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
□ 赵建业 行政复议一头连着政府公信,一头系着企业冷暖,正日益成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法治屏障。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司法局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了一套“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提升”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关口前移,源头预防降风险。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功夫在“诉”前。我们积极推动执法监督与复议指导深度融合,着力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争议增量。精准指导,规范执法行为,聚焦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涉企高频执法领域,通过开展全域全流程“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设立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发布行政复议典型案例等方式,指导执法机关准确理解适用法律,避免“同案不同罚”“畸轻畸重”等现象,在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同时,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公平与可预期。例如,针对某领域“备案程序瑕疵”类处罚,推动执法部门自行撤销对20家企业的行政处罚,化解了行政争议,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行政复议“穿透式调查”,打破传统书面审查局限,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梳理争议核心问题,推动行政复议从“被动纠错”向“主动预防”转变。截至目前,通过“穿透式调查”已有效化解涉企行政争议案件20余件。普法先行,提升企业能力,组织“复议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向企业普及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讲解申请条件、流程和权利救济途径,使企业面对不当行政决定时“知复议、信复议、用复议”。 畅通渠道,高效化解止纷争。让企业维权之路更便捷高效,是提升复议公信力的核心。我们着力在优化流程、创新机制、提升质效上下功夫。畅通入口,打造“一站式”服务。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立“涉企行政复议专窗”,在基层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对材料齐全的涉企复议申请即时受理,涉企案件平均受理时限缩短30%。全面推广“掌上复议”应用小程序和全国行政复议服务平台,实现申请材料电子化提交、案件进度实时查询。繁简分流,跑出办案“加速度”。对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的涉企案件,全面推行“简案快审”,简化审理程序,压缩办案时限,做到快速定分止争;对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实行“繁案精审”,深入调查核实,充分听取意见,确保处理结果公平公正。多元化解,力求“案结事了”。将调解和解贯穿复议全过程,对有调解空间的案件,主动搭建沟通平台,通过释法明理,纾解争议双方心结。2024年,成功促成45件涉企复议案件达成和解调解。实质审查,纠错“动真碰硬”。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对明显违法或不当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特别是针对“新官不理旧账”、不履行招商引资承诺等政府失信行为,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纠错风险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整改。 末端问效,能力提升促善治。行政复议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个案,更在于“办理一案、规范一片”。强化监督,倒逼依法行政,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回访机制,确保纠错决定执行到位。定期分析涉企复议案件反映出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向相关执法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定期筛选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既为行政复议审理提供参照,也为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提供指引,同时帮助企业预判相关行为的法律后果,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淬炼能力,锻造专业队伍,持续加强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形式,不断提升行政复议人员的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组建由资深律师、专家学者参与的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库,为重大疑难复杂涉企案件的办理提供智力支持,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
|
持续提升行政复议化解争议质效
|
|
|
|
( 2025-07-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评论 |
|
□ 赵建业 行政复议一头连着政府公信,一头系着企业冷暖,正日益成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法治屏障。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司法局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了一套“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提升”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关口前移,源头预防降风险。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功夫在“诉”前。我们积极推动执法监督与复议指导深度融合,着力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争议增量。精准指导,规范执法行为,聚焦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涉企高频执法领域,通过开展全域全流程“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设立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发布行政复议典型案例等方式,指导执法机关准确理解适用法律,避免“同案不同罚”“畸轻畸重”等现象,在有效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同时,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公平与可预期。例如,针对某领域“备案程序瑕疵”类处罚,推动执法部门自行撤销对20家企业的行政处罚,化解了行政争议,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行政复议“穿透式调查”,打破传统书面审查局限,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梳理争议核心问题,推动行政复议从“被动纠错”向“主动预防”转变。截至目前,通过“穿透式调查”已有效化解涉企行政争议案件20余件。普法先行,提升企业能力,组织“复议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向企业普及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讲解申请条件、流程和权利救济途径,使企业面对不当行政决定时“知复议、信复议、用复议”。 畅通渠道,高效化解止纷争。让企业维权之路更便捷高效,是提升复议公信力的核心。我们着力在优化流程、创新机制、提升质效上下功夫。畅通入口,打造“一站式”服务。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立“涉企行政复议专窗”,在基层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对材料齐全的涉企复议申请即时受理,涉企案件平均受理时限缩短30%。全面推广“掌上复议”应用小程序和全国行政复议服务平台,实现申请材料电子化提交、案件进度实时查询。繁简分流,跑出办案“加速度”。对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的涉企案件,全面推行“简案快审”,简化审理程序,压缩办案时限,做到快速定分止争;对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实行“繁案精审”,深入调查核实,充分听取意见,确保处理结果公平公正。多元化解,力求“案结事了”。将调解和解贯穿复议全过程,对有调解空间的案件,主动搭建沟通平台,通过释法明理,纾解争议双方心结。2024年,成功促成45件涉企复议案件达成和解调解。实质审查,纠错“动真碰硬”。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对明显违法或不当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特别是针对“新官不理旧账”、不履行招商引资承诺等政府失信行为,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纠错风险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整改。 末端问效,能力提升促善治。行政复议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个案,更在于“办理一案、规范一片”。强化监督,倒逼依法行政,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回访机制,确保纠错决定执行到位。定期分析涉企复议案件反映出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向相关执法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定期筛选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既为行政复议审理提供参照,也为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提供指引,同时帮助企业预判相关行为的法律后果,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淬炼能力,锻造专业队伍,持续加强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形式,不断提升行政复议人员的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组建由资深律师、专家学者参与的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库,为重大疑难复杂涉企案件的办理提供智力支持,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