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立法
· 山大法学院的那些人和事
·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 家暴会在伴侣关系一开始就发生吗
· 追思张光宇更是对艺术本真的回归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 2021-01-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新周刊》第576期封面文章《重修语文》中写道:“孩子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陈平原)”从小学到高中,一个人要上1.3万节语文课。我们通过上语文课学文字、文学和文化,培养基本的人文素养——阅读理解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思辨与批判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
  2018年起,一场教育改革让语文压倒数学和英语成为“拉分之王”,“得语文者得天下”成为金句。语文教育由“知识核心时代”转变为“核心素养时代”。其实,人人都要重修语文。在这场“大语文热”中,学者余世存、作家胡赳赳推出“百年语文第一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希望让人能“从汉字入手,学以成人”,在汉语的精神家园中安顿自我。人大附中语文教师佟世祥希望学生“在浮躁的时代找到一块精神的栖息地”,用语文帮助孩子获得更大的“人生仰角”。新锐语文教师郭初阳用有趣的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孩子的现代公民基本素养: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阅读、学会书写。作家张大春希望通过写文章,“帮助我这一代人,捡回被集体糟蹋掉的训练及教养”。
  “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钱理群)”这也是我们倡导“重修语文”的题中之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