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青少年与法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社区警务室“妈妈团”为27个孩子撑起“家”
· 伊美法院构建“法润青禾”守护未成年人
· 非法雇佣童工现象消除的背后
· “这盘龙虾,我想带回家给妹妹尝尝”
· 我的警校共建之路
· 重生之路:
从迷途到曙光

我的警校共建之路

( 2025-07-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青少年与法
  □ 潘学德
  
  我是潘学德,一名从拳台走向讲台的特警。1991年,凭借两届浙江省拳击冠军的身份,我特招加入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开启了30余年的从警生涯。多年来,我扎根处突反恐一线,是同事们眼中的“超级战警”和“谈判专家”,但最让我自豪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通过警校共建工作,看到一个个“问题少年”蜕变为阳光向上的青年,看到一颗颗法治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2024年,我正式担任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的法治副校长。面对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我发现教育是另一个“战场”——法治教育不能只靠说教,必须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之后的工作中,我在富通校园开设了“德育法治工作室”,在法治宣讲、座谈交流、社会实践和警营观摩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六个一”工作法。这些活动不是形式,而是我与学生建立信任的桥梁。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谢应祥时,他那张写满了不服气的脸。这个从河南武校毕业的热血少年,凭借一身过硬拳脚在校园里“横行霸道”。在一次警营观摩中,他还向我发起了拳台挑战。我没有拒绝,认真地同他“过招”。几个回合后,他便气喘吁吁地停下,眼中是油然而生的敬佩。从那天起,他开始亲切地叫我“潘大”,我也正式成为了他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现如今,曾经的“问题少年”在学校里挺直了腰板,成绩也稳步提升,立志在未来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员。
  刘巧亚是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她聪明活泼,但纪律意识淡薄,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也没有明确方向。在警校座谈会上,我这样鼓励她:不要患得患失,把该做的都做好,问心无愧、必有回响。此后,她通过在警校座谈中的一次次发言,努力克服了胆怯和浮躁,并让她发掘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如今的她成了学生会副主席,协助老师管理校园事务,还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
  随着“德育法治优秀学生”的不断涌现,我第一次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神奇,也让我更加坚定:法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爱心的长跑。从特警战士到法治副校长,从拳台到讲台,我的身份在变,但初心未改。每当我看到学生们眼中的光芒,听到他们自信地说出梦想时,我就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以法之名,护青春远航——这是我毕生的使命,也是我最深的骄傲。
  截至目前,我和团队已走进全市上百所学校,举办法治讲座超百场,覆盖学生10万人次。但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未来,我会将“德育法治工作室”推广至更多学校,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更多孩子的青春之路。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公安警务航空队)作训大队副大队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