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力量拧成“一股绳” 打好监督“组合拳”
· 水利部针对三省区启动
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为平安建设注入强劲“心”能量
· 关注·护航开学季
· 遂宁安居法院织密协同网络攻坚“执行难”
· 生态保护有力度 惠民富民有温度

生态保护有力度 惠民富民有温度
福建大田新型生态警务助生态民生双优

( 2025-08-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郑日忭

  今年3月,正值春耕时分,福建省大田县公安局管理平台收到了警用无人机传来的现场画面:石牌镇三坊村林区边缘出现烟雾及高温点。指挥中心民警迅速判定起火点位置,并向就近的“林区警长”推送预警信息,调度生态义警力量联动处置。
  15分钟后,民警与护林员赶到现场,发现村民张某正在焚烧秸秆。民警当即劝导其停止危险行为,协助其清理易燃物,成功化解潜在隐患。
  预警感知快一秒,危险隐患少一分。近年来,大田公安大力实施科技兴警战略,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作用,建立“智慧管理平台”,依托“步巡+无人机巡”立体巡防模式,实现动态信息秒级传输、突发警情快速处置。
  “我们的警用无人机编队10分钟内可覆盖10平方公里林区,火险预警准确率高达92%。”大田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作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大田县的生态警务体系犹如一张严密精细的保护网络,全力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2023年以来,大田公安在18个乡镇全面推行“一林一警+N”网格化机制。由“林区警长”牵头,充分整合护林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巡查在网格、宣传在网格、处置在网格”基层治理单元,精准响应重点生态功能区“点多、线长、面广”治理需求。
  为破解重点生态功能区跨区域治理难题,大田县公安局积极打破行政壁垒,立足闽中山区生态地理整体性,与德化、永春、漳平等县(市)公安机关签订“环戴云山森林警务协作协议”,建立跨区域案件协查、资源共享、联合巡查机制;在闽湖水域整体性保护治理中,联合尤溪、德化设立闽湖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创新“水域联管、案件联办、生态联护”模式。
  作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守护者,大田公安始终坚持“生态惠民”导向,大力实施新型生态警务,将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相结合,通过“行刑衔接”压实主体责任,发动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形成“办案—修复—富民”的良性循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在仙亭煤矿旧址,大田公安协同永安煤业公司打造“生态+党建”修复样板,在修复后的排渣场建成7000余平方米“矿区生态修复”主题公园,融合党建、法治宣传等元素,设立生态警务驿站,组建“生态义警队”开展日常巡逻。2024年生态义警队提供线索破获涉林案件33起(含两起省督案件)。
  经过生态修复,该矿区森林覆盖率从48%提升至71.8%,珍稀鸟类种群增长15%。矿区生态修复主题公园也成为福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带动周边发展矿山生态游农家乐13家,村民年人均增收超8000元。
  “我们将通过生态警务筑牢根基、数字警务提升效能、民生警务凝聚合力,持续提升守护绿水青山效能,实现生态保护有力度、产业发展有速度、惠民富民有温度。”大田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姜妍介绍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