可再生能源急剧扩大”的报道中说,中国正在迅速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2020年新建风电装机容量是上年的2.7倍,光伏发电增加了八成。以发电规模计算,中国一年建设了相当于约120个核电机组发电量的可再生能源设备。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国际舆论称赞中国自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深化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得到显著提升。国际社会还关注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今年将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继“爱知目标”后,全球新的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政策研究与发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人类和自然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采取积极行动,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吉多·布洛霍芬还指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各方期待与中国共同推动大会制定和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英国知名科学杂志《自然》评论认为,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积累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各国能从中获益良多。
  日本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此前在记者会见中表示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充满期待,称日本将与主席国中国合作,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和制定。
  (参与记者:见习记者 王卫 本报驻俄罗斯、日本、斯里兰卡记者 张春友 冀勇 李亚洲君 陈润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