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鄂尔多斯公安科技赋能实现“1步接警”
· 江苏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召开
· 吉林出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工作衔接机制
· 图片新闻
· 胡友平:挺身而出阻恶行 浩气长存励后人
· 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最大进攻战役
· 抗日英烈吕旃蒙:昆仑关前显勇毅 桂林城下铸忠魂
· “法徽红”融入“综治蓝”
· 护航“塞上江南”文旅高质量发展
· 驻村帮扶绘就乡村振兴“警”色

鄂尔多斯公安科技赋能实现“1步接警”

( 2025-08-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郭君怡
  
  45秒的时间能做什么?从接通电话、警情判断到精准定位再到科学调派警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队接警员王丽整个操作流程下来,仅用了45秒。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成功实现了“1步接警”,将平均接警时间压缩至45秒。从1993年第一部接警电话开通,到2025年成功实现“1步接警”,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暖城110”品牌内涵的升华。
  鄂尔多斯市下辖7旗2区、51个苏木乡镇,这里经济活跃、人员流动频繁,多民族聚居、多语言(汉语、蒙古语及多种方言)交流的特点鲜明,地名复杂且独具特色。这些因素对110接处警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2023年,面对“辖区辽阔、区域众多、地址繁杂、语言多元、整合艰难”这五大难题,“暖城110”迎难而上,投入巨大精力,系统梳理整合近8年200余万条历史警情数据,建成了覆盖全市、精准可靠的20余万条警情地址库。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一基础性工程,不仅实现了报警地址与所属辖区的自动精准匹配,显著减轻了接警员的记忆负担,大幅减少错派概率,同时有效降低了对第三方位置服务的依赖,规避了因网络波动、市场因素或技术掣肘带来的潜在风险,牢牢将数据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自此,“全市统一接派警”的蓝图化为现实,无论身处鄂尔多斯哪个角落,群众的报警求助都能直达市公安局指挥中枢。
  依托自建地址库的坚实基础,“暖城110”实现了报警地址与出警部门的实时智能关联、末级案由与上级案由的自动精准匹配,接警流程从8步精简至3步,即填写报警地址、末级案由、报警内容,平均接警时长由2分40秒大幅缩短至59.73秒,“暖城110”的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在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看来,3步并非终点。在20余万条地址库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历史数据,将地址库规模翻番扩容至40余万条,同时聚焦近两年80万条有效警情,构建起40余万条的精细化案由向量库,通过智能模型能对报警内容进行高效提炼,精准抓取“事件主体—行为特征—结果状态”三大核心要素,形成简洁清晰的事件描述,同时,系统根据智能解析的报警内容,直接推荐最匹配的案由。至此,接警员的核心操作聚焦于精准理解并录入“报警内容”这关键一步,实现了“1步接警”,平均接警时长再次缩短15秒,达到45秒,准确率达95.06%。
  在拥抱科学技术的同时,“暖城110”依然恪守以人为本的初心。“我们深知,冰冷的机器和算法难以完全替代有温度的人工服务,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方言、安抚报警人情绪以及规避机器错派责任风险等关键时刻。”鄂尔多斯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研发民警倪乐说,“虽然可以依托语音转写技术实现自动接警,但我们坚定选择‘人工+智能’的融合模式,确保每一次铃声响起,背后都有人性的关怀与专业的判断,让科技之速始终服务于为民之暖。”
  从8步到3步,再到突破性的1步;从2分40秒到59.73秒,再到45秒……每一次跨越都是鄂尔多斯公安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践行,也是“暖城110”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突破创新。据了解,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将朝着“再快一秒、再精一度、再全一点、再升一级”的目标持续奋进,以科技赋能服务,用速度传递温度,将“暖城110”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