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打着“医养结合”幌子吸收资金12亿元
· 图片新闻
· 河南中牟检察监督助力追缴一亿元土地出让金
· 海南高院出台意见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
· 内蒙古法院设立诉讼服务“涉企专线”
· 长春九台检察支持起诉维护八旬老人权益
· 两家企业600万元货款一个月执行到位
· 清风正气浸润检察履职每个环节

义乌法院激发“三张清单”“输氧玻璃罩”机制活力
两家企业600万元货款一个月执行到位

( 2025-08-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马琰 张琪

  “法院一个月就帮我们追回全部货款,工人工资有着落了!”近日,浙江金华某混凝土公司负责人周某激动地说。
  据了解,2024年底,因浙江某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建设集团)拖欠600余万元货款,包括周某公司在内的两家混凝土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将其诉至法院。义乌市人民法院判决两家混凝土公司胜诉后,通过运用“三张清单”机制(即向申请执行人发送查控清单、处置清单、风险提示单)及“输氧玻璃罩”机制(该机制是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推出的民事执行领域助企纾困机制,旨在通过府院协同、第三方监管和闭环管理等措施,帮助诚信且有发展潜力的被执行企业摆脱债务困境,实现债权人债权高效兑现与企业持续经营的“双赢”),仅用30天时间便助力追回欠款,时值年底,保住十余名工人的工资,更让这两家混凝土公司重焕生机。
  “法官,我们看建设集团正常在做生意,怎么就付不出货款呢?”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两家混凝土公司负责人焦急地求助。
  执行法官当即通过“三张清单”机制,将查控清单、处置清单、风险提示单以短信形式发送至申请人手机上:查控清单显示被执行人账户余额、不动产登记等12项财产信息;处置清单标注3处待拍卖工程设备估值;风险清单提示企业涉3起未结劳务纠纷。
  “以前天天追着法官问进度,现在手机上便可以查财产状况。”周某坦言,“三张清单”将抽象的执行程序转化成可视化数据,对于被执行人财产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可感可知,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
  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推行“三张清单”机制以来,截至目前,义乌法院已发送查控清单12603张,涉执案件中反映执行不力的信访数同比下降26.19%。
  据介绍,义乌法院通过“精准评估—靶向纾困—闭环监管”救治模式,精准识别企业经营现状,根据企业特点和发展有效盘活资产,对困境企业及时“输氧”,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相互让步”代替“针锋相对”,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为企业恢复生产赢得喘息空间。
  在上述案件执行过程中,法官发现建设集团虽面临短期资金压力,但其承建的3个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预计半年内可回笼工程款超1000万元。
  “我们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还货款,但我们还有好几笔工程款没有回收,等一等完全可以将这笔钱还上。”建设集团负责人告诉执行法官。
  “这不会是他们拖延的借口吧,到时跑路了,不能如期履行我找谁说理去?”周某有所顾虑。
  “法院已经审查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工程合同、银行流水等资料,了解了他们的资金回笼动向,经过研判也发现建设集团发展前景良好,这既能帮助他们‘再生’也能保障你们的权益,一举两得。”法官耐心解释。
  “工程回款要等验收,能不能分期付?利息能否减免?”面对企业诉求,义乌法院启动“输氧玻璃罩”机制,即设立专项监管账户,将600万元执行款与企业工程回款节点绑定;促成双方达成“本金分期+利息减免”协议,首期支付150万元后立即解除账户冻结。建设集团在义乌法院“输氧玻璃罩”机制帮助下,成功化解债务危机。
  据统计,2024年以来,义乌法院共执结涉企案件11247件,执行到位金额38.08亿元。下一步,义乌法院将深入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激发“三张清单”及“输氧玻璃罩”机制活力,充分运用法治手段,保障权利人胜诉权益,护航市场平稳发展,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优司法样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