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念好“三字诀” 栽好“梧桐树”
· 上海跨境法律服务AI智能体护航企业“出海”
· 最高法发布依法惩治射钉器改制火药枪犯罪典型案例
· 公安机关侦破缅北果敢魏家和刘家犯罪集团专案
· 图片新闻
· 社会保障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 应世界之变 答时代之问

念好“三字诀” 栽好“梧桐树”
甘肃敦煌法院持续优化司法服务供给

( 2025-10-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赵志锋
□ 本报通讯员 李艳娇
  
  9月的一个清晨,甘肃省敦煌市人民法院的大门刚打开,等候在此的某企业负责人李先生便快步迎向走进来的法官赵静,握住她的手连声道谢:“太感谢了,赵法官,不仅帮我们保住了合作订单,更解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
  这样的场景,在敦煌市法院已成常态。近年来,敦煌市法院聚焦市场主体司法新需求、新期待,精准锚定司法服务保障职能,以“快、调、便”三字诀破题发力,持续优化创新司法服务供给,努力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硬内核”,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支撑。
立足“快”
诉求响应“零延迟”

  近日,一家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因承揽合同纠纷向敦煌市法院求助。该院立案庭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优先调解,并依法减免其诉讼费用。仅用了3个工作日,双方便达成调解协议,为企业节约了诉讼成本。
  “法院效率高,更懂企业的难处。”这家企业负责人李先生专程送上锦旗致谢。参与该案调解的承办法官赵静说:“企业经营就怕有纠纷拖后腿,我们多抢一点时间,企业就能少一分损失,这就是‘快’字诀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敦煌市法院始终将“切实为市场主体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工作重心,创新建立涉企诉求闭环管理机制,通过设立“法官联络点”、主动入企“问需”,精准把脉企业涉法诉求。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构建涉企诉求“归集—响应—处置—反馈—分析—改进”全链条工作模式,实现“一口进出、流程规范、数据统一”,以规范化、集成化流程确保市场主体每一项司法诉求都“快响应、有着落、有回音”。
聚焦“调”
暖企护商“解纷争”

  “没想到不打官司也能解决问题,还不伤和气、不影响经营。”近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当事人谢某在调解成功后感慨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承办此案的法官吴刚发现该案事实清楚,为避免诉讼影响企业经营,于是优先引导调解。吴刚先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再当面释明诉讼利弊并提出调解方案,经多轮沟通,原告某电器设备公司同意减免部分货款并放弃违约金,被告谢某则承诺7日内一次性付清余款,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圆满化解。
  敦煌市法院依托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专业库”优势,强化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的“府院联动”,对涉企案件加大调解力度。通过“示范调解+专业调解”相结合,在厘清事实、释法析理的基础上,力促双方寻求利益平衡点,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据统计,今年以来,敦煌法院涉企案件调撤率超60%,平均审理周期大幅缩短,以柔性、高效的司法手段为企业纾困解难,守护企业健康发展。
突出“便”
诉讼服务“一站通”

  “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实在太方便了。”近日,某企业法务人员朱先生在敦煌市法院体验“一网通办”服务后,由衷地为这一便民举措点赞。
  朱先生说,以前到法院立案,不仅要在企业和法院之间跑好几趟,还常因材料不齐反复奔波,耗时又费力。现在的“一网通办”,通过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提交申请、上传材料到缴纳诉讼费的全流程操作,既方便又省时省力。
  围绕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敦煌市法院线上诉讼服务主打“一网通办”,实现立案、缴费、阅卷等全流程“云端”办理,“零跑腿”成为常态;线下诉讼服务大厅实现“一窗通办”,各类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结;针对特殊需求,更推出“上门办”特色服务,通过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等方式,将司法服务送至“厂门口”,有效提升了司法便企的质效和温度。
  敦煌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常祯说,敦煌法院将全力栽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梧桐树”,让更多市场主体在敦煌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助力敦煌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