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核心阅读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 本报记者 张维 提起钢铁厂,人们脑海中常浮现浓烟弥漫的景象。如今,走进首钢股份公司厂区,道路洁净、绿植葱郁、天空湛蓝,宛如置身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园区。 “我们是通过了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实现了全流程超低排放。这份‘绿色’成绩单,源于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系统性变革与实践。”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环境保护部部长杨荣力说。 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在主讲“高质量发展故事汇: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时所说: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淬炼“绿”动能 治出“清”河水 “绿”钢是怎样炼成的?杨荣力说,要实现超低排放,关键在于打好“组合拳”。 这套“组合拳”包括:源头严防,严控有害元素入炉,推广高炉煤气净化与焦炉煤气深度脱硫等前端技术;过程严管,关键工序应用烟气净化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扬尘等无组织排放难抓取,为3117个无组织排放点装上“火眼金睛”,智能探测、精准治理;末端严治,铁路唱主角、料棚“穿罩衣”、除尘灰“走管道”,编织起严密物流“防护网”。 在创新驱动下,高炉也能淬炼出“绿动能”。“因绿色参数优异,我们成为多家知名车企的优质供应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也融入周边百姓生活:洗完车不再蒙尘,晾被褥清新洁净,家门口瓜果放心入口……”杨荣力说。 “绿”钢炼成记,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 作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的太浦河,也书写出了“怎得清如许”的美丽篇章。 站在河畔,只见清清的河水向东流,鸟儿欢飞,绿道延绵。“这条河曾经让我们揪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沈晓华说,太浦河旁的汾湖湾村、新池村、湖滨村3个村落分别属于江苏苏州吴江区、上海青浦区和浙江嘉兴嘉善县,上世纪90年代,沿岸建了不少企业和作坊,河水被污染,水葫芦年年疯长,跨省份清理常闹矛盾。 转机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联手治理太浦河,11个月内拆除了污染企业和作坊,腾退沿岸土地68亩。清理了沿岸污染企业,村集体收益反而增长了两三倍;被迁走的企业也感激当年的补偿政策,他们或转型新技术或转投其他产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 守护藏羚羊 沙漠变蓝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成群的藏羚羊自由奔跑,那矫健的身影,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面。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才文多杰说:“几十年前,盗猎让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一度只剩下不足两万只。在管理部门的倾力保护和全社会的帮助下,目前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已经超过7万只。”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则书写着“沙漠变蓝海”的故事。 连绵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方的白色风机悠然转动……一幅能源转型的画卷正在伊金霍洛旗的草原上展开。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在能源转型升级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特色路径——驭“风”而上、逐“光”而行、“零”碳托举、“氢”装上阵……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加速形成。 在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昔日风沙漫天,今朝“风光”无限。据才文多杰介绍,依托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鄂尔多斯大力推进光伏治沙,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两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基地加快建设。预计到2030年,鄂尔多斯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内,板上发电、板下修复,这片蓝海不仅改变了沙漠的外观,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才文多杰说。 当地牧民说:“过去我们追着水草放牧,现在追着风光发电。”这片光伏海会像骏马一样,一往无前,源源不断输送绿能和希望。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保护 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点点缩影。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相得益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全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较2012年提高28.8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九连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和钢铁生产体系。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28.6%,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3.2%,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渐成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能。 拓转化路径 促和谐共生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过去20年间,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价值持续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三江源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成首个国家植物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和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等实践模式,建成7批共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良好生态环境释放出无限经济价值。 黄润秋提出,新征程上,坚持把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作为重点。要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差异化管控,严把环评准入关口,从源头上为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绿色标尺,强化对重点行业布局引导,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激活资源环境权益市场。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等试点探索,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题图为广东省深圳市的深圳湾公园绿道。 生态环境部供图

|
|
|
| 向绿而兴
|
| 我国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巨大成就
|
|
|
|
| ( 2025-08-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核心阅读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 本报记者 张维 提起钢铁厂,人们脑海中常浮现浓烟弥漫的景象。如今,走进首钢股份公司厂区,道路洁净、绿植葱郁、天空湛蓝,宛如置身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园区。 “我们是通过了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实现了全流程超低排放。这份‘绿色’成绩单,源于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系统性变革与实践。”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环境保护部部长杨荣力说。 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在主讲“高质量发展故事汇: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时所说: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淬炼“绿”动能 治出“清”河水 “绿”钢是怎样炼成的?杨荣力说,要实现超低排放,关键在于打好“组合拳”。 这套“组合拳”包括:源头严防,严控有害元素入炉,推广高炉煤气净化与焦炉煤气深度脱硫等前端技术;过程严管,关键工序应用烟气净化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扬尘等无组织排放难抓取,为3117个无组织排放点装上“火眼金睛”,智能探测、精准治理;末端严治,铁路唱主角、料棚“穿罩衣”、除尘灰“走管道”,编织起严密物流“防护网”。 在创新驱动下,高炉也能淬炼出“绿动能”。“因绿色参数优异,我们成为多家知名车企的优质供应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也融入周边百姓生活:洗完车不再蒙尘,晾被褥清新洁净,家门口瓜果放心入口……”杨荣力说。 “绿”钢炼成记,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 作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的太浦河,也书写出了“怎得清如许”的美丽篇章。 站在河畔,只见清清的河水向东流,鸟儿欢飞,绿道延绵。“这条河曾经让我们揪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沈晓华说,太浦河旁的汾湖湾村、新池村、湖滨村3个村落分别属于江苏苏州吴江区、上海青浦区和浙江嘉兴嘉善县,上世纪90年代,沿岸建了不少企业和作坊,河水被污染,水葫芦年年疯长,跨省份清理常闹矛盾。 转机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联手治理太浦河,11个月内拆除了污染企业和作坊,腾退沿岸土地68亩。清理了沿岸污染企业,村集体收益反而增长了两三倍;被迁走的企业也感激当年的补偿政策,他们或转型新技术或转投其他产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 守护藏羚羊 沙漠变蓝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成群的藏羚羊自由奔跑,那矫健的身影,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面。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才文多杰说:“几十年前,盗猎让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一度只剩下不足两万只。在管理部门的倾力保护和全社会的帮助下,目前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已经超过7万只。”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则书写着“沙漠变蓝海”的故事。 连绵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方的白色风机悠然转动……一幅能源转型的画卷正在伊金霍洛旗的草原上展开。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在能源转型升级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特色路径——驭“风”而上、逐“光”而行、“零”碳托举、“氢”装上阵……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加速形成。 在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昔日风沙漫天,今朝“风光”无限。据才文多杰介绍,依托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鄂尔多斯大力推进光伏治沙,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两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基地加快建设。预计到2030年,鄂尔多斯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内,板上发电、板下修复,这片蓝海不仅改变了沙漠的外观,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才文多杰说。 当地牧民说:“过去我们追着水草放牧,现在追着风光发电。”这片光伏海会像骏马一样,一往无前,源源不断输送绿能和希望。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保护 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点点缩影。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相得益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全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较2012年提高28.8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九连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和钢铁生产体系。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28.6%,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3.2%,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渐成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能。 拓转化路径 促和谐共生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过去20年间,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价值持续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三江源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成首个国家植物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和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等实践模式,建成7批共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良好生态环境释放出无限经济价值。 黄润秋提出,新征程上,坚持把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作为重点。要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差异化管控,严把环评准入关口,从源头上为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绿色标尺,强化对重点行业布局引导,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激活资源环境权益市场。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等试点探索,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题图为广东省深圳市的深圳湾公园绿道。 生态环境部供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