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与涉案财物处置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 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
订单式培养专题工作会议举行
· 传统和传承:25年后的西政是什么样子的
·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文库揭牌仪式举行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 数字法治三十人论坛(2025年夏季)举行

传统和传承:25年后的西政是什么样子的

( 2025-06-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林维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西政就像是学校门口的619站台一样仅仅是中间的一站,它并不是你们学习旅程的终点,而是你们所要开启的新的旅程的起点。
  你们已经成为正式意义上的校友,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但西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一遍一遍地呼唤着你们从五湖四海又回到母校。一届又一届的年轻人离开这个地方,然后又像候鸟一样不断返回,希望你们回来的时候,即使已经白发苍苍,仍然目光明亮,保持着对生活的真诚、对社会的关切、对学术的热爱和对问题的敏锐。这就是大学,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地方。
  一所大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若干年的教育,将它的独特传统投射于学生身上。西政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所成功的大学。当大家自称为西政人,不仅是因为我们都有西政的学位证,更是因为我们分享着共同的气质、价值和思考方式。我深知你们未来的生活未必都非常顺利,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生活,并非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都将平凡度过一生,甚至有一些同学直到现在仍然在苦恼就业问题,但西政人要能够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个空间,在烦琐日常生活的磨砺中,在夜深人静之时,依然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继续思考人生的理想,反省公平和良知。在你们面临诱惑之时,深呼吸,多一分钟想想当年上课时我们共同拥有的理想和信念,我不知道这是否有用,但西政人永远都应该保持初心、牢记理想。一个心系天下、怀有远大理想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受得住煎熬。也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深刻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我们才能找到人生最大的价值实现。
  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是所有西政人最为强烈的气质。西政人永远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也是我们的传统之一。无论生活充满多少裂痕,我祝愿你们内心勇敢的光芒能够从缝隙深处涌出,这就是西政人骨子里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在未来的日子里,当你们面临必然到来的困难甚至失败时,我希望你们直面它、藐视它、战胜它。
  西政的辩论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辩论的重点并不在于简单地区分输赢,一争高下。西政人通过辩论学会如何基于不同的立场来阐释同一个规则,如何阐释我们的观念以及展示说服的技巧;学会在严格、合理的程序中用事实和规则来说服别人、治理社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的差异观点和多元的生活态度,更深刻地理解了差异化和多元性对于社会的丰富多样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因此,各位西政人,请不要忘记西政课堂中的公平正义,不要忘记世界人权宣言的雕塑,不要忘记当年歌乐山下西政的人文精神传统。西政的前辈们畅谈星空之下的道德律,激烈争辩法律的具体适用,形成了中国法学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消亡论的喧嚣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文传统在西政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
  我们有大批同学承担管理工作,进入司法机关,你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隐秘的人性时,不要机械处理案件,不要简单粗暴地将他人作为法律适用的对象,要更为深刻、更为广阔地了解所有普通人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基于不同的处境而走上不同的道路。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管理者,他人权利的维护者、裁判者,参与法律发展进步的人,更需要设身处地地理解规范适用的具体场景及其问题所在,了解司法活动是在真实有力地干预他人的生活、重新分配权利义务,所以必须把人作为主体的人、具体的人加以尊重、对待和关怀。西政人应当具有宽广的同情心共情每个人的生活,为公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发展而付出巨大努力。
  西政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这也正是我们建设西政人文大讲堂、东山人文高等研究院的基本动因。为什么把人文高等研究院冠名东山?因为在老校区就有一座东山楼。这是西政人才培养历史的重要发祥地。西政的传承远不止于这些。无数的前辈、校友构成了博学笃行的群像,构成了西政75年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传统。
  毕业的时刻也是我们致敬前辈、感谢老师的时刻。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最喜欢的课程。一所大学、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沉恒远的。你或许忘记了他所教授的知识,但请记住我们在大学课堂中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公民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我们的每一个言行都能让社会更加美好。西政的学术传统在这样一种教与学的互动中延续了75年。只有一代一代西政人的创新和进步,传统才能更好地传承。希望你们能够传承西政的学术传统和精神血脉,祛除浮躁之气,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钻研,担当尽职,追求完美。同时,也希望你们踏入社会后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衷共济,实现共同的美好未来。
  但你们一定会发现,在知识快速更新迭代的社会,在人工智能技术似乎已经替代人的学习的时刻,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可能快速落伍,甚至你们所碰到的问题,我们从未进行过任何讲授,因为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从未碰到过。在这样的时代里,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思考的逻辑和方法、提问的勇气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务实正是西政75年来的教育传统,西政人从来实事求是,从不墨守成规,我们善于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西政人应当紧跟时代,成为未来变革的推动者而不仅仅是过去事业的守成者。面向不确定的社会提出伟大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前进的第一步。一个成功的大学教育,并不仅仅是灌输给你已知的知识要点,而是为你建构一个足以面对未来挑战的方法论体系。你们要始终怀抱探索精神,终身保持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始终以求新求变的态度面对技术发展而引发的知识转型,始终能够对这个社会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并且撸起袖子投身于火热的解决问题的事业中。
  歌乐山下、嘉陵江畔,1950年,新中国法学教育史从此有了西政这个闪耀的坐标。从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到一流大学的目标,从一个崭新的世界到一个伟大的新时代,75年来,西政人始终保持初心,自强不息,严谨求实,从未停止过努力、奋斗和拼搏。
  今年是西政建校75周年,我的发言题目是:25年后的西政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候是西政建校100周年。那时你们绝大部分人在50岁左右,正适合回顾来时路途、展望未来道路,那时候的你们一定会像前辈校友一样,成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建功立业。现在请你们环顾左右,想象25年后你的目标,想象你身边的人可能是一名伟大的法官、著名的学者、卓越的金融家。记住你们这一刻的梦想吧,这也是我们的梦想。25年后的西政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母校给你们留下的最后一道考题。我的答案是,你们25年后是什么样子,百年的西政就是什么样子!百年西政将仍然朝气蓬勃,心怀天下。请你们传承前辈的传统,为自己、为母校争取更大的荣光。
  (文章为作者在西南政法大学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相关文章: