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13 |
11/13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应金鑫
立足审判职能,培育引领法治风尚,“近年来,义乌法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近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院长胡公益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动担当作为 “经本院审核,决定对你公司进行信用修复,相关文书将送达给你公司。”2020年疫情期间,义乌法院执行人员告知义乌市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提出的信用修复申请已通过审核。 义乌市某医疗公司主要生产红外线体温计、电子体温计、血压仪等医疗器械。在疫情期间,该公司被确定为浙江省36家重点医疗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之一。因一起合同未履行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了公司融资和扩大生产。义乌法院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讨论研判、实地走访,认定该公司具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并在申请人书面同意恢复信用的前提下,决定对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屏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撤销限制高消费措施。当天,义乌农商银行向该公司发放100万元信用贷款,中国银行将该公司的不良贷款转为正常,后该公司又顺利从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分别获得贷款1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案例入选首批全国法院服务保障复工复产民商事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4月24日,义乌法院以“品牌保护你我有责,健康中国同心守护”为主题,就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进行庭审直播,并通过国际商贸城5个区域的大屏幕向7万个商铺经营者进行线上普法活动,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该院还对接义乌市委提出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目标,及时出台《关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意见》,为营商环境改善注入司法力量。 加强改革创新 “这样面对面座谈交流的形式非常好,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2020年12月29日上午,义乌法院举行“民营企业家对话法官 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们提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法官们一 一作出详细解答。 企业家对话法官,是义乌法院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基层治理司法保障方式之一。去年以来,义乌法院积极开展“70法官服务70+企业,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安排员额法官主动对接89家规上企业,通过主动对接、以案释法、开设讲堂、集中宣传等形式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同时,深入开展“员额法官进村居 助推基层大治理”活动,由14个业务部门对接14个镇街84个村居,明确法官当好“民意搜集员、治理协助员、纠纷化解员、普法宣传员”。如因疫情原因引发的租赁合同较多,佛堂法庭审时度势,走访了当地部分企业,了解租赁和纠纷情况,进行法治宣传,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该院还不断优化法庭布局延伸服务触角。福田金融法庭成为全省首家专业办理金融、破产类案件的人民法庭,增强了服务保障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能力水平。国际商贸城人民法庭专门办理全市范围内的买卖合同案件,靶向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提升。苏溪法庭积极与辖区政法办、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搭建解纷联动机制,形成矛盾纠纷联调、联处、联助“三联”工作机制。廿三里法庭探索试点“党建+纠纷”调处模式,在青口矛调中心内设立集巡回审判、诉前调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巡回审判站,打通服务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佛堂法庭制定《关于涉村(居)矛盾纠纷化解的十条建议》,妥善防范化解镇辖区涉村(居)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基层、改革创新,成为义乌法院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的鲜明特色。 优化司法服务 在义乌经营外贸多年的小吴熟练地点开微信,在小程序中找到“浙江移动微法院”,在系统弹出的信息中点开新通知,通过点击签名,签收了一张传票。“现在签收材料方便多了,在手机上就可以实现签收,也可以通过确认的地址给我邮寄材料。” 义乌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因素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就是送达难。为此,义乌法院依托移动微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在优化办案流程的基础上,围绕难点重点解决“送达难”问题,并搭建起了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移动微法院整合了网上立案、案件查询、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20余项功能。 近年来,义乌法院加快完善网上立案、网上缴费、视频调解等线上诉讼功能,全面贯通服务链;建立公安、检察、司法等多部门一体化办案机制,通过一体化办案平台审理案件995件;大力推进无纸化办案改革,无纸化立案率达96.54%,上(抗)诉案件在线移交率达100%,无纸化送达率93.18%;积极推行网上立案、掌上调解、电子送达等智能化办案手段,网上立案8458件,网上立案率接近50%,努力让老百姓打官司“不出门”。
|
|
为营商环境改善注入司法力量
|
义乌法院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
|
|
( 2021-03-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应金鑫
立足审判职能,培育引领法治风尚,“近年来,义乌法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近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院长胡公益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动担当作为 “经本院审核,决定对你公司进行信用修复,相关文书将送达给你公司。”2020年疫情期间,义乌法院执行人员告知义乌市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提出的信用修复申请已通过审核。 义乌市某医疗公司主要生产红外线体温计、电子体温计、血压仪等医疗器械。在疫情期间,该公司被确定为浙江省36家重点医疗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之一。因一起合同未履行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了公司融资和扩大生产。义乌法院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讨论研判、实地走访,认定该公司具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并在申请人书面同意恢复信用的前提下,决定对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屏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撤销限制高消费措施。当天,义乌农商银行向该公司发放100万元信用贷款,中国银行将该公司的不良贷款转为正常,后该公司又顺利从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分别获得贷款1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案例入选首批全国法院服务保障复工复产民商事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4月24日,义乌法院以“品牌保护你我有责,健康中国同心守护”为主题,就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进行庭审直播,并通过国际商贸城5个区域的大屏幕向7万个商铺经营者进行线上普法活动,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该院还对接义乌市委提出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目标,及时出台《关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意见》,为营商环境改善注入司法力量。 加强改革创新 “这样面对面座谈交流的形式非常好,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2020年12月29日上午,义乌法院举行“民营企业家对话法官 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们提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法官们一 一作出详细解答。 企业家对话法官,是义乌法院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基层治理司法保障方式之一。去年以来,义乌法院积极开展“70法官服务70+企业,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安排员额法官主动对接89家规上企业,通过主动对接、以案释法、开设讲堂、集中宣传等形式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同时,深入开展“员额法官进村居 助推基层大治理”活动,由14个业务部门对接14个镇街84个村居,明确法官当好“民意搜集员、治理协助员、纠纷化解员、普法宣传员”。如因疫情原因引发的租赁合同较多,佛堂法庭审时度势,走访了当地部分企业,了解租赁和纠纷情况,进行法治宣传,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该院还不断优化法庭布局延伸服务触角。福田金融法庭成为全省首家专业办理金融、破产类案件的人民法庭,增强了服务保障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能力水平。国际商贸城人民法庭专门办理全市范围内的买卖合同案件,靶向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指标提升。苏溪法庭积极与辖区政法办、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搭建解纷联动机制,形成矛盾纠纷联调、联处、联助“三联”工作机制。廿三里法庭探索试点“党建+纠纷”调处模式,在青口矛调中心内设立集巡回审判、诉前调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巡回审判站,打通服务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佛堂法庭制定《关于涉村(居)矛盾纠纷化解的十条建议》,妥善防范化解镇辖区涉村(居)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基层、改革创新,成为义乌法院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的鲜明特色。 优化司法服务 在义乌经营外贸多年的小吴熟练地点开微信,在小程序中找到“浙江移动微法院”,在系统弹出的信息中点开新通知,通过点击签名,签收了一张传票。“现在签收材料方便多了,在手机上就可以实现签收,也可以通过确认的地址给我邮寄材料。” 义乌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因素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就是送达难。为此,义乌法院依托移动微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在优化办案流程的基础上,围绕难点重点解决“送达难”问题,并搭建起了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移动微法院整合了网上立案、案件查询、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20余项功能。 近年来,义乌法院加快完善网上立案、网上缴费、视频调解等线上诉讼功能,全面贯通服务链;建立公安、检察、司法等多部门一体化办案机制,通过一体化办案平台审理案件995件;大力推进无纸化办案改革,无纸化立案率达96.54%,上(抗)诉案件在线移交率达100%,无纸化送达率93.18%;积极推行网上立案、掌上调解、电子送达等智能化办案手段,网上立案8458件,网上立案率接近50%,努力让老百姓打官司“不出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