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综合
												 
													
													
												 |  | 
        
          
            | □ 本报记者   韩  宇 □ 本报通讯员 徐铭钰
 
 “嘿,这味儿可算没了!以前夏天那味儿,熏得人不敢开窗!”近日,在辽宁省黑山县大兴乡杨家窝铺村,指着被清理干净的厕所,村民王德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此变化,是自今年5月以来大兴乡落实黑山县委“三进三查三促”活动(即进村屯社区、田间地头、农户院落,查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群众所需,促干部担当作为、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平安稳定),创新推出“1+3+N”下沉机制带来的成效。
 啥是“1+3+N”?干部+党员+群众,组团来帮忙。
 为了让好政策落地见效,大兴乡将28个村民小组组建成28支“解忧小分队”:每队1名包村干部领头,两名党员志愿者+1名村民代表协力,N代表群众。他们不再坐等,而是扎在村里、泡在地头、坐到炕头,主动找问题、听诉求、想办法,把生硬“等上门”变成暖心“送服务”。
 “我们村里那臭气熏天的厕所,就是小分队巡查时发现的,他们火速协调力量3天内清理干净。”王德安说,“解忧小分队”入户走访“察民情”的做法,得到村民们一致认可。
 以户厕改造为例,“解忧小分队”真的做到了挨家挨户“回头看”,发现有的弃用了、有的损坏了,就立刻登记上账、分类解决,该修的修,该改的改,让“小厕所”真正方便了“大民生”。
 为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忧小分队”通过走访、排查、化解形式,实地到联系户家中走访,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详细记录并形成工作台账,如实向党支部报告反映。
 田间巡查时,“解忧小分队”发现1674米沟渠不畅,立刻上报并组织人手清淤疏通,看着灌溉水哗啦啦顺畅地流进自家田里,庄稼汉们心里那叫一个踏实;为保障农田灌溉无忧,“解忧小分队”把村里的369眼灌溉井挨个排查了一遍,对存在隐患的灌溉井及时修复加固或安全处置,让农田灌溉更加方便。
 “在村里的小卖部、乡里的饭店、大大小小的企业厂房,如果让‘解忧小分队’发现有疏散通道拥堵、灭火器过期等隐患,会立马督促整改,一点儿不含糊。”郑家村村民李文军形容小分队的队员们都有一双犀利的“扫描眼”,安全巡查真正“巡到群众心坎上”。
 “针对夏季用电量增大、高温多雨的特点,‘解忧小分队’还到家里来告诉我们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嘱咐得明明白白。”大兴村村民梁国柱介绍说。
 正如梁国柱所说,为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解忧小分队”深入宣传讲解安全生产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常识,用“小叮嘱”守护“大安全”。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兴村的石板路上,大兴村党支部书记邢凤伟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巷道检查垃圾分类,“解忧小分队”队员董海啸徒步拿着笔记本记录村内道路两边的清洁情况……这样的场景,是大兴乡近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中一项工作。
 “解忧小分队”参与环境整治,制定环境“问题清单”,让大兴乡焕然一新。
 大兴乡党委书记郑志里说:“‘1+3+N’机制就像根温暖的纽带,把党员干部、志愿者和乡亲们紧紧连在了一起,把‘办公室’搬到田埂上,将心坎事解在炕头边。”
 
 |  
        
          
          
            |  |  
            | “办公室”搬到田埂上 心坎事解在炕头边 |  
            | 辽宁黑山大兴乡“1+3+N”下沉机制组团暖民心 |  
            |  |  
            | 
 |  
            | ( 2025-08-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 
                
                  
                    | □ 本报记者   韩  宇 □ 本报通讯员 徐铭钰
 
 “嘿,这味儿可算没了!以前夏天那味儿,熏得人不敢开窗!”近日,在辽宁省黑山县大兴乡杨家窝铺村,指着被清理干净的厕所,村民王德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此变化,是自今年5月以来大兴乡落实黑山县委“三进三查三促”活动(即进村屯社区、田间地头、农户院落,查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群众所需,促干部担当作为、干群关系和谐、社会平安稳定),创新推出“1+3+N”下沉机制带来的成效。
 啥是“1+3+N”?干部+党员+群众,组团来帮忙。
 为了让好政策落地见效,大兴乡将28个村民小组组建成28支“解忧小分队”:每队1名包村干部领头,两名党员志愿者+1名村民代表协力,N代表群众。他们不再坐等,而是扎在村里、泡在地头、坐到炕头,主动找问题、听诉求、想办法,把生硬“等上门”变成暖心“送服务”。
 “我们村里那臭气熏天的厕所,就是小分队巡查时发现的,他们火速协调力量3天内清理干净。”王德安说,“解忧小分队”入户走访“察民情”的做法,得到村民们一致认可。
 以户厕改造为例,“解忧小分队”真的做到了挨家挨户“回头看”,发现有的弃用了、有的损坏了,就立刻登记上账、分类解决,该修的修,该改的改,让“小厕所”真正方便了“大民生”。
 为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忧小分队”通过走访、排查、化解形式,实地到联系户家中走访,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详细记录并形成工作台账,如实向党支部报告反映。
 田间巡查时,“解忧小分队”发现1674米沟渠不畅,立刻上报并组织人手清淤疏通,看着灌溉水哗啦啦顺畅地流进自家田里,庄稼汉们心里那叫一个踏实;为保障农田灌溉无忧,“解忧小分队”把村里的369眼灌溉井挨个排查了一遍,对存在隐患的灌溉井及时修复加固或安全处置,让农田灌溉更加方便。
 “在村里的小卖部、乡里的饭店、大大小小的企业厂房,如果让‘解忧小分队’发现有疏散通道拥堵、灭火器过期等隐患,会立马督促整改,一点儿不含糊。”郑家村村民李文军形容小分队的队员们都有一双犀利的“扫描眼”,安全巡查真正“巡到群众心坎上”。
 “针对夏季用电量增大、高温多雨的特点,‘解忧小分队’还到家里来告诉我们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嘱咐得明明白白。”大兴村村民梁国柱介绍说。
 正如梁国柱所说,为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解忧小分队”深入宣传讲解安全生产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常识,用“小叮嘱”守护“大安全”。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兴村的石板路上,大兴村党支部书记邢凤伟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巷道检查垃圾分类,“解忧小分队”队员董海啸徒步拿着笔记本记录村内道路两边的清洁情况……这样的场景,是大兴乡近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中一项工作。
 “解忧小分队”参与环境整治,制定环境“问题清单”,让大兴乡焕然一新。
 大兴乡党委书记郑志里说:“‘1+3+N’机制就像根温暖的纽带,把党员干部、志愿者和乡亲们紧紧连在了一起,把‘办公室’搬到田埂上,将心坎事解在炕头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