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声音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依法织牢城市地下“安全网”
· 既然正当,何惧防卫
· 防控疫情也要切实保护好个人信息
· 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亟须制度创新
· 基层“年底综合征”的病根是形式主义
· 图说世象

基层“年底综合征”的病根是形式主义

( 2021-01-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张玉胜

  元旦刚过,各种考核、检查接踵而至。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会议、培训搁置,相应的工作痕迹也缺失,但相关考核却没有特事特办。检查缺材料?补!开会时间不够?加班!近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基层“年底综合征”的表现五花八门,最后都落在“弄虚作假”上,在干部心里槽点满满。
  元旦过后的一段时间,是乡镇基层迎接考核和应对检查的繁忙时段。为了该有的“留痕”“记录”和“证据”,不少基层干部不得不使出十八般武艺,纷纷造档案、填表格、搞培训、做材料、写报告,甚至为此弄虚作假。这就滋生出年复一年的“年底综合征”,也折射出基层治理的痼疾与困局。
  人们常说“一个基层十个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负担重、压力大、头绪多的状况,虽经近年来的强力减负而有所纾缓,但年底各种检查与考核纷至沓来的状况,却似乎没有多大改观。尤其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原有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被打乱,这也给基层的迎检与应考提出挑战。
  比如,出于禁止人员聚集、减少外出流动和保持社交距离的疫情防控需要,许多该开的会议被取消、该有的培训被搁置、原计划支出的经费也未能如期支付,这本来属于2020年的特殊情况,但鉴于上级原有的工作安排和既有制度摆在那儿,该来的考核依旧、该有的检查照常、该要的留痕还得要。这显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特事特办的务实作风,而是贪慕虚荣、刻舟求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做派。
  鉴于基层干部处于社会管理架构末端和“权力不大,责任重大”的身份地位,面对上级的指令和检查,也只有俯首听命和全力迎检。于是,加班加点、查漏补缺、弄虚作假、完善资料就成为他们元旦过后的繁忙景象:被停摆的“三会一课”,补足记录;被取消的办班计划,连轴培训;5年“创卫”的档案,编造补齐;没地儿支付款项,突击清零。“年底综合征”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增负荷、作虚假、慕虚荣、无用功,害人害己、败坏政风。
  对于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年底总结,不可或缺,检查考核,也确有必要。但内容要务实,形式要简约,方法要对头、效果要显著。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为考核而考核,更不能为追求数字光鲜、政绩可人、资料健全和工作留痕,就放任弄虚作假、胡编乱造。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义空耗资源、折损公信力。不办实事,老百姓的信任感就会降低。
  对基层检查考核,正确方式应该是上级布置什么,就考核什么;基层干了什么,就检查什么。底线当为实事求是,接地气,合民心。破除基层“年底综合征”,就要准确把握基层干部“为百姓服务”的职责使命,坚守“简便易行管用”的考核原则,让考核者多用功而不是让被检者多费事,避免考核给基层带来额外负担。追溯工作要结合实际、注重动态,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为弄虚作假开绿灯、留空间。

  跟帖

  对症下药
  针对每年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有关方面年年发文防范。就在不久前,财政部下发通知,又一次要求各地坚决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现在看来,仅是文件防范还不够,还应采取明查暗访处置突击花钱,更要从改革预算及拨款制度入手。
  总之,以弄虚作假为内核的基层“年底综合征”,亟须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该叫停的要立即叫停,该追责的要坚决追责,该改革的必须改革。              北京 老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