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8 1/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北京西城法院党建引领审判质效提升
· 坚持调解优先 实质解纷止争
· 沭阳法治护航花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 “西海说事”民警入村话平安
· 图片新闻
· 平南公职律师挂点送法全域覆盖
· 检律协作为牧民解开心结
· 二维码

北京西城法院党建引领审判质效提升

( 2025-08-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审判指标是衡量法院审判质效的重要标尺,也是法院工作成效的直观反映。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全部审判指标均处于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合理区间,审限内结案率同比提升3.34个百分点,上诉率同比再次下降,反映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的主要指标持续趋优。成果的背后,西城法院面对的是案件体量大、类型新、矛盾多元交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
  作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法院,西城法院找到的破题关键是“党建引领”。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和全院理论学习小组网络,构建“导学+精读+研讨+实践”四维一体学习模式;以“政治体检”全覆盖为抓手,形成“体检—诊断—治疗—复查”的完整闭环;以“先锋同行”机制为引擎搭建法院与街道、机关单位协同联动桥梁,以司法服务解决基层治理中的急难愁盼。以党建为纽带,西城法院将初心使命融入为民司法全过程。
思想“加油站”促推改革创新
  “AI时代,司法审判迎来诸多变革,同时也伴随着应用风险,在数据使用时,若标准不清晰、审核不严格,可能就会混入包含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不当数据。”在今年初的一次有关“司法数据安全与使用”的研讨中,青年干警提出诸多观点与建议,西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经纬参与其中,并提出要将数据的分类分级安全使用作为司法数据使用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西城法院党组深刻认识到,唯有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行动自觉。为此,该院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为引领,将思想“加油站”建在审判一线。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为思想“加油站”的重要载体,已形成集理论学习和调研写作于一体的综合赋能平台,引导青年干警将创新理论学习成果深度融入审判实践。
  与此同时,西城法院依托遍布全院的理论学习小组网络,以及融合专家学者专题授课、资深法官经验传授等形式的“圆桌漫谈”等载体,运用“导学+精读+研讨+实践”四维一体学习模式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落地。“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与风险规制研究”中标北京市法学会专项课题、西城法院制定司法数据使用及安全管理规定……就这样,思想“加油站”的智慧火花,成为推动理论研究与业务发展的新动能。
  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西城法院民四庭,依托思想“加油站”形成需求和履职“两张清单”,针对老字号企业提出的傍名牌、商业秘密、数字化转型等热点问题,深入研讨分析问题成因,形成审判团队细分明确的“履职清单”,在点对点提供司法服务的同时,通过撰写《关于西城区老字号企业商标权司法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举办“涉‘老字号’商标侵权案件典型案例”线上通报会等,助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这些具体举措,在西城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郭云燕看来,正是得益于对创新理论、政策要求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直击难点让党员担当具象化
  思想指引,党建破题。李经纬告诉记者,在西城法院,党建引领已成为攻坚克难的鲜明旗帜。
  位于西城区的金融街,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超过156万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不久前,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的会议室里,党员法官与北京金融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党员骨干围坐交流,深入剖析金融纠纷化解的堵点与策略。这不仅是一次常规的业务交流,更是金融街法庭党支部“法润金融”党建品牌的核心实践场景——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深度链接金融领域纠纷治理资源,在矛盾化解、风险防范、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关键领域凝聚合力。
  “在全院,我们推行季度‘政治体检’全覆盖,让党建引领看得见、摸得着。”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峰介绍,“政治体检”由机关党委牵头,对各党支部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筛查”,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这一维度中,将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加强积案清理、注重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等情况嵌入考评体系,成为检验支部战斗力的重要依据。针对“亚健康”支部,机关党委开列“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并持续跟踪问效,形成“体检—诊断—治疗—复查”的完整闭环。
  “在繁案难案攻坚、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警应挺膺在前、表率在先。”在西城法院,记者看到“党员”标识始终亮在最醒目处,时刻提醒身份、激励作为。这其中,“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尤为突出。今年以来,西城法院已先后开展15场院庭长示范庭审活动,多为要案首案,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建单位及行业代表现场旁听,将党员先锋模范与攻坚克难的作用具象化于审判实践阵地。
“先锋同行”深耕为民解忧
  聚焦审判质效提升的同时,西城法院以“先锋同行”工作机制为抓手,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与全区15个街道、6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推动业务庭党支部以“整建制”形式与街道、机关单位党组织结对,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这指南真是‘及时雨’!”今年6月,牛街街道司法所所长张太平捧着“人身损害赔偿计算参考”感慨道。此前,他调解劳务者受害纠纷时对赔偿标准存疑,通过“先锋同行”机制反馈后,西城法院民一庭法官田晓昕在指导纠纷化解时,敏锐捕捉到调解员对赔偿金额计算标准存在普遍性困惑。对此,民一庭党支部迅速响应、专业攻关,短短数日内,一份2200余字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赔偿金计算参考》便精准送达基层。
  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即时联动,正是西城法院“先锋同行”工作机制释放出的新效能。在纵横交错的胡同深处,该机制通过法官工作站实现了干警定期巡回、特邀调解员常态入驻与专业法律支持的实时在线,将司法专业力量融入社会治理网格,把调解技巧、法律研判送到街道社区最前沿,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以支部共建为基、让党员冲锋在前,高效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先锋同行’的初心。”李经纬说,该院将持续深耕党建与司法审判、为民解忧等工作的深度融合,于细微处守初心,在探索中求实效,为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