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9 |
3/9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正在热播的6集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第一集《战略决断》中,披露了安徽蚌埠“刘氏兄弟涉黑案”更多细节,以刘氏四兄弟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疯狂盗采山石,把持基层政权,大肆拉拢、腐蚀政法机关党员干部,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秩序。 为一举摧毁刘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组织,蚌埠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先后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15次,调度推进会议、办公会议80余次,重点研究“刘氏兄弟涉黑案”及大洪山整治工作,一举摧毁包括刘氏兄弟等人在内的犯罪集团、团伙1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名。 如今,遭受刘氏兄弟疯狂盗采破坏严重的大洪山已经“伤愈”,绿水青山逐渐恢复,漫山遍野的梅花、桃花、红枫等成为周边群众周末旅游、踏青的好去处。 “刘氏兄弟涉黑案”是安徽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涉黑案件。截至2020年12月底,安徽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771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30.49亿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连续9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坚持政治引领夯实主体责任 3年来,安徽全省上下始终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压实政治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能力,为专项斗争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安徽省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省政府党组会、省政府常务会等听取汇报20余次,研究具体措施。组织开展“三个一”专题集中学习,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斗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安徽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安徽省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等基础性文件,明确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省委书记李锦斌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先后深入蚌埠、滁州、淮南、阜阳、芜湖等5市下沉督导,提出明确要求。 在圆满完成配合中央督导和“回头看”任务的同时,安徽省扫黑办深化问题整改,将问题整改作为助推专项斗争的有力驱动,实行共性问题全交办、个性问题单独交办,横向通报省直行业部门,纵向交办地方党委政府。健全整改报告和跟踪问效机制,3天一次“小调度”、10天一次“大调度”,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一把手”扛起整改责任,推动127个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专项斗争战果得以巩固扩大。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汛情双重压力,及时出台案件“挂账督办”等10项硬性举措,“一十百千万”安徽版全面铺开、“六清”行动逐项落地清零。 坚持任务引领发起凌厉攻势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安徽紧紧围绕3年为期总目标,以重点地区、行业、领域为突破口,紧盯专项斗争核心任务,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不放,紧盯“保护伞”“关系网”不放,紧盯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不放,高质量、一体化推进“办案、打伞、断财、治乱”,将严厉打击惩处这一关键“胜负手”摆在首要位置,以打开路、抓源治本,固化形成了打击整治黑恶势力的一套“组合拳”。 截至目前,中央督导组、全国扫黑办等交办督办的5018件重点线索已全部核查办结。强化大要案件攻坚,持续发起凌厉攻势,先后开展“铁拳行动”“云剑”专项行动以及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集群战役,部署开展打击长江淮河流域非法采砂及矿产开发领域黑恶势力专项行动,强力整治矿产领域黑恶乱象,建立“三建三查”工作制度,落实提级侦办、直查直办、异地办案工作要求,对重大、疑难、复杂黑恶犯罪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安徽把办案质效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涉黑涉恶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确保既不“降格”也不“拔高”,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省委成立政策指导组,督促各级政法部门严把案件质量关,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办案“三专一库一会商”机制,省扫黑办会同公检法部门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组织专家对重大疑难案件开展会商。配齐配强办案团队,全省各级检察机关成立扫黑除恶专业办案团队221个,实行办案力量集中调配;各级法院共组建扫黑除恶专业合议庭149个,配备员额法官458名、法官助理129名;省司法厅指导省直、各地律协高度关注律师代理涉黑涉恶案件,做好常态化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办案质量。 坚持民意引领形成人民战争 “据全国最新民调,我省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满意率达到96.34%,位居全国第7名,较上半年民调提升了5个位次。省级民调显示,2020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8.95%,对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达98.52%,较2018年分别上升2.04、20.29个百分点。”安徽省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始终围绕“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价、成果人民共享”,主动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不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群众基础。 安徽省坚持民意导向,注重群众评价,将群众评价列入专项斗争综合考核,连续3年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群众安全感调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开展挂牌整治,以专项民意调查检验整改成效,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最新民调显示,全省16个省辖市扫黑除恶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为给扫黑除恶这场人民战争营造强大声势,安徽用足用好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两种渠道,常态化开设专栏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持续向社会发布斗争成效、重大战果、典型案例,累计刊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稿件1万多篇(条)。创新部署16个省辖市“扫描式”宣传,扎实推进重大主题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有力震慑。全省共有2490名涉黑涉恶犯罪分子、66名公职人员投案自首。 坚持目标引领推动常治长效 3年来,安徽始终对黑恶势力保持高压态势,紧盯总目标和“六清”具体目标,以“一十百千万”为抓手,对标“四大战役”,强力打响“五大会战”,向黑恶势力发起总攻,坚决夺取安徽战场全面胜利。同时,积极探索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安徽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对标对表“六建”要求,以《安徽省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为基础,持续完善行业整治、基层基础、举报奖励、依法严惩、“打伞破网”、“打财断血”、组织领导、宣传引导、督导督办、考核评价等10项机制,不断提高扫黑除恶斗争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构建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体系。 步入扫黑除恶常态化以来,安徽持续深化组织领导机制,做精做实指挥中枢,为实现专项斗争决战决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张韵声刚履新安徽即召开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13次会议,明确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汪莹纯为副组长、省扫黑办主任,充实一名省扫黑办副主任。深化部门衔接机制,紧盯纪法衔接、公检法衔接、行刑衔接,建立安徽省政府部门扫黑除恶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政法机关与行业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考核考评机制,坚持政治标准,突出实战导向,强化群众评价,制定出台安徽考评办法,建立分级分类鞭策激励机制。 安徽省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做好扫黑除恶工作转入常态化的衔接,推动扫黑除恶不停歇,斗争永远在路上。
|
|
压实政治责任牛鼻子紧扣打击惩处胜负手
|
安徽扫黑除恶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的密码
|
|
|
( 2021-03-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正在热播的6集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第一集《战略决断》中,披露了安徽蚌埠“刘氏兄弟涉黑案”更多细节,以刘氏四兄弟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疯狂盗采山石,把持基层政权,大肆拉拢、腐蚀政法机关党员干部,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秩序。 为一举摧毁刘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组织,蚌埠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先后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15次,调度推进会议、办公会议80余次,重点研究“刘氏兄弟涉黑案”及大洪山整治工作,一举摧毁包括刘氏兄弟等人在内的犯罪集团、团伙1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名。 如今,遭受刘氏兄弟疯狂盗采破坏严重的大洪山已经“伤愈”,绿水青山逐渐恢复,漫山遍野的梅花、桃花、红枫等成为周边群众周末旅游、踏青的好去处。 “刘氏兄弟涉黑案”是安徽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涉黑案件。截至2020年12月底,安徽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771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30.49亿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连续9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坚持政治引领夯实主体责任 3年来,安徽全省上下始终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压实政治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能力,为专项斗争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安徽省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省政府党组会、省政府常务会等听取汇报20余次,研究具体措施。组织开展“三个一”专题集中学习,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斗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安徽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安徽省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等基础性文件,明确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省委书记李锦斌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先后深入蚌埠、滁州、淮南、阜阳、芜湖等5市下沉督导,提出明确要求。 在圆满完成配合中央督导和“回头看”任务的同时,安徽省扫黑办深化问题整改,将问题整改作为助推专项斗争的有力驱动,实行共性问题全交办、个性问题单独交办,横向通报省直行业部门,纵向交办地方党委政府。健全整改报告和跟踪问效机制,3天一次“小调度”、10天一次“大调度”,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一把手”扛起整改责任,推动127个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专项斗争战果得以巩固扩大。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汛情双重压力,及时出台案件“挂账督办”等10项硬性举措,“一十百千万”安徽版全面铺开、“六清”行动逐项落地清零。 坚持任务引领发起凌厉攻势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安徽紧紧围绕3年为期总目标,以重点地区、行业、领域为突破口,紧盯专项斗争核心任务,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不放,紧盯“保护伞”“关系网”不放,紧盯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不放,高质量、一体化推进“办案、打伞、断财、治乱”,将严厉打击惩处这一关键“胜负手”摆在首要位置,以打开路、抓源治本,固化形成了打击整治黑恶势力的一套“组合拳”。 截至目前,中央督导组、全国扫黑办等交办督办的5018件重点线索已全部核查办结。强化大要案件攻坚,持续发起凌厉攻势,先后开展“铁拳行动”“云剑”专项行动以及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集群战役,部署开展打击长江淮河流域非法采砂及矿产开发领域黑恶势力专项行动,强力整治矿产领域黑恶乱象,建立“三建三查”工作制度,落实提级侦办、直查直办、异地办案工作要求,对重大、疑难、复杂黑恶犯罪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安徽把办案质效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涉黑涉恶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确保既不“降格”也不“拔高”,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省委成立政策指导组,督促各级政法部门严把案件质量关,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办案“三专一库一会商”机制,省扫黑办会同公检法部门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组织专家对重大疑难案件开展会商。配齐配强办案团队,全省各级检察机关成立扫黑除恶专业办案团队221个,实行办案力量集中调配;各级法院共组建扫黑除恶专业合议庭149个,配备员额法官458名、法官助理129名;省司法厅指导省直、各地律协高度关注律师代理涉黑涉恶案件,做好常态化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办案质量。 坚持民意引领形成人民战争 “据全国最新民调,我省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满意率达到96.34%,位居全国第7名,较上半年民调提升了5个位次。省级民调显示,2020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8.95%,对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达98.52%,较2018年分别上升2.04、20.29个百分点。”安徽省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始终围绕“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价、成果人民共享”,主动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不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群众基础。 安徽省坚持民意导向,注重群众评价,将群众评价列入专项斗争综合考核,连续3年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群众安全感调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开展挂牌整治,以专项民意调查检验整改成效,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最新民调显示,全省16个省辖市扫黑除恶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为给扫黑除恶这场人民战争营造强大声势,安徽用足用好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两种渠道,常态化开设专栏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持续向社会发布斗争成效、重大战果、典型案例,累计刊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稿件1万多篇(条)。创新部署16个省辖市“扫描式”宣传,扎实推进重大主题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有力震慑。全省共有2490名涉黑涉恶犯罪分子、66名公职人员投案自首。 坚持目标引领推动常治长效 3年来,安徽始终对黑恶势力保持高压态势,紧盯总目标和“六清”具体目标,以“一十百千万”为抓手,对标“四大战役”,强力打响“五大会战”,向黑恶势力发起总攻,坚决夺取安徽战场全面胜利。同时,积极探索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安徽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对标对表“六建”要求,以《安徽省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为基础,持续完善行业整治、基层基础、举报奖励、依法严惩、“打伞破网”、“打财断血”、组织领导、宣传引导、督导督办、考核评价等10项机制,不断提高扫黑除恶斗争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构建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体系。 步入扫黑除恶常态化以来,安徽持续深化组织领导机制,做精做实指挥中枢,为实现专项斗争决战决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张韵声刚履新安徽即召开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13次会议,明确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汪莹纯为副组长、省扫黑办主任,充实一名省扫黑办副主任。深化部门衔接机制,紧盯纪法衔接、公检法衔接、行刑衔接,建立安徽省政府部门扫黑除恶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政法机关与行业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考核考评机制,坚持政治标准,突出实战导向,强化群众评价,制定出台安徽考评办法,建立分级分类鞭策激励机制。 安徽省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做好扫黑除恶工作转入常态化的衔接,推动扫黑除恶不停歇,斗争永远在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