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海关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通关时效显著提升
· 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 将率先建立涉外商事多元解纷中心
· 太原铁路公安局开展“滤网-2021”站车查缉专项行动
· 青海整合12366和电子税务局客服热线

财政部:预计2020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2.5万亿元
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 2021-02-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本报记者 万静

  近日财政部召开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对外披露,预计2020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2021年将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实施7批28项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其中既有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的应急措施,也有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困难行业的措施,还有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特别是聚焦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加大税费支持力度。
减税降费措施产生积极效应
  2020年为应对疫情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那么这些政策发挥了哪些积极效应?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总体看,这些减税降费措施产生四方面积极效应:
  首先是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中,近九成免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对余下600多万户征收率从3%降为1%。2020年1月至11月,共计减免增值税911亿元。阶段性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占三项社保费全部减免额的近90%。通过“免减缓”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2个百分点。
  其次,有效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2020年1月至11月,累计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减免税费652亿元。其中,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共退税183亿元;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享受新购置设备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政策,减免税额84亿元。减税降费措施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减少资金占用,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大幅提升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能力。
  第三,帮扶困难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住宿、服务业等行业减税降费受益面最大,2020年1月至11月纳税人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共减轻负担382亿元;各地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纳税人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减免政策,累计减税292亿元。通过多种税费减免,有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受疫情影响行业正在逐步恢复。
  第四,有力支持稳就业、保民生。2020年实施的有针对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近年来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有力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和生存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销售收入税费负担率(企业缴纳的税收和社保费等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预计同比下降8%;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144万户,同比增长10.1%,高于前两年水平,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较快,有力支撑了保居民就业。
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0%以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支造成较大冲击。财政部门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保持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运行,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发挥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财政部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同时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多渠道增加可用财力,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同时设立并实施资金直达机制。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推动资金高效精准投放到终端。此外就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中央部门带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督促地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严禁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分析说,减税降费政策有力度,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活力。深化增值税改革作为去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头戏”,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减税降费政策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并于去年将政策享受主体扩大至所有企业。一手“提率”,一手“扩围”,为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注入满满动力。实践中,加大对制造业减税力度,对部分先进制造业放宽留抵退税条件并加大退税力度等一系列政策安排,已成为增值税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多企业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畅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据悉,为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202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8.39万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为近年来最高,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提高地方尤其是困难地区的财力水平。
  谈及2021年减税降费政策方面的新举措,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行业仍在消化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一是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着力优化减税降费落实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减税降费信息共享,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提高纳税人和缴费人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持续优化纳税服务,简便办税程序,完善具体服务措施,畅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二是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持续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三是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和督促,严格按法规和政策规定征收税费,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政策不落实、增加企业负担、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