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讯 记者徐伟伦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外通报涉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并介绍了相关典型案例。针对此类案件近年来出现的消费者举证困难、责任主体认定复杂等特点,西城法院通过构建“示范裁判+类案调解”模式,促进纠纷实质化解,同时强化“立审执一体化”衔接,保障消费者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据介绍,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西城法院审理涉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804件,增长至2023年的1181件,2024年进一步增至1583件,2025年上半年收案已达892件,其中教育培训类占比约30%、运动健身类占比约18%、美容美发类占比约14%。
 此类案件中,经营者“失联跑路”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服务质量不达标次之。此外,纠纷起因还涉及虚假宣传、服务场所擅自变更等情形。消费者普遍存在证据意识薄弱、取证能力不足等问题,且双方合同、消费记录、剩余费用等关键证据多由经营者留存,致使消费者在客观上存在举证困难。
 针对上述情形,西城法院加大对涉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的调研力度,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注重从系统上、整体上进行把握,确保案件裁判尺度统一,在日常工作中选取典型案件进行示范性判决,以典型案件处理引导类型案件调解,促进纠纷实质化解。此外,西城法院联合基层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开展调解员专项培训,拓展多元解纷渠道。
 
 |  
        
          
          
            | 北京西城区法院通报涉预付式消费纠纷审理情况 |  
            | “示范裁判+类案调解”促进纠纷实质化解 |  
            |  |  
            |  |  
            | 
 |  
            | ( 2025-08-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 
                
                  
                    | 本报讯 记者徐伟伦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外通报涉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并介绍了相关典型案例。针对此类案件近年来出现的消费者举证困难、责任主体认定复杂等特点,西城法院通过构建“示范裁判+类案调解”模式,促进纠纷实质化解,同时强化“立审执一体化”衔接,保障消费者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据介绍,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西城法院审理涉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804件,增长至2023年的1181件,2024年进一步增至1583件,2025年上半年收案已达892件,其中教育培训类占比约30%、运动健身类占比约18%、美容美发类占比约14%。
 此类案件中,经营者“失联跑路”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是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服务质量不达标次之。此外,纠纷起因还涉及虚假宣传、服务场所擅自变更等情形。消费者普遍存在证据意识薄弱、取证能力不足等问题,且双方合同、消费记录、剩余费用等关键证据多由经营者留存,致使消费者在客观上存在举证困难。
 针对上述情形,西城法院加大对涉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的调研力度,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注重从系统上、整体上进行把握,确保案件裁判尺度统一,在日常工作中选取典型案件进行示范性判决,以典型案件处理引导类型案件调解,促进纠纷实质化解。此外,西城法院联合基层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开展调解员专项培训,拓展多元解纷渠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