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开栏语 他们以身为炬,传递着法治的精神和力量,把公平正义的阳光照向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一心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他们是扎根基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模范代表,是矢志为民、挺膺担当、赤诚奉献的先进典型。 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即日起,本报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模范践行者”专栏,刊发32名模范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层平安守护者人物通讯报道,激励引导全国政法干警以他们为榜样,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个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落实好,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政法工作领域充分释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伟力,更好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黄辉
先是巡走一圈综治中心的来访接待大厅,再与导引台的同事们热情地聊上几句,看看他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有没有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刘林婷这才上到三楼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刘林婷是江西省宜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也是县综治中心负责人。 2023年初,刘林婷开始全面负责县综治中心各项工作。一个身高一米五出头、年纪不到四十岁的女同志,能否挑起这个担子?单位领导捏了一把汗,刘林婷自己却颇有底气。 “其实我是主动请缨来综治中心的。”刘林婷近日对《法治日报》记者坦言,她的底气源于自己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熟悉与热爱。 2008年,刘林婷大学毕业后进入石市镇政府工作,从驻村干部到妇联主席,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她接触了大量群众工作。 刘林婷是法学科班出身,对政法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向往。恰逢2012年全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县委政法委的工作岗位,结果以全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任职。 到县委政法委工作的第一年,刘林婷就独自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她一头扎进社区,和大家一起划网格、上户采集信息,与社区干部、网格员们打成一片。 刘林婷一聊起业务来就滔滔不绝,她坦言自己是个急性子,干起工作来更是十分爽快麻利,从不拖泥带水。 正是凭借这股子雷厉风行的劲儿,她一路披荆斩棘,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不俗成绩。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2013年,宜丰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逆袭成为全市第一等次。”刘林婷自豪地说。 2019年,全县网格化工作遇到发展瓶颈,刘林婷再次扎进社区和大家一起想办法。 经过一番调研走访,她创新机制,首次把“网格法庭+委托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引入社区。这个模式在物业纠纷调解领域大放异彩,形成的物业纠纷“三调”工作法获评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 此后,刘林婷一直在县委政法委工作,其间她负责统筹全县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累了平安建设方面的大量丰富实践经验。 2023年,宜丰县开始进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刘林婷顺势接过这一重任。 “大家都觉得难,我却并没有感到压力,反倒是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刘林婷回忆说,“当时干事创业的热情很高,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干就是了。” 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在各部门入驻综治中心之初,曾有个别单位担心综治中心只是“二传手”,担心工作量徒增,积极性并不高。 “打消这些单位的顾虑,无非就是要让其觉得入驻中心以后,工作比以前更好做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刘林婷敏锐地认识到,厘清综治中心与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才是当务之急。 “中心是搭台的,部门才是唱戏的主角。”刘林婷从受理分流机制入手,找来大量相关材料,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一鼓作气制定出“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机制,绘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径图”,指导各入驻部门按照“路径图”依法办理每一个诉求。 关系理顺了,入驻部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从而扫清了规范化建设道路上的障碍。 不仅如此,刘林婷还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 在推进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时,刘林婷坚持以群众视角对中心进行布建,在中心入口设置“大一窗”无差别受理群众诉求,并配备能说本地方言的干部来负责。她还提出“办事窗口化、窗口前置化”的建设方案,将入驻的信访、诉讼、公共法律服务、12309检察服务、劳动仲裁、心理服务、社区矫正等资源力量,按照“四区五板块”进行功能布局,构建起高效联动的群众办事“通道”。 工作规范起来了,成效也随之显现—— 2023年以来,全县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2000多件,调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同时,通过综治中心先行调解,信访量逐年下降。宜丰县综治中心由此被评为全省首批“一级”综治中心。 与在幕后当“操盘手”相比,直面问题冲突,才是更大的考验,这让刘林婷感触颇深。 “被这么多群众围在中间,心里确实有点打鼓,不过我还是很有把握能处理好这件事情。”谈及直面30多名当事人家属的那个场景,刘林婷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从容。 今年3月12日,某小区物业保安胡某在值夜班时猝死,一众家属情绪激动地来到县综治中心要求“给个说法”。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刘林婷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律师一起,第一时间与家属代表沟通了解诉求,同时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调度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社区管委会等单位相关人员集中开展会商研判。 这场持续近30个小时的调解,最终以“一次性给付赔偿金+第三方账户监管”方案调解成功。 当天晚上11点多,在刘林婷的全程督促下,物业公司现场完成线上转账,62万元赔偿款全部到账担保账户,双方顺利签下调解协议。一个星期后,胡某家属拿到了全部赔偿款,并给综治中心送上了锦旗。 柔肩铁骨,勇担基层平安建设重任。 作为县综治中心的负责人,刘林婷先后参与协调研判复杂疑难纠纷20多起,不怕苦、不畏难,敢于冲在纠纷化解的第一线。 “‘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对群众作出的庄重承诺。”刘林婷信心满满,目前全县16个乡镇(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解纷服务。

|
|
|
| 刘林婷:柔肩铁骨勇担基层平安建设重任
|
|
|
|
|
|
| ( 2025-11-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开栏语 他们以身为炬,传递着法治的精神和力量,把公平正义的阳光照向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一心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他们是扎根基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模范代表,是矢志为民、挺膺担当、赤诚奉献的先进典型。 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即日起,本报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模范践行者”专栏,刊发32名模范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层平安守护者人物通讯报道,激励引导全国政法干警以他们为榜样,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个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落实好,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政法工作领域充分释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伟力,更好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黄辉
先是巡走一圈综治中心的来访接待大厅,再与导引台的同事们热情地聊上几句,看看他们的工作是否顺利,有没有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刘林婷这才上到三楼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刘林婷是江西省宜丰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也是县综治中心负责人。 2023年初,刘林婷开始全面负责县综治中心各项工作。一个身高一米五出头、年纪不到四十岁的女同志,能否挑起这个担子?单位领导捏了一把汗,刘林婷自己却颇有底气。 “其实我是主动请缨来综治中心的。”刘林婷近日对《法治日报》记者坦言,她的底气源于自己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熟悉与热爱。 2008年,刘林婷大学毕业后进入石市镇政府工作,从驻村干部到妇联主席,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她接触了大量群众工作。 刘林婷是法学科班出身,对政法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向往。恰逢2012年全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县委政法委的工作岗位,结果以全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任职。 到县委政法委工作的第一年,刘林婷就独自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她一头扎进社区,和大家一起划网格、上户采集信息,与社区干部、网格员们打成一片。 刘林婷一聊起业务来就滔滔不绝,她坦言自己是个急性子,干起工作来更是十分爽快麻利,从不拖泥带水。 正是凭借这股子雷厉风行的劲儿,她一路披荆斩棘,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不俗成绩。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2013年,宜丰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逆袭成为全市第一等次。”刘林婷自豪地说。 2019年,全县网格化工作遇到发展瓶颈,刘林婷再次扎进社区和大家一起想办法。 经过一番调研走访,她创新机制,首次把“网格法庭+委托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引入社区。这个模式在物业纠纷调解领域大放异彩,形成的物业纠纷“三调”工作法获评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 此后,刘林婷一直在县委政法委工作,其间她负责统筹全县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累了平安建设方面的大量丰富实践经验。 2023年,宜丰县开始进行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刘林婷顺势接过这一重任。 “大家都觉得难,我却并没有感到压力,反倒是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刘林婷回忆说,“当时干事创业的热情很高,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干就是了。” 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在各部门入驻综治中心之初,曾有个别单位担心综治中心只是“二传手”,担心工作量徒增,积极性并不高。 “打消这些单位的顾虑,无非就是要让其觉得入驻中心以后,工作比以前更好做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刘林婷敏锐地认识到,厘清综治中心与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才是当务之急。 “中心是搭台的,部门才是唱戏的主角。”刘林婷从受理分流机制入手,找来大量相关材料,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一鼓作气制定出“访调诉一体、县乡村联动”机制,绘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径图”,指导各入驻部门按照“路径图”依法办理每一个诉求。 关系理顺了,入驻部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从而扫清了规范化建设道路上的障碍。 不仅如此,刘林婷还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 在推进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时,刘林婷坚持以群众视角对中心进行布建,在中心入口设置“大一窗”无差别受理群众诉求,并配备能说本地方言的干部来负责。她还提出“办事窗口化、窗口前置化”的建设方案,将入驻的信访、诉讼、公共法律服务、12309检察服务、劳动仲裁、心理服务、社区矫正等资源力量,按照“四区五板块”进行功能布局,构建起高效联动的群众办事“通道”。 工作规范起来了,成效也随之显现—— 2023年以来,全县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2000多件,调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同时,通过综治中心先行调解,信访量逐年下降。宜丰县综治中心由此被评为全省首批“一级”综治中心。 与在幕后当“操盘手”相比,直面问题冲突,才是更大的考验,这让刘林婷感触颇深。 “被这么多群众围在中间,心里确实有点打鼓,不过我还是很有把握能处理好这件事情。”谈及直面30多名当事人家属的那个场景,刘林婷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从容。 今年3月12日,某小区物业保安胡某在值夜班时猝死,一众家属情绪激动地来到县综治中心要求“给个说法”。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刘林婷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律师一起,第一时间与家属代表沟通了解诉求,同时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调度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社区管委会等单位相关人员集中开展会商研判。 这场持续近30个小时的调解,最终以“一次性给付赔偿金+第三方账户监管”方案调解成功。 当天晚上11点多,在刘林婷的全程督促下,物业公司现场完成线上转账,62万元赔偿款全部到账担保账户,双方顺利签下调解协议。一个星期后,胡某家属拿到了全部赔偿款,并给综治中心送上了锦旗。 柔肩铁骨,勇担基层平安建设重任。 作为县综治中心的负责人,刘林婷先后参与协调研判复杂疑难纠纷20多起,不怕苦、不畏难,敢于冲在纠纷化解的第一线。 “‘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对群众作出的庄重承诺。”刘林婷信心满满,目前全县16个乡镇(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解纷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