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13 4/13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医生只负责出镜,剩下的交给运营团队”
· 健康科普如何回归公益与专业?
· 上个路口闯红灯,下个路口被拦下处罚

上个路口闯红灯,下个路口被拦下处罚
记者直击崇明岛“空中交警”现场执法

( 2025-08-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 本报实习生 赵梓丞

  红灯还在倒计时,见四下没有民警,黄先生骑着电动车直冲而过,不料在下一个路口被拦下、难逃处罚;外卖小哥着急送餐,一路逆行,回到驿站后,却迎来民警的“进站执法”;行驶在G40高速,上空突然传来变道避让的警示,提醒前方有车辆抛锚……
  这些看似段子的奇闻,其实是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交管支队执法的真实案例。能在“第二现场、第三现场”精准查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还能精准指引路面交通,得益于崇明公安分局今年以来创新应用的空地联动执法模式。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崇明区,现场探访空地联动协同执法的全过程,实地感受“空中交警”的执法效能。
空中全景巡查
  中午时分,崇明区万达广场附近,一架无人机在周边路口盘旋,操控者正是崇明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民警邱恒喆。只见他手指轻拨操纵杆,无人机航向随之改变,显示屏上清晰可见道路交通情况。
  “无人机就像移动的‘空中交警’,可轻松飞到高处,提供鸟瞰视角,克服地面障碍物遮挡,扫除传统视频巡查和警力视野的盲区。”邱恒喆说,目前一架无人机可巡查四到五个路口,提升巡查灵活性,扩大巡查范围,增强细节捕捉能力,实现动态视频巡查,完整记录违法行为过程,为固定证据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崇明区各大道路口均有视频巡查,崇明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情指中心、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通过视频图像实时巡查,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驶入机动车道、违法载人、不佩戴安全头盔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精准识别。
  据了解,与机动车相对严格的证照管理制度相比,非机动车驾驶门槛低,违法行为成本较低、隐蔽性较强、不易发现和固定证据,违法行为的查处主要依靠交警路面执法。
  “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辖区面积大、警力少,且辖区多为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通过持续加强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市民已经基本可以做到‘警在法在’,然而一旦没有民警,有时会抱有侥幸心理,出现闯红灯、超速等现象。”崇明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支队长姜大为说。
  对此,崇明公安分局依托“无人机+视频图像巡查”,有效提高发现能力,及时将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通报路面警力查处,实现高空巡视、远程视频巡查与近端路面警力现场查处的协同作战。
地面精准查处
  14时32分,在鼓浪屿路、玉环路路口,两名交警依法拦下骑电动自行车飞驰而过的黄先生。
  “第一点,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第二点,你在上一个路口闯红灯,对不对?”面对民警的质询,黄先生嗫嚅着承认了前者,对后者一直说“不知道,不记得”,企图搪塞过去。
  民警随即联系崇明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调取视频巡查画面。画面显示,14时28分左右,黄先生在东引路、玉环路路口闯红灯直穿马路。面对铁证,黄先生的气势弱了几分,立即缴纳了罚款,并保证“以后不敢闯红灯了”。
  “我们在‘第二现场’或‘第三现场’查处时,一些当事人起初会否认,但看到视频巡查画面后,便无话可说了。”现场执勤民警黄玉峰告诉记者,从执法端来看,现在这种“发现—锁定—指令—第二现场、第三现场查处”的执法模式使得证据链更完整,对违法者的震慑力也更强。
  据介绍,所谓“第二现场”便是上述执法场景中,民警根据指挥中心或无人机飞手的通知,在下一个路口进行现场拦截;“第三现场”则是在无法及时拦截的情况下,民警通过溯源追踪,上门宣教和执法。
  数据显示,自今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崇明公安分局已查处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等易致祸违法行为2000多起,显著提升执法效能。
  “我们通过构建‘空中+路面’‘远程+近端’的立体化执法平台,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管,营造‘警不在法在’的氛围。”崇明公安分局交管支队副支队长陆凯说,接下来还将积极拓展科技应用场景,不断完善视频图像网络覆盖,提升系统识别精度,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拓宽应用场景
  “驾驶员请注意,前方有车辆抛锚,请提前变道避让,减速慢行……”记者驱车离开崇明时,G40沪陕高速上空突然传来喊话声,原来一架警用无人机正在空中发出警示。
  陆凯告诉记者,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不仅用于协助查处违法行为,还可以有效协助交警排堵保畅。崇明公安分局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通过无人机空中喊话、行为纠正、快速上传等方式,及时处理和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对重点路段、景区出入口等交通堵点实施实时视频巡查,提前预判交通流量变化,为地面交警提供精准指引,有效提升交通疏导效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在上海公安系统得到大力推广运用,除交警执法外,空地联动开展应急救援、飞行宣讲、低空巡逻等已成常态。例如,崇明公安分局结合岛上生态资源分布及重点场所区域等实际情况,设置“无人机巡防路线图”,由专人定时定点开展空中巡逻。无人机高空可达、低空可控,既能全景掌握村居动态,也能精准识别安全隐患,成为派出所常态化治安防控的“新眼睛”。
  目前,崇明公安分局已组建涵盖警务飞行员、科技骨干等人员的“无人机警务小组”,并同步建成集数据传输、图像分析、远程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联动指挥平台,通过“无人机+低空巡逻、应急救援、空中执法、飞行宣讲”等举措,不断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
  “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公安机关要深入实施科技兴警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为公安实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姜大为说,“我们积极探索‘无人机+’实战运用场景,打造承上启下、精准指挥、科学调度、快速反应的实战指挥体系,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之岛、幸福之岛、宜居之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