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12/13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北京三维发力推进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
· 甘肃古浪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特色农产品保护
· 宁波供电服务光伏项目赋能绿色发展
· 广西恭城以社区“微治理”撬动民生“大幸福”
· 公告专栏

广西恭城以社区“微治理”撬动民生“大幸福”

( 2025-09-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条条细流汇茶江,小小治理护瑶乡。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为民办实事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守护民生福祉、筑牢平安根基的磅礴力量,勾勒出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画卷。
  “多亏法官,我家房子渗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近日,恭城县人民法院莲花人民法庭历时3个月,化解一起长达30年的排水纠纷,村民杰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1996年,杰某与邻居海某因房屋相邻处排水沟的权属、通行问题产生分歧。2024年,海某翻建房屋时,用建筑废渣抬高相邻空坪,导致杰某家渗水,矛盾进一步激化。今年3月,杰某将海某诉至法院。莲花人民法庭法官查阅历年案件卷宗,赴现场测量绘图,经十余次实地勘察、数轮耐心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海某承诺自行清除建筑废渣并重新修建排水沟,一桩30余年的积怨得以成功化解。
  近年来,恭城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走进“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西岭镇西岭村,滨水健康步道旁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村民们悠闲地散步、闲话家常。见到正在村里巡逻的驻村辅警莫祝艳,大家都会热情地跟她打招呼。今年是莫祝艳担任驻村辅警的第3年,3年来,她走村入户、登门服务、排忧解难,成为村民心中温暖的“贴心人”。
  这份安全感,源于西岭镇落实“一村一辅警”机制,充分发挥驻村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以防溺水、森林防火等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守护乡村平安“最后一公里”。
  恭城县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尽责,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要求,以基层网格建设为抓手,科学划分232个基层网格、137个专属网格,通过制定清晰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图、明确网格管理员工作职责、绘制详细的网格划分图和网格员责任区划图,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网格管理体系。全县各村建立网格微信群,统筹推进网格内综合治理、法律服务、校园安全、志愿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工作,全方位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该县推动政法机关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力量下沉网格,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县人民法院在各村设置法律服务站,主动前移矛盾纠纷化解端口,让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县人民检察院建立村级妇女和未成年人保护站,全力守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县公安局落实案件回访机制,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县司法局大力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此外,恭城县整合“法律明白人”队伍、法律顾问队伍、群防群治队伍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隐患排查、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接下来,恭城县将继续从大处着眼、从精微处入手,强化精准思维,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做好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工作,努力以“微治理”撬动民生“大幸福”,让充满生机活力的瑶乡大地更加祥和安宁。    曹长青 刘先春 周光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