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破产重整助危困企业“涅槃重生”
· 架起矛盾纠纷化解“连心桥”
· 图片新闻
· 郑州中原检察建立“数据+公益诉讼”保护网
· 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 吉林舒兰法院创新机制高效化解涉企纠纷
· 江西浮梁县法院智慧执行破解财产查询难题

辽宁长海法院獐子岛法庭构建“海上枫桥”新模式
架起矛盾纠纷化解“连心桥”

( 2025-10-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在黄海之滨,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海岛法庭,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人民法院獐子岛人民法庭扎根海岛沃土,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石,在浩瀚海洋中搭建起矛盾化解、司法服务的“连心桥”,全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海上枫桥”新模式,目前连续3年打造褡裢岛、大耗子岛、小耗子岛3个村级“无讼海岛”,书写出海岛和谐发展的法治新篇。
联动联调定分止争
  今年春节前夕,大连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90余名工人工资和他人欠款559.6万元。
  獐子岛法庭联合海洋岛镇司法所提前介入,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妥善处理,推动94件案件全部调解结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纠纷不出岛。
  这起系列纠纷的快速化解,得益于獐子岛“四所两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獐子岛法庭、大连海事法院长海法庭)联动联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通过“四所两庭”机制,獐子岛法庭推动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等联合“法律明白人”、退休老党员、“闲事佬”、乡贤以多维度、多部门、多人员机制,在信息共享、纠纷化解中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獐子岛法庭庭长栾玉广介绍说:“为最大限度配合‘四所两庭’机制,獐子岛法庭选派精英组建‘海岛调解小队’,与‘法官进乡村’活动等紧密结合,与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建立了‘喊话’联络机制。”
  在“喊话”联络机制中,相关部门一旦需要配合调解矛盾纠纷,海岛调解小队即刻响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今年4月,一对夫妻因长期异地分居,女方提出离婚,男方要挟称“弄死”女方。獐子岛派出所民警接到110报警出警后,通过“喊话”联络机制联动海岛调解小队、民警与法官一起展开调解工作。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重归于好。
司法服务直达群众
  考虑到海岛渔民“以海为田”的特殊作业规律,獐子岛法庭打破常规,创新“渔船上的法庭”“三间法庭”“假日法庭”模式,让巡回审判触角直通民心。
  实践中,獐子岛法庭法官走出固定的审判场所,深入渔港码头、渔村农舍。当渔民和养殖工人们因海上作业无暇参与白天庭审时,“夜间法庭”便通过远程系统开展工作,让群众“海上作业”与“参与诉讼”两不误,跨越时空限制,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在獐子岛法庭,巡回普法也是一大特色。
  “我们考虑到法治宣传对提升海岛百姓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组建‘海岛调解小队宣讲团’,深入渔村、码头、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栾玉广介绍说。
  在普法中,獐子岛法庭不仅以总结海岛熟人社会易产生纠纷的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类型纠纷为切入点,更对当下极易发生的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问题,结合真实案例,用“海蛎子味”的方言为当地群众讲解法律知识。近3年来,法庭累计开展普法宣传百余次,让法治理念入心入脑。
科技赋能便民利民
  为了让海岛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獐子岛法庭紧跟“一窗通办”改革浪潮,升级推出“一窗通办+纠纷不出岛”特色诉讼服务举措。
  如今,海岛群众只需动动手指,诉前调解、起诉、立案、咨询等事项皆可“指尖办”,足不出岛就能实现纠纷“码”上解。
  不久前,王大爷因为赡养费纠纷要起诉子女,他在海洋岛司法所的会议室里就完成了网上立案手续。王大爷不禁感叹:“以前立案连去带回得折腾两天,现在喝杯茶的工夫就办好了,法官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啊!”
  帮助王大爷快速立案,只是獐子岛法庭科技赋能司法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智慧法院长海模式”启动以来,獐子岛法庭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法庭构建起覆盖县、镇、村三级的远程诉讼服务网络系统。远程立案、庭前调解、庭审、送达、司法确认等功能一应俱全。2018年以来,法庭通过远程方式为海岛群众立案553件、庭审352场、送达法律文书780余份、确认人民调解协议15份,让海岛群众充分感受到智慧司法的便利与高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