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
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
· 强化约谈工作并按要求公开
· 年度学法全覆盖 创新普法接地气
· 对互联网营销活动全程留痕
· 鹤岗工农法院判决校园餐掺假案
· 杭州钱塘整治工业企业消防安全隐患
· 顺昌“政协提案+检察建议”双向衔接照亮回家路
· “专科医院”开出解忧“良方”
· 协同推进涉外法治 持续释放开放活力
· 张家港锦丰镇加强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
· 图片新闻

“专科医院”开出解忧“良方”
武汉江汉区以规范运行提升综治中心实战效能

( 2025-08-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刘欢

  火急火燎。郑女士的心情仿若被烈日炙烤。
  3个月前,邻家店铺失火殃及她家商铺,赔偿工作却迟迟没有进展。
  在律师陪同下,郑女士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综治中心。取号排队,不一会儿,她被引导至16号导调台。中心工作人员倾听郑女士诉求后,表示会协调有关各方,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这是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江汉区综治中心看到的一幕。
  “就像群众生病了会去医院,遇到矛盾纠纷就会来综治中心;医生会想方设法治病救人,我们会尽一切可能为群众排忧解难。”江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旭东将综治中心形象地比作矛盾纠纷“专科医院”。
规范解纷流程
  如何让群众寻求帮助像求医问诊一样便捷?江汉区委政法委组织有关方面在区综治中心一遍遍“走流程”,确保打通访、调、诉各环节,“要让群众到综治中心像回家一样”。
  “群众走进综治中心,我们有帮办员协助他们填写《来访登记表》,全程引导办理;在化解路径上,我们充分尊重来访人意愿,按需引导他们到矛调、诉讼、信访或咨询窗口。”江汉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刘涓介绍道。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江汉区综治中心共设有14个部门常驻、11个部门轮驻、8个部门点驻,是武汉各区中入驻部门最多最全的综治中心。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江汉区综治中心副主任蒋志举例说,“比如秋季孩子上学问题,很多家长不清楚政策,以前到处跑部门。我们今年暑期在区教育局工作席位增设了入学政策咨询项目,‘一站式’受理,现场回应诉求,有效解决群众来回跑、反复找的问题。”
  面对更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如何提供更专业、更规范的法治化解决方案,成为综治中心深化服务的重点。这也是江汉区人民法院民意街法庭诉调团队入驻综治中心的核心价值。
  “依托法院的专业优势,可以及时就地开展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诉讼服务,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处置闭环式管理,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纠纷‘一站式’化解。”民意街法庭负责人温光远说。
  去年5月,某总部在外省的装修公司因资金链紧张,关停了武汉分公司。92名被欠薪员工聚集至江汉区人资局,要求立案督促公司支付欠薪。
  事件发生后,江汉区综治中心迅速介入,启动“法院+人资+工会”协作机制,组织相关各方对案件进行评估,认为武汉分公司已名存实亡,无担责能力。各方共同努力,促使外省总部同意参与调解并承担责任。
  去年8月,92件纠纷在仲裁阶段成功调解88件,4件由劳动仲裁委依法审理,仅1件进入诉讼程序,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据了解,江汉区已出台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指引,并实战运用湖北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进一步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能力。
汇聚部门合力
  前不久,江汉区唐家墩街道某连锁美容院内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女子在店内大声吵闹,情绪激动时突然拿刀划向自己。
  经了解,女子在外区同品牌美容院工作,该店倒闭后拖欠其近万元工资未支付。得知该连锁美容院在唐家墩街道也有店面,遂前来讨薪,并作出自伤行为。
  接到反映后,唐家墩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协调派出所,在15分钟内完成现场管控,同步启动“三所一庭+N”机制(即高效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人民法庭及相关行政部门,为街道综治中心赋能),组建由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组成的调解专班。
  经过数小时沟通,美容院店长向总店汇报,先行垫付了欠薪,妥善处置了纠纷。
  “街道综治中心实施应急处置‘15分钟响应’机制,明确突发治安事件、群体性矛盾纠纷等紧急情况时,社区、派出所、司法所‘三同步’到场,实现‘矛盾不扩大、风险不外溢’。”唐家墩街道人大工委专职主任许春祥说。
  建强用好区级综治中心这个“专科医院”的同时,江汉区依托辖区丰富的法律资源,充分发挥“三所一庭+N”机制作用。据统计,今年以来,唐家墩街道综治中心依托“三所一庭+N”机制,排查各类民间矛盾纠纷98次,调处化解219件,成功率达100%。
创新基层治理
  化解矛盾纠纷不能仅依靠职能部门。作为武汉市面积最小、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江汉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参与治理。
  江汉区民意街道综治中心组建由“公安民警+社区群防+社会力量”组成的“民枫”“义警”团队,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5月30日中午,民意街道一家零食超市举行开业典礼。社区居民李女士买菜归来,一脚踩上悬空的红毯边缘,重重地摔向路边的水泥墩。
  接到报警后,“民枫”团队民警郭凯带领几名“义警”迅速赶赴现场。他们一边安抚李女士情绪,一边紧急联系送医车辆。经诊断,李女士右侧4根肋骨骨折。
  随后6天里,在街道综治中心组织下,“民枫”团队全力推进矛盾化解:白天,社区民警与“义警”分头走访商户和伤者家庭,细致掌握双方情况;夜间,在调解室集中研究赔偿事宜。
  最终,历经三轮调解,当事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构,工作方式比较‘硬’,特别是处理民事经济纠纷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现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更好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避免出现‘民转刑’‘刑转命’问题。”“民枫”团队负责人、江汉区公安分局民意派出所副所长向培彧说。
  据介绍,“民枫”团队以此案为范例,广泛排查商铺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江汉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沈明看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带来的不只是治理方式的变革,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即“由传统的协调调度转变为更优法治服务”。
  “现在群众心静了,机关门前清静了,矛盾上行趋势减缓了,信息掌握更全面了。”沈明说,江汉区将继续深化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努力实现调处更精准、化解更有效、群众更满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