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用专业力量点亮戒毒人员归航的灯塔
· 深圳福田法院预移送拒执机制促三方共赢
· 山东省菏泽监狱举办开放日活动
· 图片新闻
· 通辽市科尔沁区法院交出执行工作“暖心答卷”
· 漯河检察大数据赋能推动公民代理规范化
· 北京昌平法院
前5个月新收案件实现低增幅

通辽市科尔沁区法院交出执行工作“暖心答卷”

( 2025-07-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颜爱勇

  “法官,钱到账短信我看了三遍,真不是做梦吧?没想到这么快!”近日,申请执行人侯某专程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向执行法官表达感谢。
  侯某与通辽某置业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执行团队依托线上查控系统实现“快立、快查、快扣、快付”全流程提速,从立案到案款到账仅用7天,高效执行跑出了权益兑现“加速度”。
  侯某的案件是科尔沁法院“速执速结”工作机制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科尔沁法院持续深化执行攻坚,一组组数据正勾勒出司法为民的坚实足迹。今年以来,执行局共收案4614件,执结3390件,执行到位金额4.58亿元,执行到位率达63.76%、执行完毕率达40.17%、首执案件终本率达30.64%,结案平均用时大幅缩短。
  据了解,该院创建“1+N”执行机制,即以执行服务中心为枢纽,辐射N个专业执行团队,以“人员分类、事务集约、权责清晰、配合顺畅”的体系化变革,助力实现服务一站化、执行流程标准化、执行手段信息化、执行举措多样化、执行监督全程化。此外,该院主导构建全市首家“一站式执行服务中心”整合执行立案、财产查控等8项功能,并创新推出全市首家“法拍贷”业务,破解不动产处置变现难题。
  “执行工作是司法权威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最直观窗口’。”科尔沁法院院长巴图说,科尔沁法院始终践行“公正与效率”的永恒主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做优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该院引入的“机器人”智能辅办平台,有效提升文书制作、案款发放等事务性工作效率,让科技赋能执行跑出“加速度”,以“机制+科技”的双轮驱动模式,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专属方案”。
  科尔沁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宝玉介绍,科尔沁法院出台全天候备勤、24小时出警的“草原执行110”工作机制,并设立执行联动警务室,全年处置紧急警情千余次,实现法警资源与执行力量的深度融合,确保举报快速响应、出警及时高效。
  “4年了,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前不久,七旬申请执行人崔某在调解室握着法官的手哽咽道。
  这起涉及养老房的借贷纠纷案,被执行人抵押其母亲唯一住房借款后无力偿还,被执行人毛某母亲拒绝搬离。而申请执行人崔某已年过七旬,面对执行困境曾含泪发问:“法官,我这把年纪了,还能活着要到钱吗?”
  面对情法交织的“死结”,执行法官4年间多次登门,倾听各方诉求,寻求最优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过户+保留居住权+分期履行”的创新方案,既避免了强制拍卖可能产生的额外租金支出,更让老人“落叶归根”的情感需求得以安放。
  “执行工作,要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情、理、法的‘最大公约数’。”执行法官如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