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林娟娟 近日,一笔12万余元的工资款准时汇入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人民法院的账户,一大早就在法院等候的26位农民工接过执行款领取单,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漳”法有度,是执行力度,更是司法温度。连日来,漳州市两级法院“惠民暖企”专项执行行动以雷霆之势,将司法为民的承诺转化为守护万家灯火的生动实践,让营商环境的法治底色更加鲜明。 办好“民生小案” “请法院为我主持公道,健身房天天音乐轰鸣、会员照常健身,凭什么拖欠我工资?”6月9日,芗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服务中心里,健身教练周某攥着判决书,要求执行被健身房拖欠的10万元工资。 执行法官随即来到健身房核实情况,发现健身房仍在正常营业,可墙角堆积的房租催缴单却显示这家健身房已拖欠房东半年的租金了。 “如果强制执行,查封设备,不仅工资难讨,健身房倒闭更会引发连锁反应。”执行法官心中已有判断,组织了第一次调解。可周某与健身房负责人却互不让步,最后不欢而散。 6月23日,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与芗城法院执行局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开展联动执行,将健身房的会议室当成临时调解室。经过几个小时的“拉锯战”后,双方终于达成分期付款的和解协议。 就在同一天,漳浦县人民法院快速查控,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4万余元;南靖县法院为交通事故受害者雪中送炭,一次性执结赔偿款3万元…… 专项行动期间,漳州两级法院重点锁定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推动146件涉民生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或执行完毕,执行到位金额390.68万元。 护企“轻装前行” 6月25日,当云霄县某新材料公司的生产线重启时,机器的轰鸣声仿如新生乐章再次奏响。 此前,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拖欠货款,如果强制拍卖厂房设备,价格会压得很低,不利于债务清偿。云霄县人民法院多次走访后,提出了“活封”措施——依法查封权属、限制处分,同时允许企业继续使用设备生产。 “感谢法院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为我们履行还款义务创造了条件。”企业负责人吴某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漳州两级法院坚持“一企一策”,重点关注涉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合同、债务等纠纷案件,精准识别区分,秉持善意文明执行与强制执行措施相结合的理念,对暂时困难企业“活封活扣”,助企业盘活资产,维系“造血”功能。 专项行动中,全市两级法院共活封机器设备5件,信用修复47件,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留出空间。同时,先后推动165件涉企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或执行完毕,执行到位金额1580.9万元。 啃下执行“硬骨头” 在5起土地纠纷中,龙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林某祥将土地返还给林某强等5名村民。可林某祥早已在涉案土地上建造了虾池,又因土地坐标和使用范围一直存在争议,导致执行工作陷入困境。 经仔细研判,龙海法院作出决定,将5起涉土地返还纠纷集中交叉执行。 6月23日,执行法官来到涉案土地现场,在前期对涉案土地坐标精准定位、确定四至边界的基础上,联合区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三方协调,召集各方当事人再次开展调解。 最终,5名村民同意将涉案的地块继续出租给林某祥,并移送综治中心处理好后续出租事宜。 专项行动期间,漳州两级法院强化联动,打破地域和层级壁垒,全面整合执行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分片包案、集中执行”等模式,综合运用督促执行、上下协同和同级协同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48个案件通过交叉执行取得实质进展。 针对跨区域财产线索,云霄县法院报请漳州中院启动交叉执行,请求属地漳浦、东山两地法院协助。两级法院迅速响应、互相配合,最终成功对3处涉案房产进行联合查封,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 为了提升执行工作透明度,漳州两级法院主动接受监督,共邀请31名全国、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专项行动的开展。 “解决执行难是民心所盼。通过见证执行行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司法有力度又有温度,执行有智慧又有方法,切实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郭晶晶感慨道。 漳州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邱小斌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漳州法院还将建立涉民生、涉企执行案件清单,实行台账动态管理,推动专项行动的“攻坚力度”转化为长效治理的“制度厚度”。

|
|
“漳”法有度,彰显执行力度司法温度
|
漳州法院扎实开展“惠民暖企”专项执行行动
|
|
|
( 2025-07-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林娟娟 近日,一笔12万余元的工资款准时汇入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人民法院的账户,一大早就在法院等候的26位农民工接过执行款领取单,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漳”法有度,是执行力度,更是司法温度。连日来,漳州市两级法院“惠民暖企”专项执行行动以雷霆之势,将司法为民的承诺转化为守护万家灯火的生动实践,让营商环境的法治底色更加鲜明。 办好“民生小案” “请法院为我主持公道,健身房天天音乐轰鸣、会员照常健身,凭什么拖欠我工资?”6月9日,芗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服务中心里,健身教练周某攥着判决书,要求执行被健身房拖欠的10万元工资。 执行法官随即来到健身房核实情况,发现健身房仍在正常营业,可墙角堆积的房租催缴单却显示这家健身房已拖欠房东半年的租金了。 “如果强制执行,查封设备,不仅工资难讨,健身房倒闭更会引发连锁反应。”执行法官心中已有判断,组织了第一次调解。可周某与健身房负责人却互不让步,最后不欢而散。 6月23日,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与芗城法院执行局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开展联动执行,将健身房的会议室当成临时调解室。经过几个小时的“拉锯战”后,双方终于达成分期付款的和解协议。 就在同一天,漳浦县人民法院快速查控,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4万余元;南靖县法院为交通事故受害者雪中送炭,一次性执结赔偿款3万元…… 专项行动期间,漳州两级法院重点锁定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推动146件涉民生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或执行完毕,执行到位金额390.68万元。 护企“轻装前行” 6月25日,当云霄县某新材料公司的生产线重启时,机器的轰鸣声仿如新生乐章再次奏响。 此前,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拖欠货款,如果强制拍卖厂房设备,价格会压得很低,不利于债务清偿。云霄县人民法院多次走访后,提出了“活封”措施——依法查封权属、限制处分,同时允许企业继续使用设备生产。 “感谢法院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为我们履行还款义务创造了条件。”企业负责人吴某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漳州两级法院坚持“一企一策”,重点关注涉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合同、债务等纠纷案件,精准识别区分,秉持善意文明执行与强制执行措施相结合的理念,对暂时困难企业“活封活扣”,助企业盘活资产,维系“造血”功能。 专项行动中,全市两级法院共活封机器设备5件,信用修复47件,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留出空间。同时,先后推动165件涉企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或执行完毕,执行到位金额1580.9万元。 啃下执行“硬骨头” 在5起土地纠纷中,龙海市人民法院判处林某祥将土地返还给林某强等5名村民。可林某祥早已在涉案土地上建造了虾池,又因土地坐标和使用范围一直存在争议,导致执行工作陷入困境。 经仔细研判,龙海法院作出决定,将5起涉土地返还纠纷集中交叉执行。 6月23日,执行法官来到涉案土地现场,在前期对涉案土地坐标精准定位、确定四至边界的基础上,联合区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三方协调,召集各方当事人再次开展调解。 最终,5名村民同意将涉案的地块继续出租给林某祥,并移送综治中心处理好后续出租事宜。 专项行动期间,漳州两级法院强化联动,打破地域和层级壁垒,全面整合执行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分片包案、集中执行”等模式,综合运用督促执行、上下协同和同级协同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48个案件通过交叉执行取得实质进展。 针对跨区域财产线索,云霄县法院报请漳州中院启动交叉执行,请求属地漳浦、东山两地法院协助。两级法院迅速响应、互相配合,最终成功对3处涉案房产进行联合查封,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 为了提升执行工作透明度,漳州两级法院主动接受监督,共邀请31名全国、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专项行动的开展。 “解决执行难是民心所盼。通过见证执行行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司法有力度又有温度,执行有智慧又有方法,切实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郭晶晶感慨道。 漳州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邱小斌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漳州法院还将建立涉民生、涉企执行案件清单,实行台账动态管理,推动专项行动的“攻坚力度”转化为长效治理的“制度厚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