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守法普法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他们在校园播撒法治种子
· 互动普法为孩子打开法治之窗
· 多维发力驱散少年遭霸凌阴霾
· 润物无声见证奇妙化学反应
· 精准滴灌推出痛点式教学模式
· 普法供给与群众需求“双向奔赴”
· 群众关注点在哪儿选题就跟进到哪儿
· 普法·镜头

润物无声见证奇妙化学反应

( 2025-09-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本报记者 张晨

  “生活里,孩子们都爱叫我‘警察苏叔’。”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瞿溪派出所民警苏军,四年前成为法治副校长。
  彼时,他望着台下两千多双稚嫩的眼睛,内心忐忑——在这个有着全国“皮革之乡”之称的浙南小镇,留守家庭占半数,辖区9所学校外场所商铺密布,如何让法治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个问题成为苏军法治副校长生涯的出发点。
  2020年的一天,苏军在家反复调试手机支架时,忽然意识到:既然孩子们每天都在上网课,何不把法治课也“搬上云端”?那天,他在警务室支起简易直播设备,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完成首场法治直播课。当看到评论区出现“我以后不随便给同学起外号了”的即时互动,他真正触摸到了互联网教育的温度。
  为了让枯燥的法条变得生动,苏军和同事把真实的警务案例改编成情景剧。记得一次暑期的防溺水直播课,苏军找同事帮忙扮演“溺水者”,让专业教官演示“正确施救方法”,还特意设了“答题赢警察小熊”环节,这场直播吸引了5万多名师生家长观看。
  从那以后,苏军的线上法治课就成了“固定节目”:开学季讲拒绝校园欺凌,寒暑假前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到现在,他的线上直播总时长超500分钟,累计点赞评论超100万,还有外校的老师来“取经”,问他能不能共享课程。
  “这让我觉得,就算隔着屏幕,法治的温度也能传递到每个人心里。”苏军说。
  线上课程的火爆催生了苏军更深层的思考:在虚拟互动之外,还需要实体化的法治阵地。他把警务室改造成“法治研学基地”:一楼观影室播放《少年法庭》教育片,二楼普法长廊LED屏动态更新内容,门口小广场成了“普法大舞台”。
  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进行普法表演,他也意识到教育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种子守护者”颁奖环节最让孩子们期待。法治课后,苏军带着警察小熊、荣誉证书进校园:课间给积极答题的孩子送“学法小能手”证书;晨会当着全校师生,给救助野生动物的同学颁奖……
  作为法治副校长,苏军始终坚持“教育的回报不应急于求成”,那些在校园里播下的种子,终会长出新芽开出花。现在,课间总有孩子围着他探讨法律问题;放学路上,孩子们看到不文明行为会主动劝说……
  当曾经参与法治表演的“问题少年”主动成为反诈宣传员,当教师节收到贺卡,苏军深刻体悟到:法治教育本质上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漫长耕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