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9 |
6/9 |
5
|
6
|
7
|
>
|
>| |
|
|
PDF版 |
|
|
|
□ 刘静坤 余萌 刘天舒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新时代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从起草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一直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报道了民法典的重要特征,即直接反映人民诉求,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改变了以往“重物轻人”现象,在立法技术上偏重实用性,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早在2017年,路透社便介绍了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进程,称之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努力推动中国法律体系与社会经济现代化相适应。在2020年3月的报道中,路透社再次指出,民法典是推进习近平主席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要求,将涉及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中国的民法更符合现实需求。2020年5月,路透社进一步分析指出,民法典限制了权力的滥用,从而更全面地保护个人权利。BBC在2020年4月29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进行报道时,也着重强调了民法典草案的审议过程。 海外媒体十分关注民法典规定的离婚冷静期制度。2020年12月11日,BBC报道称,离婚冷静期制度的立法初衷是为了减少随意型、冲动型离婚,杜绝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离婚,适当增加离婚成本,为草率离婚、冲动离婚的人增设门槛,保护未成年子女以及弱势一方(特别是妇女)的利益。此外,该报道还针对广受社会关注的家庭暴力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阐明离婚冷静期制度只适用于协议离婚而非诉讼离婚,对于有家暴情形且双方协议离婚不成的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在报道中引用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并指出,在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绝大多数意见赞成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认为该规定为婚姻当事人留下足够时间思考婚姻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英国《卫报》也指出,在离婚冷静期制度下,法律仍然给予夫妻离婚自由。自2003年简化离婚程序以来,中国的离婚率稳步上升,“冲动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通过立法减少冲动离婚。 民法典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得到了海外媒体的积极肯定。2020年5月20日,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报道称,民法典草案表明中国将首次在民法中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数据,禁止企业、个人甚至政府在未经同意的情况访问此类信息。在随后的报道中,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进一步肯定了中国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意义,认为中国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将会促进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更加合法有序,并有助于规范中国数据向海外移动。同时,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还表示,该立法将使得中国成为少数建立起个人数据隐私法律框架的国家之一。无论是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还是从保障受害人权利的角度来看,民法典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标准都更为清晰,保护力度也将更为强大。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报道侧重谈及中国在人格权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并注意到中国即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这些立法在个人隐私、企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问题上进行了长远的考虑。 有关反性骚扰的立法规定,作为民法典维护公民人格权的另一大亮点,也倍受海外媒体好评。路透社在报道中透露,其采访的六名律师和维权人士表示,该规定可能为日后进一步改革铺平道路,并将保障性骚扰受害者积极寻求法律救助。《外交官》杂志在2020年12月的一篇报道中深入分析道,虽然中国以前的法律法规也有针对性骚扰的规定,但民法典首次将这一具体责任赋予用人单位,因为用人单位比个人更有能力影响和改变工作场所的文化。这一举动表明,中国法律部门在积极寻求根除性骚扰的有效之道。报道进一步指出,在民法典的规定下,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形势向下级法院发布有利于维权者的指导意见,从而促使用人单位更好地制止性骚扰。 海外纷纷点赞民法典,这表明该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法治理念自信、法律制度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将成为中国法律人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
|
|
海外舆论点赞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
|
|
|
|
( 2021-01-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刘静坤 余萌 刘天舒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新时代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从起草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一直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报道了民法典的重要特征,即直接反映人民诉求,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改变了以往“重物轻人”现象,在立法技术上偏重实用性,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早在2017年,路透社便介绍了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进程,称之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努力推动中国法律体系与社会经济现代化相适应。在2020年3月的报道中,路透社再次指出,民法典是推进习近平主席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要求,将涉及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中国的民法更符合现实需求。2020年5月,路透社进一步分析指出,民法典限制了权力的滥用,从而更全面地保护个人权利。BBC在2020年4月29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进行报道时,也着重强调了民法典草案的审议过程。 海外媒体十分关注民法典规定的离婚冷静期制度。2020年12月11日,BBC报道称,离婚冷静期制度的立法初衷是为了减少随意型、冲动型离婚,杜绝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离婚,适当增加离婚成本,为草率离婚、冲动离婚的人增设门槛,保护未成年子女以及弱势一方(特别是妇女)的利益。此外,该报道还针对广受社会关注的家庭暴力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阐明离婚冷静期制度只适用于协议离婚而非诉讼离婚,对于有家暴情形且双方协议离婚不成的情况,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在报道中引用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并指出,在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绝大多数意见赞成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认为该规定为婚姻当事人留下足够时间思考婚姻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英国《卫报》也指出,在离婚冷静期制度下,法律仍然给予夫妻离婚自由。自2003年简化离婚程序以来,中国的离婚率稳步上升,“冲动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通过立法减少冲动离婚。 民法典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得到了海外媒体的积极肯定。2020年5月20日,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报道称,民法典草案表明中国将首次在民法中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数据,禁止企业、个人甚至政府在未经同意的情况访问此类信息。在随后的报道中,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进一步肯定了中国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意义,认为中国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将会促进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更加合法有序,并有助于规范中国数据向海外移动。同时,法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还表示,该立法将使得中国成为少数建立起个人数据隐私法律框架的国家之一。无论是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还是从保障受害人权利的角度来看,民法典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标准都更为清晰,保护力度也将更为强大。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报道侧重谈及中国在人格权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并注意到中国即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这些立法在个人隐私、企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问题上进行了长远的考虑。 有关反性骚扰的立法规定,作为民法典维护公民人格权的另一大亮点,也倍受海外媒体好评。路透社在报道中透露,其采访的六名律师和维权人士表示,该规定可能为日后进一步改革铺平道路,并将保障性骚扰受害者积极寻求法律救助。《外交官》杂志在2020年12月的一篇报道中深入分析道,虽然中国以前的法律法规也有针对性骚扰的规定,但民法典首次将这一具体责任赋予用人单位,因为用人单位比个人更有能力影响和改变工作场所的文化。这一举动表明,中国法律部门在积极寻求根除性骚扰的有效之道。报道进一步指出,在民法典的规定下,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形势向下级法院发布有利于维权者的指导意见,从而促使用人单位更好地制止性骚扰。 海外纷纷点赞民法典,这表明该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法治理念自信、法律制度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将成为中国法律人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