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城市活力与法治文明完美融合
· 成都世运会运动员村开村
· 中国政法大学和安徽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钢铁战士”架起牧民连心桥
· 关注·暑期安全
· 常熟检察创新涉法风险预警机制护航企业发展
· 安阳检察加强民事终本执行程序监督
· 深圳沙井街道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 靶向整治执法痛点 精细服务优化环境

“钢铁战士”架起牧民连心桥
记武警内蒙古总队某支队大队长布和图木尔

( 2025-08-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武警内蒙古总队某支队大队长布和图木尔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段时间,他正围绕“稳边富边”开展专题调研。每到一处,农牧民们看到布和图木尔都会热情打招呼,互相询问近况,拉他到家中做客。
  “我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从放牛娃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少校警官,完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部队的培养。现在条件好了,我想倾尽一切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布和图木尔说。
  2005年刚入伍时,布和图木尔是班里唯一的蒙古族战士,语言关成了第一道障碍。队列口令听不懂、战术要领记不住,导致他在日常训练生活中闹出不少笑话。慢慢地,他的军事素质也落后于同年士兵。
  “不能让任何一个战士掉队。”时任中队指导员马勇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帮助布和图木尔认汉字、练表达,给他辅导文化知识。
  布和图木尔一边刻苦学习汉语,一边苦练军事技能。每天熄灯后,他对着镜子重复“向左转”“向右转”的口型,迷彩服肘部磨破的补丁见证了他千百次持枪卧倒的练习,正如他名字的寓意“坚硬的钢铁”一样。结业考核,他以全优成绩戴上“训练标兵”绶带。
  “感恩是我人生路上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这是布和图木尔最喜欢也最常说的一句话。这位扎根北疆军营的蒙古族汉子,用胸前挂满的沉甸甸的荣誉,千锤百炼淬火成钢,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战士”。
  2006年,乌拉特前旗污水处理厂堤坝决口。疏散群众、封堵决口、疏浚河道,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还是新兵的布和图木尔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
  2013年,乌拉特中旗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接到任务后,时任特战排排长布和图木尔连续搜捕一昼夜,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2023年,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巴彦高勒镇居民区突发火情,布和图木尔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场,成功解救多名被困群众。
  这些年来,布和图木尔以赤子之心,身体力行架起爱民助民“连心桥”,用实际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篇章。
  2017年,支队决定对口帮扶哈达淖尔村,布和图木尔因为有民族和语言优势,主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当看到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屋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里虽然地处河套平原,但原来是一块盐碱地,一年到头根本没有什么收入,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回忆过往,哈达淖尔村党支部书记朱明明叹了口气。
  一个多月时间,布和图木尔挨家串户访困问需,走遍全村136户家庭。让他感到痛心的是,当地许多农牧民的孩子刚上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
  “我要让孩子们的成长进步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就像我自己的成长一样,让文化知识成为照亮他们前程的火炬。”布和图木尔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资助贫困学生。目前,布和图木尔资助的21名孩子已有18人考上大学,还有1人正在读研究生。
  经过调研,他与村干部一起为村里量身定制了去盐碱、修公路、搞光伏、留人才的帮扶计划。
  在部队官兵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哈达淖尔村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户均增收8000余元,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这些年,布和图木尔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如今的哈达淖尔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渔牧光一体化”项目赋能打开增收渠道;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笔直的“军民连心路”四通八达;温馨的“爱心书屋”书香四溢;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塘边放牧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布和图木尔对“奉献”二字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能付出是一种幸运,被需要是一种价值。”
  “为农牧民幸福生活多出一份力、多做一点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布和图木尔说。为此,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也收获了常人所不能体会的幸福。
  “胡杨千年守边疆,石榴万籽聚同心。”翻开布和图木尔的笔记,这行文字流露出一名人民子弟兵真挚的心声。他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将继续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兴边富民建言献策,让军民团结之花在草原常开长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