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李志武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7所大中专院校星罗棋布,形成桂林最集中的“学府矩阵”。这里不仅是青春逐梦的启航地,更是基层平安建设用心守护的关键阵地。 近年来,雁山区政法机关以“平安校园”为锚点,主动叩响高校协作之门,将校地力量拧成“一股绳”,让青春的成长轨迹与法治的护航之光同向并行,绘就出校园安、地方兴的美丽图景。 电信网络诈骗是校园安全的高频风险点,更是雁山区政法机关确保校园平安的“必守关卡”。针对这一痛点,雁山区政法机关精心打出“机制+协同+科技”组合拳,将反诈防线牢牢筑在校园一线。 考虑到高校学生社会经验少、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雁山公安分局与辖区高校深度协作,组建“雁山青年反诈联盟”,依托2000余名经专业培训的学生志愿者,通过主题宣讲、案例展播、情景模拟等多样活动,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园反诈宣传网。 雁山公安分局联合高校技术力量,共同研发“鸿雁反诈小程序”。据介绍,该小程序以“技防+人防+宣传+教育+学习+打击”六位一体体系为支撑,整合高发诈骗案例库、实时预警信息、防骗知识模块等功能,既能精准识别潜在诈骗风险,又能快速推送预警信息至学校反诈联络员与班主任,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为师生撑起数字安全“防护伞”。 除了聚焦反诈领域,雁山区政法机关还将校地合作向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等维度延伸,让“平安共建”与“育人实效”双向赋能。 6月6日,雁山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向师生公开审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庭审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等关键问题展开辩论,让师生们既直观了解到庭审流程与实务技巧,又强化了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 雁山区法院院长苏革介绍,通过现场庭审及案例解析,能推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法治宣传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质效。下一步,还将与院校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作出更多努力。 雁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数智赋能”为纽带,搭建起法治育人与实践创新的合作平台。2024年5月,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与雁山区检察院签订《数字检察产学研检校合作协议》,共建“数字检察产学研实习基地”,探索“理论+实践”协同育人新模式。双方为实践学生配备“校内导师+检察官”双指导团队,由学院提供研究启动资金、检察院开辟专属实习场地,让学生深度参与数字检察项目。高校学子充分发挥数据挖掘、数字统计的专业优势,将学术能力转化为法律监督实效,推动数字监督模型创建结出丰硕成果。 雁山区检察院还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组建“雏雁护航队”,开展“校园检察官助理共护平安校园”活动,39名法学专业学生受聘为第六届“校园检察官助理”,在校园开展法治宣讲,参与线索排查,成为平安校园建设的“青春生力军”。 “校园检察官助理机制,是‘检校合作、共赢发展’品牌下的成功实践。”雁山区检察院检察长黄干莲说,这一模式既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了实践载体,也为检察机关补充了专业辅助力量,实现“育人”与“护安”的双赢。 协作从单一走向多元,机制从短期变成长效。如今,雁山区政法机关与高校的合作已构建起“校地协同、法治护航、青春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平安建设更有温度、法治建设更接地气,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雁山、法治雁山注入了持久动能。

|
|
桂林雁山强化校地协同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
|
|
|
( 2025-10-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李志武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7所大中专院校星罗棋布,形成桂林最集中的“学府矩阵”。这里不仅是青春逐梦的启航地,更是基层平安建设用心守护的关键阵地。 近年来,雁山区政法机关以“平安校园”为锚点,主动叩响高校协作之门,将校地力量拧成“一股绳”,让青春的成长轨迹与法治的护航之光同向并行,绘就出校园安、地方兴的美丽图景。 电信网络诈骗是校园安全的高频风险点,更是雁山区政法机关确保校园平安的“必守关卡”。针对这一痛点,雁山区政法机关精心打出“机制+协同+科技”组合拳,将反诈防线牢牢筑在校园一线。 考虑到高校学生社会经验少、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雁山公安分局与辖区高校深度协作,组建“雁山青年反诈联盟”,依托2000余名经专业培训的学生志愿者,通过主题宣讲、案例展播、情景模拟等多样活动,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园反诈宣传网。 雁山公安分局联合高校技术力量,共同研发“鸿雁反诈小程序”。据介绍,该小程序以“技防+人防+宣传+教育+学习+打击”六位一体体系为支撑,整合高发诈骗案例库、实时预警信息、防骗知识模块等功能,既能精准识别潜在诈骗风险,又能快速推送预警信息至学校反诈联络员与班主任,实现从“事后追溯”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为师生撑起数字安全“防护伞”。 除了聚焦反诈领域,雁山区政法机关还将校地合作向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等维度延伸,让“平安共建”与“育人实效”双向赋能。 6月6日,雁山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面向师生公开审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庭审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等关键问题展开辩论,让师生们既直观了解到庭审流程与实务技巧,又强化了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 雁山区法院院长苏革介绍,通过现场庭审及案例解析,能推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法治宣传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质效。下一步,还将与院校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作出更多努力。 雁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数智赋能”为纽带,搭建起法治育人与实践创新的合作平台。2024年5月,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与雁山区检察院签订《数字检察产学研检校合作协议》,共建“数字检察产学研实习基地”,探索“理论+实践”协同育人新模式。双方为实践学生配备“校内导师+检察官”双指导团队,由学院提供研究启动资金、检察院开辟专属实习场地,让学生深度参与数字检察项目。高校学子充分发挥数据挖掘、数字统计的专业优势,将学术能力转化为法律监督实效,推动数字监督模型创建结出丰硕成果。 雁山区检察院还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组建“雏雁护航队”,开展“校园检察官助理共护平安校园”活动,39名法学专业学生受聘为第六届“校园检察官助理”,在校园开展法治宣讲,参与线索排查,成为平安校园建设的“青春生力军”。 “校园检察官助理机制,是‘检校合作、共赢发展’品牌下的成功实践。”雁山区检察院检察长黄干莲说,这一模式既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了实践载体,也为检察机关补充了专业辅助力量,实现“育人”与“护安”的双赢。 协作从单一走向多元,机制从短期变成长效。如今,雁山区政法机关与高校的合作已构建起“校地协同、法治护航、青春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平安建设更有温度、法治建设更接地气,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雁山、法治雁山注入了持久动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