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图① 在一起探视权执行案件现场,贾慧哲半蹲在地上通过拉家常方式向双方释法,营造轻松气氛,让孩子没有压力地“团圆”。 图② 贾慧哲向被执行人母亲释法,促使一起执行案件达成执行和解。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杨志芳 陈林 为人朴素,一年四季都穿着制服,一辆电动自行车修了又修、吱呀作响;风风火火,不仅每次集中执行都冲在前面,在发现可供执行的线索时更是不耽搁片刻;温暖细致,无论是面对焦急忧虑的申请人,还是面对因为被拘留情绪失控的被执行人,她都能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有这样一位80后副局长,她叫贾慧哲,当事人都亲切地唤她“小贾法官”。 小贾法官办公室靠墙的柜子里,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地罗列着红彤彤的“卷轴”,足有38个,这是自她入额到执行局工作两年以来,当事人给她送的锦旗。她把这些锦旗像宝贝一样保存着,存放锦旗的柜子成了她的“藏宝箱”。 “小贾法官,我刚才在某饭店看到王某了,他带着人进的包间,还是他买的单!他绝对有钱,你们别被他骗了!”刚辅导完孩子作业,小贾法官就接到了申请人张某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带着希望拿到执行款的急切。 这是一起欠款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王某欠张某22万元货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王某称没能力履行且失联,法官多次上门均未见其行踪,多方查找也未发现其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陷入僵局。张某的电话,给案件执行带来一丝希望。 翌日晚间,带着一天调查的结果,小贾法官来到了电话提到的饭店,看店的中年妇女称和王某不认识。目光犀利的小贾法官看到了玻璃柜台上,菜谱遮挡了多半个的微信二维码。“我们老板姓朱,这个收款码是她的。”中年妇女赶忙解释道。“来瓶矿泉水,2元是吧?”小贾法官边说着边挪开菜谱,用手机扫二维码付款。 顺着这个二维码,小贾法官查到了规律的流水记录——每天晚上饭店打烊后,资金都提现到朱某的银行账户,再通过朱某账户转到李某的银行账户。经过深入调查,这个李某就是被执行人王某的岳母,而朱某则是王某妻子的舅妈。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原本陷入僵局的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小贾法官很快查封了朱某的微信钱包。对于气急发难的朱某,她充分释法说理,并通过其给“失联”的王某捎口信。最终,在多重压力下,迫使王某主动现身履行了法律义务。 拿到执行款的当天,申请人张某就把锦旗送到了法院。他激动地说:“小贾法官,这是我早就做好的,一直在车里放着,我知道你肯定能帮我把钱要回来!” 亲子探望室里,申请人郑某搂着许久未见的孩子默默哭泣,懵懂的孩子天真地说道:“妈妈,我好想你啊!”探望室外,孩子的父亲吴某边踱步边小声应答着电话:“妈,您放心,我一会儿一定把孩子给您带回去!” “儿子,爸爸带你去厕所。”吴某向孩子招手示意。小贾法官敏锐地察觉到,吴某这是想要借上厕所强制带走孩子,于是赶紧上前提醒:“吴某,法院判决孩子的监护权归他母亲。你上次把孩子强制带走的行为已经违法了,不要再犯糊涂!” “孩子是奶奶带大的,见不到孙子,老人受不了。”吴某沉默半晌,喃喃地说。 “你有探视权,可以和孩子妈妈好好谈谈。相信她会体谅老人的良苦用心,我也可以帮你做做孩子妈妈工作,让孩子奶奶能够见到孩子。”小贾法官的真诚最终让吴某放弃了再次强制带走孩子的想法,郑某也在她耐心地疏导下,同意了孩子奶奶可以时常到家里看孩子。 3个月后的一天中午,郑某专程送来了锦旗,她感慨地说:“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经常跟他奶奶打视频电话,周末他爸爸也接过几次,但都遵守约定给我送回来了,孩子每次都很高兴。小贾法官,谢谢你!” “藏宝箱”里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小贾法官践行司法为民的质朴反馈,都饱含着案件当事人在每一个执行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

|
|
贾慧哲:“藏宝箱”里装满百姓质朴反馈
|
|
|
|
( 2025-09-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