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8 |
4/8 |
3
|
4
|
5
|
>
|
>| |
|
|
PDF版 |
|
|
|
图① 余有国员额法官照。 图② 余有国正在向小朋友们讲解法徽知识。 图③ 余有国与助理对一起溺亡案件进行实地调查。
□ 本报记者 王春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俞冲 蒋璐
在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位“牛人”。作为法官,不仅自己办案“零超限、零投诉、零上访”,在他的管理下,他所在的泗安法庭坚持多年“四无法庭”——没有一件长期未结案,没有一件超审限案件,没有发回重审案件,没有一件当事人信访案件……2020年,在他的带领下,泗安法庭获评“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他就是长兴县人民法院泗安法庭庭长余有国。 深耕细作“老黄牛” 1991年,余有国进入法院,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30年间,他“深耕细作”在基层一线。 2006年,长兴县某乡镇引进一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项目中途停止,学校将澳大利亚籍教师哈瑞(化名)辞退。后经仲裁,哈瑞不服,一纸状书递交到法院,余有国是案件的承办人。 拿到起诉材料的一瞬间,余有国有点蒙。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且专业性极强,相关论据又多又复杂。“硬着头皮也要上”,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和翻译一起从早上8点一页页审阅到晚上8点,一字一句地把每一页材料都吃深吃透。 “当时收到的材料厚厚一叠,光判决书就写了十七八页。”最终,案件清晰明了、证据充分,原被告双双服判。 “面对案件,面对法律,他始终这样全身心地扑进去。”泗安法庭里,青年干警们这样评价余有国,“面对庭里的难案,他总是主动挑大梁,只看他辨法析理、定分止争,当事人胜败皆服”。 事实上,办案技巧和业务水平都来自于他常年以来锲而不舍的学习和积累。 上世纪90年代,是学习最艰苦的时候。“那时候法律资料匮乏,通讯不发达,资料全是纸质版。”余有国回忆,当时每天下班之后他都给自己安排3个小时左右的看书时间。为了将实践和书本有机结合,他下班后对民事案件分门别类,整理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阅卷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各类案件的难点、突破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一个个案子的积累,慢慢地触类旁通,就形成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情系群众“孺子牛” 基层人民法庭直接面向乡镇和农村,受理最多的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农村承包、买卖合同等案件,标的虽不大,但琐碎繁杂,很多案件并不容易解决。作为庭长,余有国要求全庭要坚持“能调则调,调解优先”,及时有效定分止争。要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 泗安法庭曾经审理过一起虾苗纠纷案件。一对桐乡70多岁的老夫妇到泗安镇一虾塘购入一批虾苗。然而养殖了好几个月都不见虾苗长大,老夫妇急了,两人一辈子的积蓄都投在了这个虾塘里。然而,老夫妇俩并无有力证据,且由于案件情况特殊,竟没有一家鉴定机构能对虾苗质量进行鉴定。老夫妇和供应商各执一词,一时难以化解。 在承办人员的努力促成下,双方同意调解。法官一面向老夫妇解释虾苗长不大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跟虾苗品种本身有关外,还跟水质、土壤、肥料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但因没有明确的鉴定报告,不能随意下定论;另一面,对于被告供应商而言,供应虾苗是不争的事实,不排除这起案件跟虾苗本身的质量有关。最后,经过几番调解,供应商同意向老夫妇赔付8万元虾苗货款。老两口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种案件处理不当不仅极易引发信访,更易让群众对法院失去信心,留下伤痛。”余有国坦言,“老百姓间的纠纷,哪怕争议数额看起来不大,却往往最关乎公平正义、世道人心。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法律散发出光和热。”2020年,泗安法庭诉前化解和民事可调撤率达97.93%,服判息诉率达97.40%,均居全省前列,赢得百姓口碑。 不仅坐堂问案心系百姓,余有国还主动将法庭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中,在他的倡议推动下,2019年9月,泗安镇首创成立了矛盾纠纷“联合巡诊团”。围绕“把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目标,“巡诊团”着力构建一个纠纷协同治理体系,乡镇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其中,深入村居和企业一线,现场化解矛盾纠纷,联合会诊开出“药方”。 创新管理“拓荒牛” “没有规范就没有效率,没有规范更没有质量。”这是余有国在庭里说得最多的话。为此,他潜心研究,创新推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庭室管理措施。 到泗安法庭任职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强化队伍管理,合理优化调配资源,施行团队化运作。充分借助审判信息系统,变传统的“靠人管人管事”为“以信息管人管事”。泗安法庭坚持“统一标准、有章可循”原则,全流程规范审判行为。余有国结合自己常年办案的经验,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制定《立案与审判工作流程》,详细列明案件审理过程中30个主要程序环节,对每一环明确责任到人。 同时,配备设计《起诉材料接受单》《补正起诉材料告知书》《案件审查与嘱办意见及完成工作登记表》《庭前审理纲要》《案件庭前完成工作审核清单》5份规范化文书模板。这几份模板,针对民商事诉讼不同阶段的各个环节,有余有国研究原创的,也有在上级法院统一制作的表格基础上进行完善的,凝结了他常年办案摸索、总结和提炼出的精华。这也是余有国带领法庭实现“四无法庭”的秘诀。 “有了这几份模板,案件的进展情况、难点在哪里都一目了然,就算是一个新手法官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程序都厘清。”法官施前平表示。 “没有规范之前,每个法官的能力、素质尚存差异,办案思路、体系各不相同,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时有发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后,办案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法官能够围绕制度发力,有争议的案件则通过每周一次的庭务会议协商解决,进一步节约了办案时间,保障了办案质量。”庭里的青年法官周艳感触颇深。
|
|
余有国:让法律散发出光和热
|
|
|
|
( 2021-04-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图① 余有国员额法官照。 图② 余有国正在向小朋友们讲解法徽知识。 图③ 余有国与助理对一起溺亡案件进行实地调查。
□ 本报记者 王春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俞冲 蒋璐
在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位“牛人”。作为法官,不仅自己办案“零超限、零投诉、零上访”,在他的管理下,他所在的泗安法庭坚持多年“四无法庭”——没有一件长期未结案,没有一件超审限案件,没有发回重审案件,没有一件当事人信访案件……2020年,在他的带领下,泗安法庭获评“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他就是长兴县人民法院泗安法庭庭长余有国。 深耕细作“老黄牛” 1991年,余有国进入法院,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30年间,他“深耕细作”在基层一线。 2006年,长兴县某乡镇引进一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项目中途停止,学校将澳大利亚籍教师哈瑞(化名)辞退。后经仲裁,哈瑞不服,一纸状书递交到法院,余有国是案件的承办人。 拿到起诉材料的一瞬间,余有国有点蒙。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且专业性极强,相关论据又多又复杂。“硬着头皮也要上”,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和翻译一起从早上8点一页页审阅到晚上8点,一字一句地把每一页材料都吃深吃透。 “当时收到的材料厚厚一叠,光判决书就写了十七八页。”最终,案件清晰明了、证据充分,原被告双双服判。 “面对案件,面对法律,他始终这样全身心地扑进去。”泗安法庭里,青年干警们这样评价余有国,“面对庭里的难案,他总是主动挑大梁,只看他辨法析理、定分止争,当事人胜败皆服”。 事实上,办案技巧和业务水平都来自于他常年以来锲而不舍的学习和积累。 上世纪90年代,是学习最艰苦的时候。“那时候法律资料匮乏,通讯不发达,资料全是纸质版。”余有国回忆,当时每天下班之后他都给自己安排3个小时左右的看书时间。为了将实践和书本有机结合,他下班后对民事案件分门别类,整理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阅卷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各类案件的难点、突破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一个个案子的积累,慢慢地触类旁通,就形成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情系群众“孺子牛” 基层人民法庭直接面向乡镇和农村,受理最多的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农村承包、买卖合同等案件,标的虽不大,但琐碎繁杂,很多案件并不容易解决。作为庭长,余有国要求全庭要坚持“能调则调,调解优先”,及时有效定分止争。要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 泗安法庭曾经审理过一起虾苗纠纷案件。一对桐乡70多岁的老夫妇到泗安镇一虾塘购入一批虾苗。然而养殖了好几个月都不见虾苗长大,老夫妇急了,两人一辈子的积蓄都投在了这个虾塘里。然而,老夫妇俩并无有力证据,且由于案件情况特殊,竟没有一家鉴定机构能对虾苗质量进行鉴定。老夫妇和供应商各执一词,一时难以化解。 在承办人员的努力促成下,双方同意调解。法官一面向老夫妇解释虾苗长不大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跟虾苗品种本身有关外,还跟水质、土壤、肥料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但因没有明确的鉴定报告,不能随意下定论;另一面,对于被告供应商而言,供应虾苗是不争的事实,不排除这起案件跟虾苗本身的质量有关。最后,经过几番调解,供应商同意向老夫妇赔付8万元虾苗货款。老两口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种案件处理不当不仅极易引发信访,更易让群众对法院失去信心,留下伤痛。”余有国坦言,“老百姓间的纠纷,哪怕争议数额看起来不大,却往往最关乎公平正义、世道人心。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法律散发出光和热。”2020年,泗安法庭诉前化解和民事可调撤率达97.93%,服判息诉率达97.40%,均居全省前列,赢得百姓口碑。 不仅坐堂问案心系百姓,余有国还主动将法庭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中,在他的倡议推动下,2019年9月,泗安镇首创成立了矛盾纠纷“联合巡诊团”。围绕“把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目标,“巡诊团”着力构建一个纠纷协同治理体系,乡镇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其中,深入村居和企业一线,现场化解矛盾纠纷,联合会诊开出“药方”。 创新管理“拓荒牛” “没有规范就没有效率,没有规范更没有质量。”这是余有国在庭里说得最多的话。为此,他潜心研究,创新推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庭室管理措施。 到泗安法庭任职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强化队伍管理,合理优化调配资源,施行团队化运作。充分借助审判信息系统,变传统的“靠人管人管事”为“以信息管人管事”。泗安法庭坚持“统一标准、有章可循”原则,全流程规范审判行为。余有国结合自己常年办案的经验,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制定《立案与审判工作流程》,详细列明案件审理过程中30个主要程序环节,对每一环明确责任到人。 同时,配备设计《起诉材料接受单》《补正起诉材料告知书》《案件审查与嘱办意见及完成工作登记表》《庭前审理纲要》《案件庭前完成工作审核清单》5份规范化文书模板。这几份模板,针对民商事诉讼不同阶段的各个环节,有余有国研究原创的,也有在上级法院统一制作的表格基础上进行完善的,凝结了他常年办案摸索、总结和提炼出的精华。这也是余有国带领法庭实现“四无法庭”的秘诀。 “有了这几份模板,案件的进展情况、难点在哪里都一目了然,就算是一个新手法官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程序都厘清。”法官施前平表示。 “没有规范之前,每个法官的能力、素质尚存差异,办案思路、体系各不相同,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时有发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后,办案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法官能够围绕制度发力,有争议的案件则通过每周一次的庭务会议协商解决,进一步节约了办案时间,保障了办案质量。”庭里的青年法官周艳感触颇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