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 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 倾心守护海岛官兵生命健康
· 石狮推动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
· 水利部针对北京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国务院食安办部署暑期汛期食安工作
· 关注·防汛抢险
· 内黄检察加强民事终本执行程序监督
· 兴国聚合法治力量优化营商环境
· 邳州公安构建立体化反诈体系助力平安建设
· 共同寻求矛盾纠纷“合适解”

共同寻求矛盾纠纷“合适解”
武汉武昌打破部门壁垒深化综治中心实战运行

( 2025-07-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刘欢

  楼上孩子好动,跑跳声不断,楼下买来“震楼器”报复。
  看着手里的卷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驻点法官殷翩翩眉头皱了起来:“再这样下去,矛盾纠纷可能升级。”
  武昌区综治中心启动“法官驻点+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驻中心法官团队第一时间介入,联合住建、市监、环保等部门组建专项调解组。
  在各方共同调解下,楼上铺设隔音垫加强孩子行为管理,楼下拆除震楼设备,楼栋重归宁静。
  武昌区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在这座有着1800余年建城史的古城里,伴随着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矛盾纠纷日益复杂。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武昌区委政法委了解到,该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部门深度协同融合,最大程度发挥综治中心实战功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从“物理隔离”到“深度融合”
  “以往都是各自为战,统在一起不容易;现在由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更有助于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武昌区综治中心负责人江益对深度融合有着切身体会。
  为破解部门“物理隔离”,武昌区综治中心采取“高频矛盾纠纷事项常驻,低频事项轮驻、点驻”方式,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部门入驻中心,未入驻部门以“中心吹哨”方式随叫随到。
  “我们制定入驻单位安排表,明确入驻人员、办公室及工作时间,并严格执行。”江益说,中心还完善矛盾纠纷闭环管理机制,防止入驻部门“只坐班、不解题”。
  武昌区综治中心现已建立“1+1+N”联调模式,即针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明确一名主调人、一个主责单位及多个参与单位,共同寻求矛盾纠纷“合适解”。
  去年9月,黄女士和家人来到武昌区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向入驻检察官求助。
  黄女士母亲在交通事故中去世。肇事者只能支付部分赔偿款,剩余的无财产可执行,这让黄女士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捉襟见肘。
  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检察官邀请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执行法官、值班律师公开听证,进一步听取黄女士诉求,共商解决对策,并为她申请了司法救助。
  “我们将综治中心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积极融入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格局。”武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夏向东说。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据统计,武昌区现已建成区级综治中心1个、街道综治中心14个、社区综治服务站143个,构建了直达小区、楼栋的多元解纷体系。
从“矛盾上行”到“力量下沉”
  说起欧景苑社区的治理,武昌区杨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海涛有些感慨。
  因历史区划原因,欧景苑社区所辖8个小区横跨武汉市武昌、青山和洪山3个行政区,居民多为原城中村改造后的回迁安置村民。
  为破解“插花地”管理难题,欧景苑社区探索形成“党员流动办公桌”治理模式——两张桌子、几张板凳成为一线服务端口,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等轮值服务,将办事窗口搬到居民家门口。
  这种新颖的治理模式,是杨园街道“一线‘访查解’化解信访矛盾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作为武昌区城市更新和征地拆迁的“主战场”,杨园街道各类矛盾交织、错综复杂。
  纠纷出现在哪里,力量就向哪里汇聚。“我们以综治中心为载体,组织调动各方力量,在一线收集社情民意、在一线汇聚治理力量、在一线化解社会矛盾。”张海涛说。
  记者在杨园街道综治中心采访时,正遇到湖北敬卓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义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调处一件涉企纠纷。
  2022年8月,在武昌区司法局牵线搭桥下,湖北敬卓律师事务所每天安排一名擅长民事、行政、商事等不同领域业务的律师到杨园街道综治中心值班,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杨园街道综治中心还充分组织动员社区民警、安保队员、下沉党员、共建单位、社区志愿者等“平安合伙人”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不止杨园街道。现如今,武昌区将各类解纷资源向基层一线汇聚,探索形成各具特色基层治理新模式:武昌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化解劳动争议工作法”、武昌区委政法委“‘平安合伙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工作法”……
  据了解,武昌区共有8个项目入选全国、省、市“枫桥式工作法”,基层社会治理“百花齐放”。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走进武昌区水果湖街道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分工明确,“调解网”律师陈曦、水果湖法庭法官张传慧正在里间忙碌。
  谈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变化,水果湖街道平安办副主任库西塔尔兴奋不已:“我们的力量更充实了,工作也更主动了。”
  前不久的纱窗门纠纷,让这个柯尔克孜族小伙印象深刻。
  今年5月,社区网格员走访入户摸排矛盾纠纷时,有居民反映,其邻居安装纱窗门超出楼道外墙10公分,影响其他居民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水果湖街道综治中心迅速介入,组织综合执法中心、司法所、社区、物业公司等召开联席会议。
  各方携手缓解邻里对立情绪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疏导。最终,邻居主动拆除了纱窗门。
  水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朝娟介绍说,该街道综治中心现已建立排查发现、调处化解、反馈报告、抚慰救助4项机制,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85%的隐患实现就地化解。
  排查化解纠纷不单靠“铁脚板”。武昌区积极推进社会治安形势监测系统建设,搭建武昌“平安指数”模型平台,强化对矛盾纠纷、治安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动态研判。
  去年以来,武昌区综治中心收到近百起私人影院纠纷案件。经综合研判,中心出具分析报告,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
  在武昌区委政法委牵头下,9家职能单位开展联合执法。“今年,我们没有收到有关私人影院的纠纷。”江益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