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跨越和巨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绩,本报即日起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专栏,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敬请读者关注。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 一诺千金,砥砺奋进,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成就举世瞩目,在世界减贫史上书写出中国奇迹。 因地制宜成为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法宝之一。水利扶贫中,因地制宜解决苦咸水、氟超标等痛点,农村饮水安全短板接续补齐。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利精准扶贫举措有效落实,作为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如期啃下最后“硬骨头”,交出亮眼成绩单。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截至2020年底,按照现行标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彻底改变了贫困人口为缺水发愁、缺水找水的历史。“十三五”期间,水利部与各相关部门、地方党委和政府一道,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目标任务,农村供水保障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先后出台20多个水利扶贫文件 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8% 县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张家川县水资源十分匮乏,较差的自然条件造成供水保证率低,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成为制约全县脱贫攻坚的一大瓶颈。 如今,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工程通村率100%,入户率98%以上,供水保证率100%,水质达标率90%以上,农村居民24小时都可用上洁净自来水。 张家川县的顺利摘帽,是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解决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提升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如何不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与地方动了不少脑筋。 “最重要的是强化顶层设计,举全部之力决战决胜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多次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水利部先后出台20多个水利扶贫政策性文件,召开20多次全国性水利扶贫工作部署推进会,选派200多名水利干部和专家到一线挂职。 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才算得上是饮水安全有保障。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此前透露,这是国家统一的基本标准,但各地情况不一样。比如西北地区重点解决有水喝的问题,西南地区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就此,水利部围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标准集中攻坚,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提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而且还按照分区分类的方法,对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4项指标进一步明确。 与此同时,组织各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拉网式核查和“回头看”大排查,通过精准识别摸清底数,建立到村到户台账,实行挂图作战、按月调度、动态管理、滚动销号。 从资金支持力度上,亦能感受到国家的巨大决心。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在原定“十三五”计划投资220亿元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调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76亿元。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指导贫困地区整合涉农和扶贫资金,优先安排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由2015年的82%、76%提升到88%、83%。农村供水保障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万人工程水源保护区全面划定。 农村集中供水收费工程超九成 千人以上工程收费实现全覆盖 贵州龙里县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县,龙里县高坪村水资源匮乏,以往村民挑着水桶“走街串巷去找水”“半夜三更去抢水”,2001年筹资建设穿越8公里山林的引泉供水工程后,全村居民饮水问题彻底解决。 村民自发选举成立“管水组织”,每吨水收取水费3角,超出8吨后每吨水按1元收费,收取的水费用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这样的做法,让曾经的“缺水村”变成了现在的“幸福村”。如今,高坪村收水费的做法得到提炼升华。全国有超过九成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开始收费。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坦承,农村供水工程从水源建设、取水,到水厂净化处理、泵站输水,再到接水龙头到农户家里,整个过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且工程建成后要实现可持续运行,还需要进行维修和养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收取一定的水费,不仅有钱对工程进行运行和管护,而且可以促进节约用水,让用水户珍惜来之不易的水,促进用水户监督工程运行情况。”田学斌认为。 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收费工程占90.3%,水费收缴率为95%,千人以上工程基本实现收费全覆盖。 不过,收水费也非“一刀切”。田学斌指出,对特别困难的地区和农户,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十三五”期间,安排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39.6亿元,强化水费收缴,突出工程管理管护。 此外,水利部印发《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推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和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落实,坚持以水费收缴为“牛鼻子”,开展挂牌督战,落实问责制度,促进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效果。”田学斌透露,水利部将继续紧盯各地水费收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运行保障水平。 培训基层技术人员超万人次 90多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时针拨回至2018年10月,当时的河北还有276.2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居全国首位。 两年后,当地通过江水(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置换、新辟合格水源等方式,全面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其中八成以上氟超标人口的饮水问题通过江水置换实现。 “江水置换”,即将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建设纳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范围,合理配置农村生活用水指标,在受水区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与农村供水站连通工程,实现引江水替代地下水,从而解决饮用水氟超标问题。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1095万饮水型氟超标及苦咸水问题得到解决。 水利扶贫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以来,水利部结合水利行业和各地实际,加大水利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倾斜支持,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实施干部人才帮扶、教育培训帮扶、人才培养帮扶、能力提升帮扶4项计划,采取“菜单式”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方式,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 因地制宜,分类解决水短缺、水灾害、水环境问题,建立水利需求调查、项目储备、资金倾斜、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使水利扶贫项目和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县贫困村、受益到贫困户。 以劳务扶贫为例,将贫困家庭劳动力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条件,形成“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使90多万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实现增收。 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贫困地区还存在供水保障水平不高、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备等问题。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强调,水利部将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推进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强化工程管理管护,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
|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彻底改变为缺水发愁缺水找水历史
|
一诺千金砥砺奋进在世界减贫史上书写中国奇迹
|
|
|
( 2021-01-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跨越和巨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绩,本报即日起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专栏,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敬请读者关注。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 一诺千金,砥砺奋进,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成就举世瞩目,在世界减贫史上书写出中国奇迹。 因地制宜成为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法宝之一。水利扶贫中,因地制宜解决苦咸水、氟超标等痛点,农村饮水安全短板接续补齐。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利精准扶贫举措有效落实,作为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如期啃下最后“硬骨头”,交出亮眼成绩单。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截至2020年底,按照现行标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彻底改变了贫困人口为缺水发愁、缺水找水的历史。“十三五”期间,水利部与各相关部门、地方党委和政府一道,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目标任务,农村供水保障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先后出台20多个水利扶贫文件 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8% 县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张家川县水资源十分匮乏,较差的自然条件造成供水保证率低,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成为制约全县脱贫攻坚的一大瓶颈。 如今,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工程通村率100%,入户率98%以上,供水保证率100%,水质达标率90%以上,农村居民24小时都可用上洁净自来水。 张家川县的顺利摘帽,是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解决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提升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如何不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与地方动了不少脑筋。 “最重要的是强化顶层设计,举全部之力决战决胜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多次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水利部先后出台20多个水利扶贫政策性文件,召开20多次全国性水利扶贫工作部署推进会,选派200多名水利干部和专家到一线挂职。 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才算得上是饮水安全有保障。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此前透露,这是国家统一的基本标准,但各地情况不一样。比如西北地区重点解决有水喝的问题,西南地区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就此,水利部围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标准集中攻坚,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提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而且还按照分区分类的方法,对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4项指标进一步明确。 与此同时,组织各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拉网式核查和“回头看”大排查,通过精准识别摸清底数,建立到村到户台账,实行挂图作战、按月调度、动态管理、滚动销号。 从资金支持力度上,亦能感受到国家的巨大决心。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在原定“十三五”计划投资220亿元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调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76亿元。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指导贫困地区整合涉农和扶贫资金,优先安排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由2015年的82%、76%提升到88%、83%。农村供水保障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万人工程水源保护区全面划定。 农村集中供水收费工程超九成 千人以上工程收费实现全覆盖 贵州龙里县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县,龙里县高坪村水资源匮乏,以往村民挑着水桶“走街串巷去找水”“半夜三更去抢水”,2001年筹资建设穿越8公里山林的引泉供水工程后,全村居民饮水问题彻底解决。 村民自发选举成立“管水组织”,每吨水收取水费3角,超出8吨后每吨水按1元收费,收取的水费用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 这样的做法,让曾经的“缺水村”变成了现在的“幸福村”。如今,高坪村收水费的做法得到提炼升华。全国有超过九成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开始收费。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坦承,农村供水工程从水源建设、取水,到水厂净化处理、泵站输水,再到接水龙头到农户家里,整个过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且工程建成后要实现可持续运行,还需要进行维修和养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收取一定的水费,不仅有钱对工程进行运行和管护,而且可以促进节约用水,让用水户珍惜来之不易的水,促进用水户监督工程运行情况。”田学斌认为。 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收费工程占90.3%,水费收缴率为95%,千人以上工程基本实现收费全覆盖。 不过,收水费也非“一刀切”。田学斌指出,对特别困难的地区和农户,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十三五”期间,安排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39.6亿元,强化水费收缴,突出工程管理管护。 此外,水利部印发《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推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和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落实,坚持以水费收缴为“牛鼻子”,开展挂牌督战,落实问责制度,促进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效果。”田学斌透露,水利部将继续紧盯各地水费收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运行保障水平。 培训基层技术人员超万人次 90多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时针拨回至2018年10月,当时的河北还有276.2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居全国首位。 两年后,当地通过江水(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置换、新辟合格水源等方式,全面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其中八成以上氟超标人口的饮水问题通过江水置换实现。 “江水置换”,即将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建设纳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范围,合理配置农村生活用水指标,在受水区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与农村供水站连通工程,实现引江水替代地下水,从而解决饮用水氟超标问题。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1095万饮水型氟超标及苦咸水问题得到解决。 水利扶贫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以来,水利部结合水利行业和各地实际,加大水利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倾斜支持,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实施干部人才帮扶、教育培训帮扶、人才培养帮扶、能力提升帮扶4项计划,采取“菜单式”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方式,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 因地制宜,分类解决水短缺、水灾害、水环境问题,建立水利需求调查、项目储备、资金倾斜、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使水利扶贫项目和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县贫困村、受益到贫困户。 以劳务扶贫为例,将贫困家庭劳动力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条件,形成“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使90多万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实现增收。 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贫困地区还存在供水保障水平不高、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备等问题。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强调,水利部将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推进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强化工程管理管护,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