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9 |
2/9 |
1
|
2
|
3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1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9180件,建议数量创历史新高,代表所提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代表常委会办公厅报告时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专门委员会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改进代表建议提出、办理、反馈各环节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建议内容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信春鹰报告时说,代表提出建议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方面,建议内容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点突出。主要涉及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保民生等。特别是关于“疾病防疫”的建议数量同比增加了179%,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数量达474件,反映出代表对总结疫情防控经验、补齐公共卫生建设短板的迫切期盼。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把代表建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数量增幅较大。据统计,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189件,占建议总数的2.06%。在本届已召开的三次会议中,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数量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较十二届环比涨幅均在40%以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代表团对代表建议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信春鹰说,做好重点督办建议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反映社会关切和群众意见,形成改进工作合力,是增强建议办理实效的重要机制,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安排。常委会办公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秘书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同意,确定了9项重点督办建议,涉及181件代表建议,交由卫生健康委等11家单位牵头办理,全国人大5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 推动建议转化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 信春鹰在介绍办理代表建议的主要做法时说,常委会办公厅按照常委会领导同志要求,即收即办代表建议,发挥了代表建议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投身抗疫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履职尽责。 围绕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和突出问题,针对加大立法修法力度,强化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加快科技研发攻关,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等方面,代表们积极提出建议,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愿望中落实“内容高质量”。截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代表们共提出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206件,涉及24个代表团的129位全国人大代表。 信春鹰报告时说,常委会办公厅认真落实常委会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在3个月内分11批次将206件建议交由49家承办单位参考、办理;其中涉及立法修法等方面的31件建议,同时交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环资委和常委会法工委参考、办理。编辑代表建议摘编共11期,报送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参考。截至2020年6月底,206件代表建议均已办理完毕并反馈代表。 报告显示,各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将办理建议与推动改进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实现“办理高质量”,得到代表充分肯定。 发挥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中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从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71.28%。各有关方面提高建议办理效率,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解决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中央农办注重吸收转化代表建议,在牵头起草《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过程中,将代表提出的设立过渡期、抓好扶贫产业后续发展、做好体制机制衔接等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 财政部结合建议办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部署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47.3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科技部、卫生健康委、药监局等部门认真办理代表涉及疫苗研制的建议,成立科研攻关组,部署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 发展改革委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将相关代表建议视作送上门的调研,将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更加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提出建议9180件
|
数量创历史新高已全部办理完毕
|
|
|
|
( 2021-01-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1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9180件,建议数量创历史新高,代表所提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代表常委会办公厅报告时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专门委员会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改进代表建议提出、办理、反馈各环节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建议内容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信春鹰报告时说,代表提出建议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方面,建议内容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点突出。主要涉及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保民生等。特别是关于“疾病防疫”的建议数量同比增加了179%,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数量达474件,反映出代表对总结疫情防控经验、补齐公共卫生建设短板的迫切期盼。 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把代表建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数量增幅较大。据统计,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189件,占建议总数的2.06%。在本届已召开的三次会议中,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数量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较十二届环比涨幅均在40%以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代表团对代表建议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信春鹰说,做好重点督办建议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反映社会关切和群众意见,形成改进工作合力,是增强建议办理实效的重要机制,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安排。常委会办公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秘书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同意,确定了9项重点督办建议,涉及181件代表建议,交由卫生健康委等11家单位牵头办理,全国人大5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 推动建议转化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 信春鹰在介绍办理代表建议的主要做法时说,常委会办公厅按照常委会领导同志要求,即收即办代表建议,发挥了代表建议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投身抗疫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履职尽责。 围绕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和突出问题,针对加大立法修法力度,强化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加快科技研发攻关,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等方面,代表们积极提出建议,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愿望中落实“内容高质量”。截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代表们共提出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206件,涉及24个代表团的129位全国人大代表。 信春鹰报告时说,常委会办公厅认真落实常委会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在3个月内分11批次将206件建议交由49家承办单位参考、办理;其中涉及立法修法等方面的31件建议,同时交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环资委和常委会法工委参考、办理。编辑代表建议摘编共11期,报送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参考。截至2020年6月底,206件代表建议均已办理完毕并反馈代表。 报告显示,各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将办理建议与推动改进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实现“办理高质量”,得到代表充分肯定。 发挥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中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从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71.28%。各有关方面提高建议办理效率,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解决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中央农办注重吸收转化代表建议,在牵头起草《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过程中,将代表提出的设立过渡期、抓好扶贫产业后续发展、做好体制机制衔接等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 财政部结合建议办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部署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47.3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科技部、卫生健康委、药监局等部门认真办理代表涉及疫苗研制的建议,成立科研攻关组,部署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 发展改革委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将相关代表建议视作送上门的调研,将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更加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