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大汶口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 “何方家国: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纵横”
主题宣传活动在泰安举行
· 迈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重要一步
· 加快构建完备房地产法律制度体系
· 安徽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成立
· 西藏依法推进湿地保护与建设

首部系统规范住房租赁关系的条例出台 专家建议
加快构建完备房地产法律制度体系

( 2025-08-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7月21日,《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作为我国首部系统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条例》填补了住房租赁领域顶层设计的空白,标志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尽管《条例》迈出关键一步,但真正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既需要执法层面的严格落实,也依赖后续配套制度的持续完善。有业内专家认为,住房租赁市场的长效治理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支撑,应加快我国房地产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实现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破解租赁市场痛点
  “《条例》的出台,对规范和净化住房租赁市场有极大的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崔俊杰认为,租房行业将面临一次深刻变革。“信息不对称”“群租房”“隔断房”“提灯定损”“地下室出租”等问题将有望得到系统整治。
  着力促进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建立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是《条例》的一大亮点。
  “《条例》从租赁关系基本制度要求和标准规范、承租人保护、稳定租赁关系、住房租赁企业等多个维度设计制度,有效回应新时代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对实现住有所居、改善住房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维护各地住房租赁相关规范法制统一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崔俊杰分析说,一方面,《条例》规定“国家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通过发挥规模以上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显著扩大高品质租赁住房供给,又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服务和更广泛的市场激发住房租赁市场的长期效益。另一方面,《条例》明确了“住房租赁合同连续履行达到规定期限的,出租人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承租人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稳定住房租赁关系。
明确“住房租赁企业”定义
  住房租赁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自有房屋出租、转租、受托经营等。《条例》明确要求租赁企业满足更高层次的合规义务,包括建立住房租赁档案、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信息报送等,从事转租经营的住房租赁企业还需要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账户并向社会公示。
  在崔俊杰看来,住房租赁企业规模大、影响大,设置合规要求是权责统一的体现,其目标是从源头上净化租赁市场,保障优质的住房租赁供给,同时也意味着给予行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有序发展。
  《条例》还明确,自然人转租达到一定数量的,应成立住房租赁企业。
  “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将更多住房租赁经营实体纳入合规范畴,按照住房租赁企业的相关规范进行合规。对于落实合规要求的,《条例》明确了‘完善政策措施’‘培育’等内容,以适当的政策实施正向激励。”崔俊杰说。
明确平台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在房屋租赁市场上,虚假房源泛滥、“黑中介”作祟等乱象频发。一些住房租赁中介公司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租房信息,或用虚假房源信息引流,或冒充房东直租,将租客骗至线下后谎称该房源已经出租,给租客推送其他房源,但其他房源真实状况与图片视频中的装修和户型相差甚大,且租金更贵。
  “住房租赁网络平台虽然并未作为出租方与承租方,却也是住房租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郝作成指出,《条例》并未将住房租赁网络平台经营者的全部义务和责任逐一罗列,而是聚焦在了针对住房租赁信息发布者的身份核验义务,针对虚假信息的“守门人义务”以及不得代收、代付住房租金、押金三项核心内容。
房地产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此次《条例》的出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崔俊杰看来,住房租赁只是各类房地产关系中的一部分,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龙头的房地产相关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可以考虑在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制度时进一步明确住房租赁专章。”崔俊杰建议将《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细化为可操作的法律条款,实现行政法规与法律的无缝衔接。此外,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住有所居”中国家与公民,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尽早制定住房法,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住房租赁涉及物权、债权等民事基本制度,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民事基本制度的问题只能制定法律。”郝作成认为,住房租赁行业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保护消费者,应当加快房地产相关立法进程,可以考虑在今后的相关立法中,根据住房租赁各种业态的不同特点,合理界定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责任,为住房租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分的上位法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