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多少次唤醒才能让他迷途转方向,多少次勉励才能让他扬帆再启航……”9月19日清晨,《金鸡向阳》的旋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桂林第一强戒所)响起,歌声中饱含着戒毒民警的执着坚守和戒毒学员重生的坚定步履。 近年来,桂林第一强戒所将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准施策破解矫治难题,以温情信任融化心灵坚冰,以宣传教育增强禁毒意识,凝心聚力打好禁毒“组合拳”,全力筑牢禁毒防线,帮助迷途者校准人生航向,守护群众远离毒品危害。 实行分级矫治 破解复吸难题 桂林第一强戒所针对每位学员吸毒原因、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各不相同的实际,探索建立“三步走”精准矫治法,为学员“量身定制”戒毒“药方”。 第一步是望闻问切、摸清病因。学员入所后,民警第一时间开展“一对一”摸底调查,梳理其吸毒历史、复吸诱因、家庭关系、社会经历等,据此制定个人矫治档案,为后续精准矫治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步是分级归类、精准定向。桂林第一强戒所建立“红、橙、黄”三色分级管理机制,针对不同颜色制定不同的管教策略,明确不同的矫治重点。其中,红色是高风险,为复吸次数多、家庭支持薄弱、戒毒意愿摇摆者;橙色是中风险,为第一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对未来仍感迷茫、认知有偏差者;黄色是低风险,为家庭支持力度大、戒毒意愿坚定、自我约束力强者。 第三步是因人施教、对症开方。民警针对不同分级学员,从法治意识、亲情意识等维度发力,让矫治工作因人而异、直抵人心。戒毒学员杨某事业受挫,为解压而沾上毒品。民警结合其学历高、认知能力强的实际,将增强荣辱意识作为矫治重点,组织他观看《长津湖》等影片、参加“国家荣誉与个人责任”主题辩论活动。“以前认为吸毒与他人无关,看到战士们为国家献身的英雄壮举,才明白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相连,吸毒既毁自己,又害家庭,更危害社会……”杨某言语间满是愧疚与醒悟。 文化浸润心灵,技能助力重生。2024年以来,桂林第一强戒所与多所学校合作,开设职业画师培训班,让学员学习掌握素描、水彩、国画等绘画技能,在创作中重拾信心。同时,打造“陈继文文化戒毒工作室”,建立“文化戒毒工作法”,将书画、诗词创作等融入矫治工作,让笔墨丹青成为“心灵良药”。“以前总想着吸毒的短暂快感,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练字学画以后,才知道静心做事最充实,也明白了生活本来的滋味。”在技能培训室专注地勾勒桂林山水的戒毒学员小王说。 开展温情帮教 唤醒新生希望 王某入所时,因妻子提出离婚而心灰意冷,不服从管教。民警多次与他的妻子沟通,详细讲述王某的努力转变,耐心劝她给王某一次机会、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王某妻子被打动,并主动撤回离婚申请。“是戒毒所挽救了我的家庭。”王某感激地说。 毒瘾难戒,心瘾更难除,心理隔阂与情感缺失往往是导致吸毒的“隐形杀手”。桂林第一强戒所用尊重与信任打开心锁,用温情与关爱驱散阴霾,帮助学员坚定戒毒决心、自信拥抱未来。 阳某的转变是心灵救赎的生动例证。出身优越的他因好奇而吸毒,入所后对民警冷言相向。他不是故意抵触,而是害怕再次被伤害,怕改变得不到认可。为此,民警寻找与他的共同话题,慢慢拉近距离。得知父子矛盾是他心中最大的疙瘩后,民警多次上门做阳某父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劝说,阳某父亲来到戒毒所,看到儿子写的悔过信,瞬间红了眼眶,父子俩认识到各自的问题,最终达成和解。 “我管不好自己,还害了孩子,不配当爸爸。”林某入所后,妻子将未满周岁的婴儿丢在戒毒所门口后失联。看着啼哭的孩子,林某崩溃了。关键时刻,民警们自发捐款购买奶粉、尿不湿等婴儿用品,女民警轮流给孩子冲喂奶粉、换尿布。征得林某同意后,桂林第一强戒所将孩子暂时安置在福利院,并安排民警定期看望。出所时,林某抱着孩子泣不成声地说:“是你们救了我儿子的命,也给了我重新做人的勇气。”戒除毒瘾后,他的生活重回正轨。 为进一步巩固戒毒成果,桂林第一强戒所建立出所回访长效机制,定期跟踪回访出所学员。近3年来,共回访400余人次,帮助出所学员解决就业等方面难题150余件。 加强禁毒宣传 筑牢禁毒防线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桂林第一强戒所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场所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戒毒学员与民警同台献艺,原创歌曲《为爱重生》唱出戒毒学员戒除毒瘾的决心,情景表演《迷途返航》再现戒毒学员重获新生的历程。 为从源头遏制吸毒人员滋生,桂林第一强戒所将“墙内”矫治与“墙外”防范相结合,全面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筑牢群众禁毒思想防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6月20日,桂林第一强戒所邀请桂林市第二十中学师生,在所内开展以“拒绝毒品、青春无悔”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在“悔过墙”前,戒毒学员写下的忏悔信字字恳切,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在电教室,民警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播放禁毒宣传视频、展示仿真毒品模型等多种方式,向同学们普及禁毒知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除了“请进来”以外,桂林第一强戒所还积极“走出去”,将禁毒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不久前,该所组织民警走进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为1200余名学生送去一堂生动的禁毒普法课。课堂上,民警结合毒品犯罪典型案例,讲解“奶茶粉”“跳跳糖”等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使师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 桂林第一强戒所加强协调联动,依托禁毒宣传教育基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联合多个警种开展“一站式”毒品预防教育活动。2023年以来,该所制作的多堂“每日课堂”课件被公安部监所管理局评为精品课件。 曹长青 吴敏 熊昌志

|
|
桂林第一强戒所打好“组合拳”筑牢禁毒防线
|
|
|
|
( 2025-09-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多少次唤醒才能让他迷途转方向,多少次勉励才能让他扬帆再启航……”9月19日清晨,《金鸡向阳》的旋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桂林第一强戒所)响起,歌声中饱含着戒毒民警的执着坚守和戒毒学员重生的坚定步履。 近年来,桂林第一强戒所将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精准施策破解矫治难题,以温情信任融化心灵坚冰,以宣传教育增强禁毒意识,凝心聚力打好禁毒“组合拳”,全力筑牢禁毒防线,帮助迷途者校准人生航向,守护群众远离毒品危害。 实行分级矫治 破解复吸难题 桂林第一强戒所针对每位学员吸毒原因、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各不相同的实际,探索建立“三步走”精准矫治法,为学员“量身定制”戒毒“药方”。 第一步是望闻问切、摸清病因。学员入所后,民警第一时间开展“一对一”摸底调查,梳理其吸毒历史、复吸诱因、家庭关系、社会经历等,据此制定个人矫治档案,为后续精准矫治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步是分级归类、精准定向。桂林第一强戒所建立“红、橙、黄”三色分级管理机制,针对不同颜色制定不同的管教策略,明确不同的矫治重点。其中,红色是高风险,为复吸次数多、家庭支持薄弱、戒毒意愿摇摆者;橙色是中风险,为第一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对未来仍感迷茫、认知有偏差者;黄色是低风险,为家庭支持力度大、戒毒意愿坚定、自我约束力强者。 第三步是因人施教、对症开方。民警针对不同分级学员,从法治意识、亲情意识等维度发力,让矫治工作因人而异、直抵人心。戒毒学员杨某事业受挫,为解压而沾上毒品。民警结合其学历高、认知能力强的实际,将增强荣辱意识作为矫治重点,组织他观看《长津湖》等影片、参加“国家荣誉与个人责任”主题辩论活动。“以前认为吸毒与他人无关,看到战士们为国家献身的英雄壮举,才明白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相连,吸毒既毁自己,又害家庭,更危害社会……”杨某言语间满是愧疚与醒悟。 文化浸润心灵,技能助力重生。2024年以来,桂林第一强戒所与多所学校合作,开设职业画师培训班,让学员学习掌握素描、水彩、国画等绘画技能,在创作中重拾信心。同时,打造“陈继文文化戒毒工作室”,建立“文化戒毒工作法”,将书画、诗词创作等融入矫治工作,让笔墨丹青成为“心灵良药”。“以前总想着吸毒的短暂快感,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练字学画以后,才知道静心做事最充实,也明白了生活本来的滋味。”在技能培训室专注地勾勒桂林山水的戒毒学员小王说。 开展温情帮教 唤醒新生希望 王某入所时,因妻子提出离婚而心灰意冷,不服从管教。民警多次与他的妻子沟通,详细讲述王某的努力转变,耐心劝她给王某一次机会、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王某妻子被打动,并主动撤回离婚申请。“是戒毒所挽救了我的家庭。”王某感激地说。 毒瘾难戒,心瘾更难除,心理隔阂与情感缺失往往是导致吸毒的“隐形杀手”。桂林第一强戒所用尊重与信任打开心锁,用温情与关爱驱散阴霾,帮助学员坚定戒毒决心、自信拥抱未来。 阳某的转变是心灵救赎的生动例证。出身优越的他因好奇而吸毒,入所后对民警冷言相向。他不是故意抵触,而是害怕再次被伤害,怕改变得不到认可。为此,民警寻找与他的共同话题,慢慢拉近距离。得知父子矛盾是他心中最大的疙瘩后,民警多次上门做阳某父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劝说,阳某父亲来到戒毒所,看到儿子写的悔过信,瞬间红了眼眶,父子俩认识到各自的问题,最终达成和解。 “我管不好自己,还害了孩子,不配当爸爸。”林某入所后,妻子将未满周岁的婴儿丢在戒毒所门口后失联。看着啼哭的孩子,林某崩溃了。关键时刻,民警们自发捐款购买奶粉、尿不湿等婴儿用品,女民警轮流给孩子冲喂奶粉、换尿布。征得林某同意后,桂林第一强戒所将孩子暂时安置在福利院,并安排民警定期看望。出所时,林某抱着孩子泣不成声地说:“是你们救了我儿子的命,也给了我重新做人的勇气。”戒除毒瘾后,他的生活重回正轨。 为进一步巩固戒毒成果,桂林第一强戒所建立出所回访长效机制,定期跟踪回访出所学员。近3年来,共回访400余人次,帮助出所学员解决就业等方面难题150余件。 加强禁毒宣传 筑牢禁毒防线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桂林第一强戒所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场所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戒毒学员与民警同台献艺,原创歌曲《为爱重生》唱出戒毒学员戒除毒瘾的决心,情景表演《迷途返航》再现戒毒学员重获新生的历程。 为从源头遏制吸毒人员滋生,桂林第一强戒所将“墙内”矫治与“墙外”防范相结合,全面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筑牢群众禁毒思想防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6月20日,桂林第一强戒所邀请桂林市第二十中学师生,在所内开展以“拒绝毒品、青春无悔”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在“悔过墙”前,戒毒学员写下的忏悔信字字恳切,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在电教室,民警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播放禁毒宣传视频、展示仿真毒品模型等多种方式,向同学们普及禁毒知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除了“请进来”以外,桂林第一强戒所还积极“走出去”,将禁毒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不久前,该所组织民警走进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为1200余名学生送去一堂生动的禁毒普法课。课堂上,民警结合毒品犯罪典型案例,讲解“奶茶粉”“跳跳糖”等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使师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 桂林第一强戒所加强协调联动,依托禁毒宣传教育基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联合多个警种开展“一站式”毒品预防教育活动。2023年以来,该所制作的多堂“每日课堂”课件被公安部监所管理局评为精品课件。 曹长青 吴敏 熊昌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