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心”与“新”的双向奔赴
· 珍珠小镇警企联络站解主播烦心事
· 200多名网约车司机从车里搬进楼里
· 依靠“新”力量有效阻断涉诈赃款转移
· 对十类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说“不”
· 巧用加减乘除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北京公安交管部门组织开展专项行动
对十类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说“不”

( 2025-07-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7月11日9时30分,《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积水潭桥下,看到交警正在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执法。记者看到,有人在斑马线上骑行电动自行车,有人一边骑行一边看手机,还有人带着两个孩子骑行穿过斑马线,均被交警拦下并进行教育处罚。一个多小时里,交警在桥下查处各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80多起。
  近日,北京公安交管部门会同北京市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行动,聚焦骑车拍照、多人并排骑行、追逐竞驶、人行横道骑行、车筐载人、越线等待、不规范停车、低速骑行、人行便道骑行、酒后骑行等10类不文明行为加大治理力度。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城市文明形象,其中大多数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易引发交通事故。”现场执勤交警表示,除了加大现场执法力度外,交管部门还将使用科技手段精准查处,利用视频、图像等资源发现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通过车牌识别追溯违法主体,进行追查处理。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外大队民警张宁介绍说,对于骑行人第一次违法的,交警会进行教育纠正,第二次则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罚款20元的处罚。
  当天上午,除了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通行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执勤交警还对电动自行车是否存在违法加装、改装灯光的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违法加装、改装灯光以后,灯光的照射将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通行安全造成影响。”执勤交警介绍说。
  对于电动自行车违法加装、改装灯光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交管部门将加强路面查处。对首次发现的违法车辆,对骑行人进行警告处罚,现场责令拆除加装灯具或还原回原车出厂灯光标准,如再次发现车辆违法改装,将依法扣留车辆,依法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如发现经营性拼改装线索,将及时转递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处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有交警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开展执法,积水潭桥下的非机动车安全宣传劝导站前,电动自行车“五不一戴”、非机动车十类不文明行为以及一幅幅绘制着现实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的展板、海报也吸引了路人驻足观看。
  “从2023年起,北京公安交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五不一戴’交通安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提示市民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不闯灯、不逆行、不违法进入机动车道、不醉酒骑行、不违规骑行带人,倡导大家骑乘电动自行车时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安全文明骑行。”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安监处民警白千如介绍说,交管部门还组建了交通安全宣讲小分队,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主题宣传活动5100余场次,推动市民群众安全文明骑行意识养成。
  6月25日至7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会同相关单位起草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记者注意到,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头盔使用的描述已经调整成了“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规范佩戴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经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乘员头盔”。
  对此,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法制处民警王福磊介绍称,相关统计显示,近八成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正确戴头盔可降低70%至80%的严重脑损伤风险。目前,我国至少有26个省市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电动自行车骑乘人佩戴头盔。从出台法规的地区看,头盔佩戴率与安全防护效果均有明显提升。
  据介绍,现行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仅规定了鼓励电动自行车骑乘人戴头盔,依靠宣传引导提升戴盔率的效果有限。综合社会各界的意见,参考外省市做法,北京市在征求意见稿中,将倡导性条款修改为强制性规定,要求骑乘电动自行车应当戴头盔,保障生命安全。待新规出台后,对未按规定戴头盔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处警告或者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