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多角度展现中国涉外法律服务智慧水准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举行
· 关注·网络安全宣传周
· 合肥经开区优化民生服务
·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督察反馈
· 2025年庆丰收农业农村法律知识线上竞答活动启动
· 巩固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果
· 国网中卫供电公司保障青储收割
· 武山检察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 枞阳供电“三零三省”服务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合肥经开区优化民生服务

( 2025-09-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 本报通讯员 郜  征
            李长龙
  
  每天早上一上班,安徽省合肥经济开发区临湖社区服务中心卧云居委会网格长小胡便挎着记录本走出单元楼,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这一天,她仰头望着3楼方奶奶家的窗户,转身走向楼道角落的水表箱,掀开盖子看看数字,与昨天傍晚记录的数字分毫不差。
  “方奶奶平时这个点该烧早饭了,得赶紧上去看看。”小胡快步上楼,敲开房门才发现老人身体不适,一直躺卧床上,没有做饭。她立即联系社区医生上门,给方奶奶提供帮助。
  这得益于卧云居委会为独居老人织就的“安全网”。党员志愿者分片包户,把13块水表的位置、老人用水习惯都记在本子上。近来,通过水表异常共发现老人意外情况8起,成了老人们“嘴上不起眼、心里离不了”的守护。这些手抄的数字里,藏着社区最实在的牵挂。
  经过30多年发展,合肥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已跻身全国230多个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该区多年来始终聚焦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优化民生服务,探索解决居民居家康养、社区就餐、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末端堵点”,让城市更温暖。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熙熙攘攘的门诊大厅里,志愿者们的身影总能让人心头一暖。
  “如何快速找到科室、少跑冤枉路”是许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最头疼的“小事”。该区芙蓉社区服务中心“医路有你”志愿者们经过医院严格培训,化身“行走的导诊台”,对科室分布、挂号缴费流程、手机预约、医保政策等了然于胸。84岁的张大爷腿脚不便,过去一想到复杂的就医流程就“犯怵”,如今,“医路有你”志愿者为他提供了“一对一”陪诊服务。
  “我又确认过了,患者情绪稳定。”在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沈塘村委会门前,“志愿100”公益车队队长王超一边系安全带,一边通过后视镜观察后座的患者,这不是王超第一次在黎明时分送孤寡老人前往医院紧急就医。
  几年前,面对高刘街道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看病难、出行难”的困境,王超与21名党员干部、热心居民组建起公益车队,用私家车搭建起“移动生命线”:从定期接送尿毒症患者透析,到深夜护送突发高烧的82岁老人转院,再到送失能老人抢救……车队创新“预约+应急”双模式——独居老人手机里的“3号键”直连志愿者,成为24小时不断线的“生命热线”。
  居民细小事,就是大民生。合肥经开区从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末端小事”做起,让辖区居民享受到更多便利和温暖,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幸福感更实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