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何睿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以“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再次警醒我们:仅靠单一的刑罚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唯有构建预防、惩治、矫治、帮教的综合治理闭环,方能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保护网。其中,法治宣传教育的“源头活水”与科学矫治帮教的“春风化雨”,绝非刑罚手段之外的点缀,而是让迷途少年重返正道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承认,对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予以惩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求。白皮书显示,2024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4329人,提起公诉56877人。当未成年人犯下故意杀人等重罪时,必须依法予以严惩,并警醒罪错未成年人——年少不是“免罪金牌”,对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绝不姑息。 惩治之外,“治未病”的预防工程至关重要,法治宣传教育正是关键抓手。最高检强调“预防就是保护”,意在将关口前移,让法律知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深入少年心田,有效筑牢违法犯罪“防火墙”。当法治教育不再是空洞说教,借助“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等生动载体,法律便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成为可感可知的行为边界,在歧途出现之前就树起明晰的警示航标。 而对于那些已然失足的迷途少年,惩戒之后,科学矫治与帮教便是为其点亮重生灯塔的深沉关怀。最高检所倡“惩治也是挽救”,其精髓恰在于此:惩治之后,非以标签将其永久放逐,而是以教育、感化、挽救的温情与专业为其铺设回归之路。通过分级干预、个性化矫治方案,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如同以细致入微的修复术,耐心弥合罪错少年行为与心灵的裂痕。实践表明,许多罪错少年在专业帮教后能重返校园或习得一技之长,这正是“迷途知返,善莫大焉”的鲜活写照。 未成年人,既是社会的未来,更是法律关注的特殊对象。惩治必须醒世、预防必须先行、矫治必须精准,而社会联动、法治支撑、专业资源则是支柱。冰冷的刑罚数字背后是滚烫的人生,只有综合治理的闭环机制逐步成型,才能让犯错、迷失的孩子有机会回到正轨。

|
|
以“治未病”理念织牢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网
|
|
|
|
( 2025-06-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何睿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以“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再次警醒我们:仅靠单一的刑罚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唯有构建预防、惩治、矫治、帮教的综合治理闭环,方能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保护网。其中,法治宣传教育的“源头活水”与科学矫治帮教的“春风化雨”,绝非刑罚手段之外的点缀,而是让迷途少年重返正道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承认,对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予以惩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求。白皮书显示,2024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4329人,提起公诉56877人。当未成年人犯下故意杀人等重罪时,必须依法予以严惩,并警醒罪错未成年人——年少不是“免罪金牌”,对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绝不姑息。 惩治之外,“治未病”的预防工程至关重要,法治宣传教育正是关键抓手。最高检强调“预防就是保护”,意在将关口前移,让法律知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深入少年心田,有效筑牢违法犯罪“防火墙”。当法治教育不再是空洞说教,借助“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等生动载体,法律便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成为可感可知的行为边界,在歧途出现之前就树起明晰的警示航标。 而对于那些已然失足的迷途少年,惩戒之后,科学矫治与帮教便是为其点亮重生灯塔的深沉关怀。最高检所倡“惩治也是挽救”,其精髓恰在于此:惩治之后,非以标签将其永久放逐,而是以教育、感化、挽救的温情与专业为其铺设回归之路。通过分级干预、个性化矫治方案,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如同以细致入微的修复术,耐心弥合罪错少年行为与心灵的裂痕。实践表明,许多罪错少年在专业帮教后能重返校园或习得一技之长,这正是“迷途知返,善莫大焉”的鲜活写照。 未成年人,既是社会的未来,更是法律关注的特殊对象。惩治必须醒世、预防必须先行、矫治必须精准,而社会联动、法治支撑、专业资源则是支柱。冰冷的刑罚数字背后是滚烫的人生,只有综合治理的闭环机制逐步成型,才能让犯错、迷失的孩子有机会回到正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