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新规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住房租赁条例》的时代意义
· 重庆北碚抓住“关键少数”以法治赋能改革发展
· 图片新闻

拧紧责任链条 打造教培品牌
重庆北碚抓住“关键少数”以法治赋能改革发展

( 2025-07-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 本报通讯员 钱 程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高度重视“关键少数”法治素养提升,示范引导广大干部用法治方式助企纾困、盘活闲置资产、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改革发展,用“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为全面依法治区注入鲜活动力。
以专题述法拧紧责任链条
  前不久,在十三届重庆市北碚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区人力社会保障局、朝阳街道等15个部门的“一把手”向区委依法治区委进行述法,既“晒出”过去一年履职的“成绩单”,又“直击”痛点,刀刃向内查摆法治建设的短板、弱项,让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得又紧又实。
  实践中,北碚区探索实施“书面+现场”“点评+整改”“督察+考核”的述法模式,构建起“述、改、督、考”一体的述法机制,不断拧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责任链条,明晰责任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将整改情况纳入法治督察重点内容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2024年度,全区90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测评好评率达98.5%,较上一年度上升了0.8个百分点。目前,北碚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
以精准普法提升法治意识
  党校模拟法庭里,正展开一堂特殊的“法治教育课”:“原告”某酒坊与“被告”北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法律条款的适用性以及行政处罚的合法性等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2023年,北碚区在全市率先创新打造“党校+诉讼”“党校+复议”沉浸式法治教培品牌,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分别担任原告或申请人、被告或被申请人等角色进行模拟审理,让领导干部在出庭实景中学法、明法、知法、守法。目前,该区已开展10期“法治教育课”,全区17个镇街、39个区级部门300余名行政机关负责人参训。
  同时,北碚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不断推进“关键少数”普法常态化、长效化。目前,北碚区已形成了“日常学法、年度测法、提职考法”的精准普法体系。
  据了解,今年以来,行政机关败诉率和行政复议纠错率均保持在1.4%。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五年达100%,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93.9%,位于全市前列。
以法治担当护航改革发展
  两年前,北碚区偏岩古镇由于房屋产权公私混杂、资产纠纷问题繁杂,加之缺乏系统维护,危房不断增加,产业凋敝,除夏季外古镇内游客稀少,旅游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2023年9月,北碚区聚焦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启动偏岩古镇存量资产转型项目。区国资委、区法院等多部门领导主动作为、亲自推动、同向发力,采取统一政策标准、第三方资产评审、容缺补偿等方式,解决多起古镇内相邻权矛盾、产权纠纷等法律问题,使古镇资产盘活、成功转型。
  数据显示,转型后的偏岩古镇年接待游客量250万人次,景区年度经营流水超1.2亿元,实现“包袱”变“财富”。
  近年来,北碚区各级“一把手”主动扛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凝心聚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攻坚,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以法治为引领”成为大家的共识。
  最近,如何破解“宅基地审批效率不高,群众意见大”的难题成为北碚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的一桩心事。
  “农民想建房,一般要经过林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用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等,涉及林业、规划等多个部门,导致‘多头跑、多次跑’,无形中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北碚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破解这一难题,北碚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领导班子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创新打造“数智管控”平台,通过智能选址、并联审批、数据共享等方式重树宅基地审批流程。自改革之后,基层跑动次数减少80%以上,审批时长平均缩短90%以上。改革的成果让群众可感可及,群众对该项政务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