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8 1/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 习近平就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逝世向日本首相石破茂致唁电
· 大道至简 实干为要
· 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
· 提升服务品质争当“排头兵”
· 以“法”为盾 向“新”图强
· 决心不移 力度不减
· “交钱就能带上山”,
谁为生命安全负责?
· 图片新闻
· 二维码

提升服务品质争当“排头兵”
天津边检苦练内功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 2025-10-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张驰 范瑞恒
□ 本报通讯员 付彤

  秋高气爽时节,渤海之滨的天津喜迎八方来客: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出入境大厅内人头攒动,东疆国际邮轮母港游客往来云集,天津港码头前沿塔吊繁忙作业、秩序井然……
  作为驻守国门口岸的重要力量,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立足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的特点,承担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天津港150余个对外开放泊位、环渤海6个海上原油交货点的出入境检查任务。近年来,天津边检总站争当“排头兵”,以精准的举措助力港口国际竞争力提升,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通关体验更高效
  “快捷通道真便捷,刷护照、按指纹,短短十几秒就入境了。”8月15日,旅客王先生从韩国飞抵天津,在天津边检总站机场边检民警引导下,按照提示操作,快速完成通关流程。
  为应对暑期客流高峰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天津边检总站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在天津机场建成全新出入境查验场地,设置11条快捷通道,配备一体化智能查验台、电动巡防平衡车等设备,进一步提升旅客通关安全性和便捷性。
  天津机场边检站站长刘向群介绍,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跨境游市场显著升温。今年上半年,经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出入境客流已超6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几十公里外的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在相关政策的助推下,也迎来了出入境客流高峰。
  8月13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的出入境查验大厅内人声鼎沸,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近50名游客乘坐“梦想号”邮轮抵达这里,快速入境开启了中国之旅。
  自去年5月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以来,天津边检总站优化查验流程,为符合条件的外籍旅客提供免填入境卡、免予留存指纹生物信息和免盖入境验讫章等便利,节约旅客通关时间,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天津边检总站东疆边检站执勤二队教导员李勇介绍:“我们还上线了过境免签外国人远端申报平台,开展前置资格审查和结果告知,最大限度压缩现场办理等候时间,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旅游。”
  2025年以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出入境邮轮近120艘次,出入境邮轮旅客数量超20万人次。
服务措施更优化
  “呜——”5月24日,在悠扬的汽笛声中,由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天津基地最新建造的利比里亚籍“地中海约瑟菲娜”轮在天津港大沽口港区拔锚起航。
  而这离不开天津边检总站的主动服务。
  此前,该总站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代理公司和码头企业的沟通协作,从简化流程、顺畅通关、口岸管控等方面着手,做好新造船舶试航、出境前边防检查工作,推行“一船一策”方案,通过航前手续报备、窗口一键提交、船体同步检查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查验流程,确保船舶离港“零延时”。
  这只是天津边检总站服务对外开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天津边检总站积极回应服务对象需求和期待,及时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的新举措,实行“速审直推”工作机制,推出“互联网+边检”服务,确保边检手续“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实现港口边检行政许可“无纸化签发、电子化查验”。
  “现在少了窗口办理环节,船舶预检手续实现提前办理。外轮到港后第一时间靠泊作业,能抢出近2小时的作业时间。”天津港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经理王登宇表示,“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真金白银。”
  服务对象点赞的背后,是天津边检总站结合口岸实际积极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提升经济建设融入度的有力探索。
  如今,在一系列务实便利举措的推动下,天津边检总站助力天津港集装箱船舶直靠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泊船时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港口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安全防护更智慧
  水下检查机器人、自动行进监护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全景式监管,这些新设备、新名词对天津边检总站信息科技处处长孙桂馨而言,是智慧边检在天津的主动探索实践。
  4月27日,天津边检总站自主研发的船舶海底阀舱违禁物品水下检查机器人“津门澜盾”第一次执行实战任务,对停靠在天津临港港务集团18号码头的3万吨级大型货轮实施船底检查,首战即成功。
  “改变的不只是效率。”孙桂馨表示,水下机器人的实战应用,解决了蛙人在特殊海况下难以作业、狭小空间内难以有效探查、可疑物品难以精准判断等难题。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近年来,天津边检总站持续深化“智慧边检、数字国门”建设布局,全力推动新锐装备设备标准化研发、体系化配备、实战化应用。
  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天津边检总站投入使用自动行进监护巡检机器人,全天候自主完成口岸限定区域及船舶梯口上下人员的巡检工作,目前查验上下外轮人员近万人,为船舶缩短在港时长400余小时,实现了对在港国际航行船舶自动化、精准化监管。
  面对天津港口岸海域广阔和泊位众多的情况,天津边检总站利用无人机群空中优势,科学制定自动飞行航线,对港区进行多角度全景式监管,巡查周期较以往缩短约75%,实现对港口全要素数字化展示、全状态可视化操控、全时控智慧化监管。
  同时,天津边检总站加强与天津港科创企业共建合作,共同探索警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技术融合应用,开发智能化识别系统,实现非法搭靠、违规上下外轮等行为的自动识别。
  天津边检总站总站长王昌丰介绍,随着新装备(设备)的深度应用,天津边检已推动构筑起“陆海空”立体防护体系,为优化港区营商环境、保障船舶高效通关、服务天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