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13 |
3/13 |
2
|
3
|
4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余东明
“拉过你的手,拉过他的手,用法律平息纷争,让双手紧握,让信任回来,用真情融化坚冰。”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会歌——《牵手》中所唱到的,也是晏菲和她的伙伴们所追求的。 脚踏实地,用法律平息纷争,用真情融化坚冰 2012年6月16日,是一个让晏菲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位年仅20多岁的在读研究生在浦东某医院手术后死亡。“女孩是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非常优秀的一个孩子突然走了,母亲接受不了。”晏菲回忆,死者母亲联系亲戚朋友约100多人堵在医院讨要说法。 这是晏菲应聘入职浦东新区医调委后遇到的第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此前,她在社区从事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尽管对两者的差异早有心理准备,但医疗纠纷的棘手、复杂还是让她震惊不已。 “从下午6点,一直调解到凌晨两点。”一边是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另一边是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需要维护。晏菲和同事们首先竭力舒缓当事人的情绪,然后在厘清事情脉络、明确双方责任的基础上提出调解建议,双方表示认可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这些年来一直在做调解,虽然领域有差异,但我觉得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握手言和的初衷是不变的。”晏菲做了最简单的总结。 诚如其言,从劳动纠纷调解到医疗纠纷调解,二十多年来她一直走在调解的路上。初心不改,矢志前行,让世界少一桩纷扰,多一刻温情。 不负韶华,敢于担当,探索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浦东经验 从调解员到组长,再到医调委副主任、主任,晏菲肩上的担子在不断增加,随之增加的更有思考与探索。 “纠纷在增加,而且越来越复杂,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从担任调解组长开始,晏菲就希望能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效能,让每个调解员都能快速成长。 她带领医调委调解员坚持年度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每年排查矛盾120人次以上,实现了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排查全覆盖。每周召开医患矛盾案例分析会,对成功化解的矛盾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类,同时找出调解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依托“上海智慧调解平台”,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范的医调工作流程。针对疑难复杂矛盾,拓展和完善了“医疗专家咨询”机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以来,她所在的浦东新区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1698起,调解成功1591起,协议履行率达100%。2017年,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晏菲去年也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仰望星空,以梦为马,做新时代调解的追梦人 “什么是好的调解?能够更好地解决纠纷、服务社会,就是好调解。”同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团的交流,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 在晏菲看来,人民调解不是“和稀泥”,要保证调解的专业性。“比如对于疑难、复杂纠纷,我们会及时启动专家咨询程序。这就弥补了调解员在医学领域的欠缺,树立了‘权威性’,咨询意见为调解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调解公信力、说服力。” 疫情防控期间,她积极宣传、严格执行司法部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疫情防控部署,在做好涉疫矛盾纠纷排查的同时,积极倡导“移动办公”理念,开通邮件、网络等多种调解申请方式,确保了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也确保了调解员“零感染”。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新时代调解的追梦人晏菲一直在路上……
|
|
晏菲:做新时代调解的追梦人
|
|
|
|
( 2021-01-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余东明
“拉过你的手,拉过他的手,用法律平息纷争,让双手紧握,让信任回来,用真情融化坚冰。”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会歌——《牵手》中所唱到的,也是晏菲和她的伙伴们所追求的。 脚踏实地,用法律平息纷争,用真情融化坚冰 2012年6月16日,是一个让晏菲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位年仅20多岁的在读研究生在浦东某医院手术后死亡。“女孩是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非常优秀的一个孩子突然走了,母亲接受不了。”晏菲回忆,死者母亲联系亲戚朋友约100多人堵在医院讨要说法。 这是晏菲应聘入职浦东新区医调委后遇到的第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此前,她在社区从事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尽管对两者的差异早有心理准备,但医疗纠纷的棘手、复杂还是让她震惊不已。 “从下午6点,一直调解到凌晨两点。”一边是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另一边是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需要维护。晏菲和同事们首先竭力舒缓当事人的情绪,然后在厘清事情脉络、明确双方责任的基础上提出调解建议,双方表示认可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这些年来一直在做调解,虽然领域有差异,但我觉得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握手言和的初衷是不变的。”晏菲做了最简单的总结。 诚如其言,从劳动纠纷调解到医疗纠纷调解,二十多年来她一直走在调解的路上。初心不改,矢志前行,让世界少一桩纷扰,多一刻温情。 不负韶华,敢于担当,探索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浦东经验 从调解员到组长,再到医调委副主任、主任,晏菲肩上的担子在不断增加,随之增加的更有思考与探索。 “纠纷在增加,而且越来越复杂,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从担任调解组长开始,晏菲就希望能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效能,让每个调解员都能快速成长。 她带领医调委调解员坚持年度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每年排查矛盾120人次以上,实现了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排查全覆盖。每周召开医患矛盾案例分析会,对成功化解的矛盾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类,同时找出调解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依托“上海智慧调解平台”,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范的医调工作流程。针对疑难复杂矛盾,拓展和完善了“医疗专家咨询”机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以来,她所在的浦东新区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1698起,调解成功1591起,协议履行率达100%。2017年,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晏菲去年也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仰望星空,以梦为马,做新时代调解的追梦人 “什么是好的调解?能够更好地解决纠纷、服务社会,就是好调解。”同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团的交流,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 在晏菲看来,人民调解不是“和稀泥”,要保证调解的专业性。“比如对于疑难、复杂纠纷,我们会及时启动专家咨询程序。这就弥补了调解员在医学领域的欠缺,树立了‘权威性’,咨询意见为调解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调解公信力、说服力。” 疫情防控期间,她积极宣传、严格执行司法部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疫情防控部署,在做好涉疫矛盾纠纷排查的同时,积极倡导“移动办公”理念,开通邮件、网络等多种调解申请方式,确保了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也确保了调解员“零感染”。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新时代调解的追梦人晏菲一直在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