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5 4/5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小吃店“平安味”香飘千里
· 以法治之力筑牢平安基石
· 三明沙县:法治点亮“小吃之乡”发展路
· 商家未通知就把购物积分清零了

三明沙县:法治点亮“小吃之乡”发展路

( 2025-10-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汪晞

  一碗拌面、一勺扁肉(馄饨),让“沙县小吃”成为享誉全国的美食符号。而在这张美食名片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平安建设探索。
  从2023年的法治副校长机制守护留守儿童,到2024年的“舌尖枫桥”护航小吃产业,再到2025年的“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三年间,法治的力量如静水流深,在沙溪河畔悄然夯实着这座“小吃之乡”的平安基底,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2023年以来
守护留守儿童成长

  “现在我能靠手艺养活自己,还能参加义工活动帮助别人。”
  2025年2月,一名曾沉迷游戏、多次离家出走的“问题少年”王浩(化名)给曾经帮扶过他的法治副校长、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陈茂青发来了微信。字里行间满是他对生活的热爱。
  2023年以来,沙县区针对大量小吃业主常年在外经营、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整合公检法司等政法力量,创新推出法治副校长“一二三”工作机制,减少小吃业主后顾之忧。
  沙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戴泉强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详细解释了“一二三”分别代表什么。
  “一”指的是“区管、局聘、校用”管理模式,由区委政法委总协调,学校、选派机关、区教育局形成“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实效。“二”是两项核心坚持:坚持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未成年人零犯罪目标。“三”是指法治副校长的三重身份定位:传播法律知识的“教师”、参与校园治理的“校领导”、提供专业支持的“专家”。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法治副校长各展所长,编织起一张大大的平安守护网。”戴泉强表示。
  法治副校长“一二三”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沙县区共选聘法治副校长84名,累计出勤1671人次,总时长3492.41小时。其中,有11名辍学未成年人被成功劝返校园。
  “通过‘警网融合’‘家校共育’等模式带动,部分未成年人家长化身微网格长反哺社会,校园周边商铺、居民也主动加入‘安全防范网’,形成全民护校的良好氛围,全区未成年人刑事案发数及涉案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给在外打拼的小吃业主们吃下一颗‘定心丸’。”沙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舒登科说。
2024年以来
护航小吃产业发展

  老刘是一家沙县小吃店的老板,2024年的一天,他的一张银行卡被法院冻结了,焦急万分的他拨通了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的电话。没想到,仅用三天时间,问题就圆满解决了。此后,每当他看到小吃业主群里有人讲述自己的烦心事,他都会特别热心地告诉对方:“家乡的政法机关针对‘欺行霸市’‘商标侵权’‘劳资纠纷’等小吃业主常见的烦心事提供远程法律咨询、云调解、法院‘异步调审’等服务,可方便啦!”
  沙县小吃不仅是一张美食名片,更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沙县小吃门店已增至8.8万家,年营业额突破550亿元,辐射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就业人口30余万人。然而,随着产业蓬勃发展,小吃业主面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商标侵权、劳资纠纷、合同问题等不断涌现。
  为破解难题,三明市、沙县区两级政法机关在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驻外联络处分布的33个城市,落实“三个一城”机制(一城一民警、一城一法官、一城一律师),积极探索小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小吃业主法律服务新途径新办法,着力打造“舌尖枫桥”工作法。
  自“舌尖枫桥”工作法实施以来,政法机关共化解涉小吃矛盾纠纷2000多起,为小吃业主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9000余人次。
  三明法务区位于沙县区与三元区的连接带,这里汇聚了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优质法务机构和专业人才,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律师协会也有相关机构入驻其中,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矩阵。
  “当小吃业主遇到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或者跨区域的经济合同争议等疑难法律问题时,三明法务区内的专业团队能够迅速介入,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优势,为小吃业主提供精准的法律解决方案,助力小吃产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三明市法学会秘书科负责人姚璐介绍说。
2025年以来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今年5月,沙县区夏茂镇长阜村村民小陈情绪激动地来到沙县区综治中心反映情况:“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通水后水压过大,导致水塔溢水,造成我家房屋家具等损坏,80多岁的外婆因漏水问题无家可归,这事儿怎么解决?”
  面对小陈的诉求,接访人员按照“初信初访即刻办理”要求,由入驻中心的区信访局联合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指挥部、水务公司和专家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开展实地勘测,并通过“背对背”协调、当面质证调解等方式,耐心细致地与小陈沟通协商。最终,项目施工方与小陈成功签订了调解协议,赔偿金及时支付到位,困扰小陈的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针对群众办事“多头跑”、调解力量分散、处置效率不高等难题,沙县区创新推动区信访局整建制入驻区综治中心,建立“公、检、法、司固定常驻+重点部门动态常驻轮驻+其他部门随叫随驻”模式,内嵌法学会工作站、速裁法庭、金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公共法律服务等6类专业调处服务模块,实现访、调、诉、裁、询的物理聚合与功能耦合,有效提升了综合治理效能。
  2025年春节前夕,15名工人和业主焦急地来到沙县区综治中心,就某开发企业拖欠工程款及业主代办费的问题寻求帮助。
  在区综治中心的协调下,法院、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工作人员齐聚指挥调度室,深入了解某开发企业的项目资金和资产情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500万元工资款全部发放到位,工人们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24年以来,沙县区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2176人次,受理来访事项788件,办结735件,办结率达93.3%。
  “随着沙县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诉求响应快一步、矛盾化解暖一分’的成效也愈发明显。”沙县区综治中心主任罗奋贤表示,在综治中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不再是口号,而是化作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基层治理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