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法普法
|
|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 本报见习记者 江泽萌
普法清风化暑热,青春韶华献家乡。近日,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清泉镇万亩茶园内,10余名身着红马甲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面向茶农、游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香普法课”。 “曾有游客被骗买下‘天价’特产,最后凭购物小票成功维权,这些维权案例都在刚刚发放的宣传手册里。”志愿者边翻手册边举例道。 在洋溢着蓬勃朝气、弥漫着幽幽茶香的普法现场,拍照打卡的游客、认真劳作的农户纷纷驻足,聆听专业讲解,沐浴法治暖阳。 暂别懵懂的校园,回归熟悉的乡土,播撒法治的种子。暑气灼人,返乡大学生为家乡的普法活动注入青春动能,给当地群众送来了一份份法治“伴手礼”。 专业赋能 自2015年起,河南省新乡市司法局连年组织四所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暑期普法宣传活动。在普法活动开始前,由高校牵头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既有司法行政机关业务骨干详解基层普法技巧,又有法学专业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律知识指导。 “司法行政机关手握丰富的法治资源与一线实践案例,法学院系则拥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力量与成熟的活动组织能力。”新乡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科副科长王良波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每一次普法宣传活动,都有带队老师随行指导。“我们既肯定学子们的创意做法,又细致纠正其中的疏漏和问题,帮助他们优化行动方案。通过‘手把手’帮带,让普法实践既有青春活力,又不失专业沉稳。”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指导老师崔征总结道。 专业力量的加持,为返乡大学生开展普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兵团司法局、兵团总工会、兵团团委等联合启动了2025年返乡大学生“法治大宣讲”活动。7月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举办该市“法治大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包括返乡大学生代表在内的近2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以知识赋能,用技能武装。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图木舒克垦区司法局局长韩立武向记者介绍,为护航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普法宣讲团成员,在宣讲前,各团场、街道对本辖区返乡大学生进行岗前业务技能培训,涵盖案例解读、宣传技巧、法治文艺作品创作、调解技巧等内容;同时,根据返乡大学生专业特长合理进行分组,明确任务分工,对宣讲课件进行审核把关等。 当专业力量遇上青春热忱,当法治知识接上生活地气,播下的每一粒法治种子,都在悄悄发芽,终将长成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浓荫。 花式普法 鲜活的画面、生动的表演,台下的小观众个个坐得板正,目不转睛。“今天我才明白,同学间的某些行为也许不只是闹矛盾,可能还是校园欺凌。受到欺凌时,我们都应该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激动地说。 7月24日,重庆市开州区司法局大学生“讲法律”志愿服务队走进区内各暑期托管班,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播放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内容。 青春力量与缤纷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各类“花式”普法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自2023年起,在新乡市司法局和新乡工程学院的号召下,文法学院指导老师动员学生组成普法实践团队。在今年的“知法启智 普法润心”普法宣传实践活动现场,团队成员通过设置公益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普法宣讲以及知识竞答等形式为乡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在延津县东屯镇西吴安屯村,志愿者给村民们带来了精彩的法治节目,以生动表演降低理解难度,更好地传递法治理念,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据了解,在“法治大宣讲”活动中,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创新普法内容和方式,在传统的送法上门等基础上,创新开展模拟法庭、演讲比赛、法治文艺演出(快板、小品、三句半等)、地头庭院“唠嗑式”普法、爱心托育班普法、“短视频”普法等,让普法有朝气更接地气。 7月中下旬,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司法局组织60余名返乡大学生“送法下乡”,联合各村“法律明白人”,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创新开展“乡音说法”活动,围绕村民们关注的征地拆迁、婚姻家庭、赡养抚养、土地流转、财产纠纷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你问我答”。 裹着乡音、带着乡情的法治精神,乘着异彩纷呈的“青春号”列车,精准抵达“每一站”民心。 双向奔赴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远,现在听孩子们一说,才知道维权就在身边。”6月30日,在延津县榆林乡的“知法启智 普法润心”活动现场,一名刚观看完邻里纠纷普法小品的群众感慨道。 当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普法手册走进社区广场,围拢过来的群众中,有捧着手册仔细询问的老人,有举着手机记录讲解要点的年轻人,还有拉着学子手倾诉生活困惑的街坊——那些原本印在纸上的“法言法语”,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化作了“家常话”。更有群众主动留下志愿者的联系方式,盼着还能再听到关于婚姻家庭、民间借贷、消费维权的“实在招”。 走在乡村的街巷,听着村民朋友带着方言的提问,来自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法学231班的梁金铭同学感慨道:“乡亲们眼中对法律的渴求与些许茫然交织的神情令我触动。他们关心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问题,常因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感到困惑。我们带着法律知识和实用技巧走进乡村,收获的是对基层法治需求的深刻理解:唯有走进田间、贴近泥土,法律的光芒才能真正照亮每一个角落。” “新乡市司法局与高校法学院系的携手,是校地联合服务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院长黄进才自豪地说。据了解,新乡市已累计开展暑期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参与高校师生1200余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和用品3万余份,受益群众16500余人。 一封封村民的感谢信被送到大学生志愿者手中,一通通“听了学生讲解来细问”的热线来电打到了新乡市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主动联系志愿团队希望长期合作……这些无一不为普法活动成效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暑期返乡大学生在普法实践中知行合一、锤炼本领,家乡群众在普法活动中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治信仰。大学生普法志愿者与家乡群众的双向奔赴,驱动普法实践提质增效,让法治精神在盛夏的乡土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
|
返乡送法,在乡土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
暑期返乡大学生为普法活动注入动能
|
|
|
( 2025-08-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 本报见习记者 江泽萌
普法清风化暑热,青春韶华献家乡。近日,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清泉镇万亩茶园内,10余名身着红马甲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面向茶农、游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香普法课”。 “曾有游客被骗买下‘天价’特产,最后凭购物小票成功维权,这些维权案例都在刚刚发放的宣传手册里。”志愿者边翻手册边举例道。 在洋溢着蓬勃朝气、弥漫着幽幽茶香的普法现场,拍照打卡的游客、认真劳作的农户纷纷驻足,聆听专业讲解,沐浴法治暖阳。 暂别懵懂的校园,回归熟悉的乡土,播撒法治的种子。暑气灼人,返乡大学生为家乡的普法活动注入青春动能,给当地群众送来了一份份法治“伴手礼”。 专业赋能 自2015年起,河南省新乡市司法局连年组织四所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暑期普法宣传活动。在普法活动开始前,由高校牵头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既有司法行政机关业务骨干详解基层普法技巧,又有法学专业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律知识指导。 “司法行政机关手握丰富的法治资源与一线实践案例,法学院系则拥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力量与成熟的活动组织能力。”新乡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科副科长王良波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每一次普法宣传活动,都有带队老师随行指导。“我们既肯定学子们的创意做法,又细致纠正其中的疏漏和问题,帮助他们优化行动方案。通过‘手把手’帮带,让普法实践既有青春活力,又不失专业沉稳。”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指导老师崔征总结道。 专业力量的加持,为返乡大学生开展普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兵团司法局、兵团总工会、兵团团委等联合启动了2025年返乡大学生“法治大宣讲”活动。7月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举办该市“法治大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包括返乡大学生代表在内的近2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以知识赋能,用技能武装。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图木舒克垦区司法局局长韩立武向记者介绍,为护航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普法宣讲团成员,在宣讲前,各团场、街道对本辖区返乡大学生进行岗前业务技能培训,涵盖案例解读、宣传技巧、法治文艺作品创作、调解技巧等内容;同时,根据返乡大学生专业特长合理进行分组,明确任务分工,对宣讲课件进行审核把关等。 当专业力量遇上青春热忱,当法治知识接上生活地气,播下的每一粒法治种子,都在悄悄发芽,终将长成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浓荫。 花式普法 鲜活的画面、生动的表演,台下的小观众个个坐得板正,目不转睛。“今天我才明白,同学间的某些行为也许不只是闹矛盾,可能还是校园欺凌。受到欺凌时,我们都应该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激动地说。 7月24日,重庆市开州区司法局大学生“讲法律”志愿服务队走进区内各暑期托管班,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播放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内容。 青春力量与缤纷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各类“花式”普法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自2023年起,在新乡市司法局和新乡工程学院的号召下,文法学院指导老师动员学生组成普法实践团队。在今年的“知法启智 普法润心”普法宣传实践活动现场,团队成员通过设置公益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普法宣讲以及知识竞答等形式为乡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在延津县东屯镇西吴安屯村,志愿者给村民们带来了精彩的法治节目,以生动表演降低理解难度,更好地传递法治理念,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据了解,在“法治大宣讲”活动中,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创新普法内容和方式,在传统的送法上门等基础上,创新开展模拟法庭、演讲比赛、法治文艺演出(快板、小品、三句半等)、地头庭院“唠嗑式”普法、爱心托育班普法、“短视频”普法等,让普法有朝气更接地气。 7月中下旬,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司法局组织60余名返乡大学生“送法下乡”,联合各村“法律明白人”,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创新开展“乡音说法”活动,围绕村民们关注的征地拆迁、婚姻家庭、赡养抚养、土地流转、财产纠纷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你问我答”。 裹着乡音、带着乡情的法治精神,乘着异彩纷呈的“青春号”列车,精准抵达“每一站”民心。 双向奔赴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远,现在听孩子们一说,才知道维权就在身边。”6月30日,在延津县榆林乡的“知法启智 普法润心”活动现场,一名刚观看完邻里纠纷普法小品的群众感慨道。 当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普法手册走进社区广场,围拢过来的群众中,有捧着手册仔细询问的老人,有举着手机记录讲解要点的年轻人,还有拉着学子手倾诉生活困惑的街坊——那些原本印在纸上的“法言法语”,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化作了“家常话”。更有群众主动留下志愿者的联系方式,盼着还能再听到关于婚姻家庭、民间借贷、消费维权的“实在招”。 走在乡村的街巷,听着村民朋友带着方言的提问,来自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法学231班的梁金铭同学感慨道:“乡亲们眼中对法律的渴求与些许茫然交织的神情令我触动。他们关心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问题,常因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感到困惑。我们带着法律知识和实用技巧走进乡村,收获的是对基层法治需求的深刻理解:唯有走进田间、贴近泥土,法律的光芒才能真正照亮每一个角落。” “新乡市司法局与高校法学院系的携手,是校地联合服务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院长黄进才自豪地说。据了解,新乡市已累计开展暑期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参与高校师生1200余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和用品3万余份,受益群众16500余人。 一封封村民的感谢信被送到大学生志愿者手中,一通通“听了学生讲解来细问”的热线来电打到了新乡市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主动联系志愿团队希望长期合作……这些无一不为普法活动成效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暑期返乡大学生在普法实践中知行合一、锤炼本领,家乡群众在普法活动中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治信仰。大学生普法志愿者与家乡群众的双向奔赴,驱动普法实践提质增效,让法治精神在盛夏的乡土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