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
· 六部门联合部署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法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国家网信办处置一批互联网新闻违法违规账号
· 三明三元检察以高质效履职守护民生民利
· “心灵花园”工程凝聚“心”合力
· 图片新闻
· 完善立法加强报废车辆回收监管
· 江苏律师行业多维发力做实做优公益法律服务
· 广州中院近五年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案近两万八千件
· 深圳宝龙街道开展反邪教知识培训
· 声 明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法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2025-09-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 记者朱宁宁 国新办今天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法治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文物事业发展呈现良法善治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文物保护法为统领,6部行政法规、10部部门规章、4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为主体的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构筑起依法保护文物的“铜墙铁壁”。
  文物保护立法实现重要突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织牢文物保护防护网,标志着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公布,理顺了水下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有力保障我国水下考古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文物保护立法不断加强,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更趋完备。
  文物法律制度填补多项空白。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物工作方针和工作要求,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新增加了“先考古、后出让”“先调查、后建设”、地下文物埋藏区等重要制度,文物专业人才培养、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最小干预原则、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社会力量参与等首次写入法律,特别是针对占比80%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完善相关制度,为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文物系统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物法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文物普法宣传不断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将依法保护文物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法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实践,文物普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依法保护文物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