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聚焦 |
9 |
6/9 |
5
|
6
|
7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陈群力 杜成敏
某建筑公司拖欠挖掘机司机徐某10700元劳务费两年有余,近日被徐某告上法院。 递交诉状后,徐某很快接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你是否愿意与公司再谈一谈?调解不收费,能谈拢的话,比打官司省时、省力,还省钱。”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某同意了诉前调解。随后,奉化区法院委派特邀工会调解员吴锡佩开展调解工作。经过现场调解以及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的沟通,徐某与公司最终达成和解。 公司会不会拖着不给钱?面对徐某的疑虑,调解员再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调解协议当天就可以申请法院司法确认从而具备法律效力,公司如不履行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奉化区法院了解到,2020年2月,宁波市被列为全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城市后,奉化区先行先试,构建“法院+工会+人社”调裁诉对接格局,促进三方在组织、队伍、信息等方面融合共享,实现企业职工依法维权“最多跑一次”。
组织对接
走进奉化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可以看到,区法院、人社局、信访局等多家单位办事窗口全部入驻,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调解区域、劳动仲裁室、诉前调解室一应俱全,投诉、举报、调解等均可现场办理。 即使找不到对应窗口,也有无差别受理窗口负责兜底,保证“一个窗口”受理纠纷化解、信访诉求、投诉举报、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事项,与入驻部门及时对接,确保职工群众“进一扇门找说法,总有一个部门承接”。 “信访超市”的物理整合产生化学反应,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实现有效运转。 奉化区法院接到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后,认为适合由工会进行调解的,可以委托或委派给奉化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进行调解,也可以邀请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共同调解;对于人民法庭委托或委派的案件,则由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视情分流到各镇(街道)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进行调解。 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的同时,也推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2020年1月至9月,奉化区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41件,其中诉前委派调解251件,调解成功203件,成功率达89.2%。
队伍互认
每周二、周四,吴锡佩都会准时来到奉化区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这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和事佬”,很多要“撕破脸”上法庭的双方当事人,经过他法理、人情并重的调解,最终握手言和。 作为特邀调解员,吴锡佩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聘任,经他调解成功的案件,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让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后续他也会督促责任方及时主动履行案款。 2020年初,奉化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专门场所,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聘请区总工会和12个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为特邀调解组织,区总工会和区人社局36名调解员为特邀调解员,并将相关名单在工作室公示,方便群众选择。 奉化区法院充分发挥业务优势,通过编发指导手册、发布典型案例、培训授课等方式,积极为广大调解员提供法律指导,帮助特邀调解员提高调解能力和水平。 “特邀调解员被赋予司法权威,是调裁诉三方队伍互聘互认机制的体现,排除了调裁诉对接中的身份障碍,在引导企业职工依法维权、理性维权上更加有力。”奉化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信息共享
除了建立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工作“钉钉”群、随时互联互通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隐患风险点,每个月,奉化区法院、工会、人社部门都会共享劳动争议风险排查预警情况、典型案例、裁判热点等信息。 奉化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说,调裁诉信息月通报制度让信息得以及时归纳整理,使三方能够共同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讨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情况,建立共同分析研判机制,确保相关法律规定理解、适用口径一致。适当情况下,还可联合发布白皮书或司法建议,指导企业合法、规范用工,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 去年3月,三方召开联席会议,探讨疫情期间、疫情之后劳动人事争议工作面临的问题、应对和化解措施。 “我们定期分析劳资矛盾纠纷案件动向,及时与工会对接,排摸企业经营状况发出风险隐患预警,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推动劳动争议纠纷源头化解。”奉化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邬剑红说,奉化区法院将进一步深化联动、健全机制,推动劳动争议调裁诉工作更加成熟完善,努力为广大企业及职工提供更加集约高效、智慧便利的解纷服务,推动劳动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
|
奉化法院调裁诉对接化解劳动争议
|
|
|
|
( 2021-02-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聚焦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陈群力 杜成敏
某建筑公司拖欠挖掘机司机徐某10700元劳务费两年有余,近日被徐某告上法院。 递交诉状后,徐某很快接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你是否愿意与公司再谈一谈?调解不收费,能谈拢的话,比打官司省时、省力,还省钱。”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某同意了诉前调解。随后,奉化区法院委派特邀工会调解员吴锡佩开展调解工作。经过现场调解以及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的沟通,徐某与公司最终达成和解。 公司会不会拖着不给钱?面对徐某的疑虑,调解员再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调解协议当天就可以申请法院司法确认从而具备法律效力,公司如不履行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奉化区法院了解到,2020年2月,宁波市被列为全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城市后,奉化区先行先试,构建“法院+工会+人社”调裁诉对接格局,促进三方在组织、队伍、信息等方面融合共享,实现企业职工依法维权“最多跑一次”。
组织对接
走进奉化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可以看到,区法院、人社局、信访局等多家单位办事窗口全部入驻,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调解区域、劳动仲裁室、诉前调解室一应俱全,投诉、举报、调解等均可现场办理。 即使找不到对应窗口,也有无差别受理窗口负责兜底,保证“一个窗口”受理纠纷化解、信访诉求、投诉举报、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事项,与入驻部门及时对接,确保职工群众“进一扇门找说法,总有一个部门承接”。 “信访超市”的物理整合产生化学反应,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实现有效运转。 奉化区法院接到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后,认为适合由工会进行调解的,可以委托或委派给奉化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进行调解,也可以邀请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共同调解;对于人民法庭委托或委派的案件,则由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视情分流到各镇(街道)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室进行调解。 劳动争议调裁诉联动化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的同时,也推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2020年1月至9月,奉化区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41件,其中诉前委派调解251件,调解成功203件,成功率达89.2%。
队伍互认
每周二、周四,吴锡佩都会准时来到奉化区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这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和事佬”,很多要“撕破脸”上法庭的双方当事人,经过他法理、人情并重的调解,最终握手言和。 作为特邀调解员,吴锡佩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聘任,经他调解成功的案件,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让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后续他也会督促责任方及时主动履行案款。 2020年初,奉化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专门场所,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聘请区总工会和12个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为特邀调解组织,区总工会和区人社局36名调解员为特邀调解员,并将相关名单在工作室公示,方便群众选择。 奉化区法院充分发挥业务优势,通过编发指导手册、发布典型案例、培训授课等方式,积极为广大调解员提供法律指导,帮助特邀调解员提高调解能力和水平。 “特邀调解员被赋予司法权威,是调裁诉三方队伍互聘互认机制的体现,排除了调裁诉对接中的身份障碍,在引导企业职工依法维权、理性维权上更加有力。”奉化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信息共享
除了建立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工作“钉钉”群、随时互联互通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隐患风险点,每个月,奉化区法院、工会、人社部门都会共享劳动争议风险排查预警情况、典型案例、裁判热点等信息。 奉化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说,调裁诉信息月通报制度让信息得以及时归纳整理,使三方能够共同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讨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情况,建立共同分析研判机制,确保相关法律规定理解、适用口径一致。适当情况下,还可联合发布白皮书或司法建议,指导企业合法、规范用工,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 去年3月,三方召开联席会议,探讨疫情期间、疫情之后劳动人事争议工作面临的问题、应对和化解措施。 “我们定期分析劳资矛盾纠纷案件动向,及时与工会对接,排摸企业经营状况发出风险隐患预警,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推动劳动争议纠纷源头化解。”奉化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邬剑红说,奉化区法院将进一步深化联动、健全机制,推动劳动争议调裁诉工作更加成熟完善,努力为广大企业及职工提供更加集约高效、智慧便利的解纷服务,推动劳动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